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溪鎮

雅溪鎮

雅溪鎮位於麗水市區北偏西22公里(東經119°52,北緯28.7°),鎮區東西長0.3公里,南北長0.91公里,2006年9月由原雙溪鎮、西溪鄉、泄川鄉撤併而成。東與仙渡鄉毗相鄰,南與太平鄉毗鄰,西與武義縣新宅鎮交界,北接縉雲縣新建鎮。金麗溫高速公路(洪渡有一進出口離鎮區3公里)、麗雅公路、雙滴公路穿鏡而過。鎮域面積157.64平方千米(2017年),共轄34個行政村,200個村民小組,7799人(2017年)。鎮政府駐地雙溪村海拔120米左右;西北的岱後村海拔最高,海拔800米左右。由於其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雅溪鎮已經成為蓮都區北部的政治、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 雅溪鎮土地肥沃,日照充足,自然條件優越,是發展農業、林業、柑橘、香菇為主的農業經濟,全鎮有耕地545公傾,林地12731公傾。經濟特產有香菇、柑橘、茶葉、油菜子等。西溪村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是浙江省歷史文化村鎮、麗水歷史文化名村。該村依山傍水,環境清幽,風光旖旎,體現出以山為本、以水為魂的山水田園特色。村中至今保留一條隋代的通京古街,兩旁微派古民居鱗次櫛比,店鋪林立,長達數百米的街巷中,連片的民居門樓,皆以風格各異、製作精細的磚雕作飾,典型的微派韻味。這幾年西溪村在村兩委的帶領下,繼承耕讀傳家、文化興村的傳統,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要求,堅持以德治村,促進生產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雅溪鎮
  • 外文名稱:Yaxi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
  • 下轄地區:34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578
  • 地理位置:中國浙江省麗水市
  • 面積:157.64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7799人(2017年) 
  • 車牌代碼:浙K
雅溪鎮介紹,郵編代碼,沿革,區位交通,自然資源,經濟發展,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特色鄉村,基礎設施,全面發展,經濟持續發展,黨的建設加強,

雅溪鎮介紹

雅溪鎮位於蓮都區北部,面積157.64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7799人(2017年)。轄雙溪、章山、洪渡、上黃村、江弄、雅莊、北鄭山、蓮房、五石弄、馬弄、周村、季嶺根、西溪、板染、金竹、小桃、上陳、里東、雅里、潘百、岩蒙、箬坑供山、鴨班、底坑、庫頭、岱後、雙源、上金竹、泄下、麻舍、龍孔、八石坑、陶坑3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雙溪村。金麗溫高速公路穿境,有洪渡互通出口處。

郵編代碼

[郵編]323008 [代碼]331102104:~200雙溪村 ~201洪渡村 ~202上黃村 ~203雅莊村 ~204章山村 ~205鄭山村 ~206江弄村 ~207蓮房村 ~208周村 ~209馬弄村 ~210季嶺根村 ~211五石弄村 ~212西溪村 ~213潘百村 ~214板染村 ~215雅里村 ~216里東村 ~217小桃村 ~218上陳村 ~219金竹村 ~220岩蒙村 ~221鴨班村 ~222供山村 ~223底坑村 ~224箬坑村 ~225庫頭村 ~226泄下村 ~227岱後村 ~228雙源村 ~229龍孔村 ~230八石坑村 ~231上金竹村 ~232陶坑村 ~233麻舍村

沿革

2006年,撤銷西溪鄉、泄川鄉、雙溪鎮建制,合併設立雅溪鎮。雅溪鎮轄3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雙溪村(原雙溪鎮政府駐地)。

區位交通

雅溪鎮東與仙渡鄉毗相鄰,南與太平鄉毗鄰,西與武義縣新宅鎮交界,北接縉雲縣新建鎮。金麗溫高速公路(洪渡有一進出口離鎮區3公里)、麗雅公路、雙滴公路穿鏡而過。
雅溪鎮位於蓮都區北部,面積157.64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7799人(2017年)。轄雙溪、章山、洪渡、上黃村、江弄、雅莊、北鄭山、蓮房、五石弄、馬弄、周村、季嶺根、西溪、板染、金竹、小桃、上陳、里東、雅里、潘百、岩蒙、箬坑供山、鴨班、底坑、庫頭、岱後、雙源、上金竹、泄下、麻舍、龍孔、八石坑、陶坑3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雙溪村。金麗溫高速公路穿境,有洪渡互通出口處。

自然資源

鎮政府駐地雙溪村海拔120米左右;西北的岱後村海拔最高,海拔800米左右。雅溪鎮土地肥沃,日照充足,自然條件優越,是發展農業、林業、柑橘、香菇為主的農業經濟,根據“蓮都區雅溪鎮人民政府”資料,全鎮有耕地545公傾,林地12731公傾。經濟特產有香菇、柑橘、茶葉、油菜子等。

經濟發展

鎮黨委政府始終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積極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發揮農技站專業技術人員作用,積極探索培育適合雅溪實際的新新業。2008年建立高效生態基地1個(後山坪梨基地),無公害生產基地4個(上金竹吊瓜基地、北鄭山桃基地、正旺養殖場、綠健養殖場);新建高山蔬菜辣椒基地6.7公傾,周村蔬菜科技示範基地20.1公傾,完成老果園改造15.4公傾,新發展甌柑基地12.1公傾,被認定精品水果基地2個(後山坪的南方梨基地、章山桃基地);新建規模養殖場14個,畜類養殖存欄2901頭,禽養12萬羽,發放母豬養殖補助1580元;完成筍竹兩用林改造1100畝,超額完成區政府下達的任務。
積極引導廣大農民充分利用原始積累資本積累向二、三產業轉移。全鎮從事二、三產業的人數已達6000人,比2007年增加了600多人,從事來料加工人員200多人,年加工費近100萬。2008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173萬元,完成目標計畫1000萬元的117%,完成工業增加值228萬元,投入技改資金100萬元。
香菇已經成為雅溪鎮的支柱性產業。香菇生產已逐步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的良好發展態勢,全鎮80%以上的農民從事香菇種植,菇農隊伍遍及全國30多個省市,全鎮香菇產量達6170萬段,新培育香菇科技示範村2個,基地面積達24.8公傾。
雅溪鎮還通過制定惠民惠農措施,積極發展高效生態農業、養殖業等產業,促進農民增收。2008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為24015萬元,比2006年提高了792萬元。農民人均收入從2006年的3572元增長為4522元,增長26.6%。

基礎設施

城鎮建設方面,2008年,順利完成雙橋路改造和綜合市場整修兩個項目。雅溪鎮城鎮總體規劃(2008—2020年)的編制工作已經完成,確定了雅溪鎮作為蓮都區北部居住旅遊生態小城鎮的定位。同時,確定“一心兩軸三片”的功能結構:“一心”是指以雙溪老鎮區為雅溪鎮的行政、商貿、服務、教育、衛生中心;“兩軸”是指依託麗雅公路和雙滴公路,沿帶狀發展;“三片”是指洪渡區片以居住、工業、倉儲、物流業為主,在小安溪以西,高整公路以南雅莊區片,安排休閒居住區塊,東北江弄區片,以解決本地農民建房,安置下山脫貧為主。村莊建設方面,蓮房村、雙溪村、潘百村、八石坑村、上金竹村等20個行政村先後被列入了“十百工程”整治村。投入資金828.4萬元,完成外牆美化、村莊綠化、村內道路硬化、垃圾池、公廁建設、污水設施建設、河道淨化等一系列工程項目,並建立健全了村規民約、衛生保潔等制度。通過整治,村容村貌得到徹底改變,便民設施得到全面加強,長效機製得到有效落實。道路建設方面,順利完成和驗收通過麗武公路至箬坑4.8公里路基、麗武公路至陶坑4.3公里路基;實施了石蒙圩至鴨班12.45公里的路面硬化工程;實施了麗武公路至龔山3.5公里的路基改造工程;對2007年以前實施的已通過質量鑑定合格的所有康莊工程落實了養護管理工作。
雅溪鎮

社會事業

雅溪鎮紮實推進了農村各項改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全面鋪開,2008年,雅溪鎮積極開展第二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農民健康體檢工作,全鎮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1.8萬人,參保率94%,基本上實現全覆蓋。著力解決弱勢群體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困難,積極開展殘疾人安居工程和殘疾人救助工作,弱勢群體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積極組織實施“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工作,多渠道、多形式籌措建設資金,順利完成八石坑、上金竹、岱後、里東、上陳、北鄭山、章山等14個村6179人的農民飲用水工程。切實加強了人民信訪和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領導幹部“開門接訪”和“帶案下訪”工作有效開展,經濟社會生活中特別是重點工程建設中的諸多矛盾隱患得到及時有效化解,保持了全鎮社會大局的和諧穩定。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不斷加強,計生宣教和生殖保健服務工作紮實開展,計生獎勵扶助政策和各項關鍵指標有效落實,2008年全年的社會撫養費徵收達165萬元,有力地維護了計生政策、法律、法規的嚴肅性。教育事業穩步發展,現全鎮設有雅溪中學和西溪、雙溪、泄川三所國小,從而解決了該鎮子弟就地讀書的難題。支持鎮人大依法行使職權,充分發揮代表的監督作用。加強了黨對武裝工作的領導,強化了民兵預備役工作。

特色鄉村

岱後村是麗水紅色革命的發源地,1947年2月,中共處屬特委派張之清、陳仿堯、張塞英一行到岱後村秘密開展工作,同年3月,中共麗水縣委在岱後成立。在當時縣委的領導下,建立了以岱後為中心的麗、武、宣游擊根據地,成立了黨支部和游擊隊,開展了三年武裝鬥爭,為黨的革命事業及麗水的解放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2009年7月岱後村縣委舊址被正式命名為蓮都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雅溪鎮岱後村一景雅溪鎮岱後村一景
西溪村,地處蓮都區西北部,是浙江省歷史文化村鎮、麗水歷史文化名村。該村在村兩委的帶領下,繼承耕讀傳家、文化興村的傳統,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要求,堅持以德治村,促進生產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整治村容村貌,推進村風文明,取得了顯著成績,被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評為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

基礎設施


城鎮建設方面,2008年,順利完成雙橋路改造和綜合市場整修兩個項目。雅溪鎮城鎮總體規劃(2008—2020年)的編制工作已經完成,確定了雅溪鎮作為蓮都區北部居住旅遊生態小城鎮的定位。同時,確定“一心兩軸三片”的功能結構:“一心”是指以雙溪老鎮區為雅溪鎮的行政、商貿、服務、教育、衛生中心;“兩軸”是指依託麗雅公路和雙滴公路,沿帶狀發展;“三片”是指洪渡區片以居住、工業、倉儲、物流業為主,在小安溪以西,高整公路以南雅莊區片,安排休閒居住區塊,東北江弄區片,以解決本地農民建房,安置下山脫貧為主。村莊建設方面,蓮房村、雙溪村、潘百村、八石坑村、上金竹村等20個行政村先後被列入了“十百工程”整治村。投入資金828.4萬元,完成外牆美化、村莊綠化、村內道路硬化、垃圾池、公廁建設、污水設施建設、河道淨化等一系列工程項目,並建立健全了村規民約、衛生保潔等制度。通過整治,村容村貌得到徹底改變,便民設施得到全面加強,長效機製得到有效落實。道路建設方面,順利完成和驗收通過麗武公路至箬坑4.8公里路基、麗武公路至陶坑4.3公里路基;實施了石蒙圩至鴨班12.45公里的路面硬化工程;實施了麗武公路至龔山3.5公里的路基改造工程;對2007年以前實施的已通過質量鑑定合格的所有康莊工程落實了養護管理工作。

全面發展


近年來,雅溪鎮紮實推進了農村各項改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全面鋪開, 2008年,雅溪鎮積極開展第二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農民健康體檢工作,全鎮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1.8萬人,參保率94%,基本上實現全覆蓋。著力解決弱勢群體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困難,積極開展殘疾人安居工程和殘疾人救助工作,弱勢群體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積極組織實施“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工作,多渠道、多形式籌措建設資金,順利完成八石坑、上金竹、岱後、里東、上陳、北鄭山、章山等14個村6179人的農民飲用水工程。切實加強了人民信訪和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領導幹部“開門接訪”和“帶案下訪”工作有效開展,經濟社會生活中特別是重點工程建設中的諸多矛盾隱患得到及時有效化解,保持了全鎮社會大局的和諧穩定。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不斷加強,計生宣教和生殖保健服務工作紮實開展,計生獎勵扶助政策和各項關鍵指標有效落實,2008年全年的社會撫養費徵收達165萬元,有力地維護了計生政策、法律、法規的嚴肅性。教育事業穩步發展,現全鎮設有雅溪中學和西溪、雙溪、泄川三所國小,從而解決了本鎮子弟就地讀書的難題。支持鎮人大依法行使職權,充分發揮代表的監督作用。加強了黨對武裝工作的領導,強化了民兵預備役工作

經濟持續發展

鎮黨委政府始終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積極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發揮農技站專業技術人員作用,積極探索培育適合雅溪實際的新新業。全年建立高效生態基地1個(後山坪梨基地),無公害生產基地4個(上金竹吊瓜基地、北鄭山桃基地、正旺養殖場、綠健養殖場);新建高山蔬菜辣椒基地6.7公傾,周村蔬菜科技示範基地20.1公傾,完成老果園改造15.4公傾,新發展甌柑基地12.1公傾,被認定精品水果基地2個(後山坪的南方梨基地、章山桃基地);新建規模養殖場14個,畜類養殖存欄2901頭,禽養12萬羽,發放母豬養殖補助1580元;完成筍竹兩用林改造1100畝,超額完成區政府下達的任務。
積極引導廣大農民充分利用原始積累資本積累向二、三產業轉移。全鎮從事二、三產業的人數已達6000人,比上年增加了600多人,從事來料加工人員200多人,年加工費近100萬。2008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173萬元,完成目標計畫1000萬元的117%,完成工業增加值228萬元,投入技改資金100萬元。
香菇已經成為雅溪鎮的支柱性產業。香菇生產已逐步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的良好發展態勢,全鎮80%以上的農民從事香菇種植,菇農隊伍遍及全國30多個省市,全鎮香菇產量達6170萬段,新培育香菇科技示範村2個,基地面積達24.8公傾。
雅溪鎮還通過制定惠民惠農措施,積極發展高效生態農業、養殖業等產業,促進農民增收。2008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為24015萬元,比06年提高了792萬元。農民人均收入從06年的3572元增長為4522元,增長26.6%。

黨的建設加強


“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鎮黨委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把黨建工作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推動基層黨建工作來促進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
多年來,鎮黨委不斷加大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力度,確保每個村都有固定的活動場所。使活動場所在滿足村“兩委”和黨員幹部學習、工作、活動的基礎上,成為廣大農民民眾收看遠程教育節目、接受科技文化培訓、諮詢生產生活信息、參加文化娛樂活動的重要場所,成為村黨組織、村委會和村級其他組織開展工作、服務民眾的綜合陣地。 2005年以來,全鎮34個行政村先後安裝了電腦或電視等遠程教育設施,加強對農村黨員幹部的教育培訓、提高了農村幹部民眾的學習意識和致富能力。各村基層民主不斷加強,成立了村民議事會、民主理財小組等村民自治組織;並完善了“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等各類規章制度,人民民眾民主權利真正得到實現。
經過多年的努力,雅溪鎮黨員隊伍不斷壯大,素質普遍提高,為人民民眾服務的能力不斷增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