基本介紹
- 中文名:鎖溪渡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二街鄉北邊
- 面積:13.37 km
- 海拔:1813 m
- 平均氣溫:15.21 ℃
- 降水量:854.3毫米
鎖溪渡村隸屬於二街鄉鎖溪村民委員會,屬於半山區。位於二街鄉北邊,是鎖溪村委會所在地,距離二街鄉政府3公里。國土面積13.37平方公里,海拔1813米,年平均氣溫15.21 ℃,年降水量854.3毫米,村鎮概況宜種植蔬菜、...
在二街鄉尚存的4處古蹟中,以太極宮(白雲洞)最為著名,位於鎖溪渡村西千米的九龍峰山腰,原有蒼松茂密,修竹成林,山泉長流,四時花放,環境幽靜。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雲遊道人陳太虛(江蘇人)化緣到此建寺,當地人捐木出工,於二十三年於(1684)年落成。寺分前中後三層,8個院落,共有殿於60間,內...
二街鎮鎖溪志願者服務分隊 二街鎮鎖溪志願者服務分隊是由晉寧區二街鎮志願者服務總隊領導下的志願團體,成立於2017年5月12日。人員規模 該志願團體人員規模是282人,正式成員有282人。聯絡信息 該志願團體的聯絡人是韓垠峰,聯絡團體是晉寧區二街鎮志願者服務總隊。
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姚安縣前場鎮,地處前場鎮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21公里,到鎮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城44公里。東鄰牟定中屯,南鄰牟定鳳屯,西鄰太平鎮,北鄰新街村委會。轄柴壩河、松樹林等24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566戶,有鄉村人口2536人,其中農業人口2521人,勞動力171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九渡溪村 九渡溪村位於張家界市慈利縣金岩土家族鄉。所獲榮譽 2021年11月,被中共湖南省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辦公室授予“湖南省省級鄉村振興示範創建村”稱號。
頭渡鎮境內河道屬柏枝溪、菜竹壩支流、天生溪3大流域,其中柏枝溪流域面積0.26平方千米,天生溪流域面積0.15平方千米,河流總長度26千米,河網密度0.15千米/平方千米,年徑流總量1.4億立方米,年排澇量0.3億立方米,年最大排澇量0.5億立方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柏枝溪,從德隆鄉至金山鎮流經境內玉台村、柏枝村...
西坡村地處西坡鎮區,現轄7個自然村。以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明素質和健康素質為根本目的,積極組織,初步形成了生產發展。西坡村,按照黨中央新農村建設的標準,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切入點,已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為主要目標,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良好態勢,紮實推進新農村各項事業...
歷史沿革 1958年夏村人民公社成立時,船渡大隊屬之;1961年12月,調整人民公社規模,由夏村人民公社析置烏石人民公社,船渡大隊屬之;1983年7月,體制改革,置烏石鄉,船渡村屬之;2006年2月,桃源、清溪、烏石鄉合併為烏石鄉,船渡村屬之;2008年3月,調整村級規模,西溪村、船渡村合併為舒溪村。
竹山村 竹山村,湖南省冷水江市礦山鄉下轄村。竹山村位於湖南省婁底市礦山鄉東部,距離縣城16公里,婁新高速公路34公里,鄉政府所在地16公里,是省、市、縣新農村建設示範村。轄9個村民小組,有302戶、987人,其中黨員41名。全村總占地面積1432畝,其中耕地面積357畝、水面200畝、林地面積100畝,屬典型的丘陵地勢。
丕渡村隸屬於虹溪鎮招北村民委員會,屬於半山區。位於鎮西邊,距離村委會1.5公里,距離鎮3.5公里。國土面積0.74平方公里,海拔1500米,年平均氣溫18 ℃,年降水量950毫米,適宜種植烤菸、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村情概況 有耕地330畝,其中人均耕地1.35畝;有林地720畝。全村有農戶64戶,有鄉村人口247人,其中...
磚溪村 磚溪村,隸屬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小河鎮,距離鎮政府約13公里。
清末至民國期間,部份子孫為求生存謀發展,離鄉別井,遠渡東南亞各地,在該地區人口不下二千人。還有部份子孫搬遷至鄰村上壇,以種地及操作木匠為生,至今也有300多人。在泥溝鄉的陳氏子孫僅有600多人。泥溝陳氏原輩序:逸肇子臣,文朝以大,學可欲光,天曆永萬,際斯昌明,芳名世宗,亨嘉元振,蕃衍榮封。泥...
桂花村位於店門鎮東北部。東與窗子坳村交界,南與賀家鄉響水村及本鎮新田村毗鄰,西與祝融村接壤,北靠南嶽區燒田村和本鎮柏樹村。村莊簡介 距鎮機關駐地5公里。村級梅柏公路連線107國道。從玉石橋至新田村貫穿107國道,實現組組通機耕路。武廣高速,由東往南途徑本村10個組,衡岳高速自北向南縱貫本村11個組...
原名渡溪,因古渠“清溪”,村名由渡溪改為清溪。清溪古民居群位於城步苗族自治縣東北角,距縣城10公里。歷史上,這裡曾擁有過享譽一方的政治地位。城步楊家氏族名將眾多,自宋以來從這裡走出去的將官就達五十多位。全村現保存較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10餘棟,完整的四合院落18座。該村總占地面積約35萬平方米,總...
截至2011年末,官渡鎮下轄官渡、清明2個社區;青岩壩、水田壩、二溝河、瑪瑙溪、胡家壩、諸葛壩、項家坪7個行政村,下設7個居民小組、58個村民小組。 [1] 截至2020年6月,官渡鎮下轄2個社區:官渡社區、清明社區;13個行政村:瑙溪村、諸葛壩村、項家坪村、二溝河村、斑竹溪村、池家壩村、杜家溝村、判竹壩村...
賀家村、株木村、水桐村、彥溪村、野鴨塘村、楊家村、溫塘村、峽山灣村、檀山灣村、三合村、新華村、合興村、共和村、界頭村、華美村、新長村、璜珠村、龍灣村、花枝村、洪橋村、橋頭河村、橋頭山村、水源村、蘆茅村、星光村、杉木村、珠溪村、泥冬村、太平村、大范村、石坪村、甘沖村、清塘村、讀子...
截至2020年6月,雅溪鎮下轄1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雙溪村。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雅溪鎮地處蓮都區北部,東鄰縉雲縣新建鎮,東南連仙渡鄉,南、西南接太平鄉,西、西北與金華市武義縣新宅鎮毗連,北、東北仍與縉雲縣新建鎮相接。轄區總面積157.64平方千米。自然資源 2011年,雅溪鎮有耕地面積0.81萬畝,林地...
尤溪渡 渡口名。原名牛坑渡,位於屯溪區尤溪村。南岸渡口存古渡亭,閣樓式建築,出入有高大卷門,明亮透風,內設有石條長凳,供人憩息候渡。楊潭渡 古渡名。位於石台縣城2公里處,處鴻陵溪中游。俗名"燈盞渡"。古為徽省(徽州至安慶)、徽池(徽州至池州)兩通衙之渡口。北岸,渡口平展;南岸,岩石竣立,可...
境內有杏田溪、下曾溪、雲內溪、黃塘溪、水磨坑溪、西埭溪、洋坑溪、林口溪和嶼頭溪等中小溪流,流域面積3.7平方公里。黃塘溪從埔兜匯入洛陽江,洛陽江則沿鎮域西面自北向南流經,因洛陽橋閘鎖江而立,江水隨潮汐漲落,斷斷續續注入泉州灣。埔仔溪發源於東部尖山亭山,流經東園鎮埔仔、厝仔、雙溪口等地,...
“韓山為事”,公帶同四子奔居意溪。未幾,公逝。元兵侵掠,許氏起兵抗元。元兵恨,剿殺韓山,又剿郡城許駙馬府,毀文書府庫,追殺許氏流亡家人,襲意溪許族。安谷公四子再奔福建莆田,分創於詔安,後遷田源馬坪鄉之官園,靠攏猷公及光亨公族系。再後有玉滘公分遷揭陽玉滘村,即今榕城。84世許義明,字...
明清行都圖制,屬十三都二圖(都心、盧家、潘村、童家源、黃村、里童、上童、方村、余村、太平橋、東塢劉、茭井)。宣統三年(1911)設鄉自治公所。民國元年(1912)改設自治委員。民國廿年(1931)廢,建立甘溪區,轄甘溪、平渡、瀫濱、三峰、華南、白露、厚仁、殿山八鄉,隸屬甘溪鄉。民國三十四(1945)...
蘇家村,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1.00公里,距離鎮9.00公里, 國土面積1.83平方公里,海拔1986.00米,年平均氣溫13.90℃,年降水量1098.00毫米,適宜種植烤菸、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有耕地36.00畝,其中人均耕地0.50畝;有林地2214.00畝。全村轄0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8戶,有鄉村人口72人,其中農業人口72人,...
1992年7月,鳳儀區的和溪、杉木坪、桑壩3鄉和馬鞍鄉的大部及流渡區的米糧鄉合併為和溪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轄10個行政村:和溪、大坎、杉木坪、桑壩、楠木、風山、青龍、馬鞍、米糧、艷山,下設107個村民小組。截至2019年10月,和溪鎮下轄2個社區和8個行政村:和溪社區、大坎社區、馬鞍村、青龍村、米糧...
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十渡園區位於房山區十渡鎮和張坊鎮,東起一渡村,西至大沙地,北到三清洞,南至高粱山。東西長約40千米,南北最寬處25千米,總面積314.42平方千米,是典型的岩溶峰叢峽谷。 景區海拔最高點大窪尖1210.8米,次高點牛角山1176.94米,最低點是張坊84.2米。十渡鎮最低點是五渡,海拔135米。
陽城鎮新村,由6個自然村,11個居民組,802戶,2830人組成。全村共有勞動力1580個,黨員61名。全村耕地面積5898畝,其中水澆地900餘畝。6個自然村包括:東邊的春曉村,上路村,老曉村,西邊的池上村,新村,東曉村。東與永樂鎮歷山村交界,南臨黃河岸畔,西與風陵渡鎮曉里村交界,北距陽城鎮人民政府5公里。全...
1405年--1687年,汪口的先人“亦儒亦商”躋身於徽商行列。當時汪口木業和茶業商人生意如日中天,他們苦心經營,財富迅速積累,一批官邸、商宅、祠堂、牌坊逐步興建。汪口村的中心漸漸東移。1730年後的乾隆盛世,汪口又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俞氏宗祠、平渡堰、一經堂、懋德堂、四世大夫第、四宜軒、養源書屋、存...
解放前,村民生活貧苦,因地勢低洼,十年九澇,有“一夜大雨便成災,一日熱頭要車水”;“吃的六穀糊,走的踏道步,出門要調(擺)渡,有囡不嫁屠家埠”等諺語。世代以耕讀傳承,仁德育人。歷戰亂之浩劫,經災荒之饑寒,受疫病之苦難,但總是艱難以堅守,含辛茹苦歷經了刻骨銘心的磨難,進行了感天動地的奮鬥...
漢唐時已為沱江上游重要水碼頭,有渣湖渡、鳴陽渡、金牛渡、羅壩渡四個渡口,高峰時期每天有100多艘船隻把川西的糧食、手工用品源源不斷地運往重慶,又從重慶、宜賓、瀘州運來食鹽、水果和洋貨,然後通過山路轉運到50公里之外的成都去銷售。宋置柏茂鎮,清康熙時官設為場。後時世數變,此鎮獨偏安於山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