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掘,1936年9月1日出生於江西省南昌市,河北獻縣人,機械工程專家,“極端製造”、“和諧製造”學術思想的提出者,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955年鐘掘考入北京鋼鐵學院機械系;1960年大學本科畢業後分配到中南礦冶學院任教,先後擔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機械系系主任;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0年被選為全國先進工作者;2002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9年12月鐘掘當選第六屆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和戰略研究指導委員會主任;2011年獲得“十一五”國家科技計畫執行突出貢獻獎。
鐘掘長期從事機械工程和材料製備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研究內容包括大型材料製造裝備,複雜機電系統設計與技術集成,微電子、光電子器件製造裝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鐘掘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西省南昌市
- 出生日期:1936年09月01日
- 職業:教學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北京鋼鐵學院
- 主要成就: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0年被選為全國先進工作者 - 代表作品:《現代設備管理》
- 性別:女
- 籍貫:河北省滄州市獻縣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55年,鐘掘在填報高考志願時一心一意地選擇了機械專業,並順利考入北京鋼鐵學院機械系冶金機械專業。
1960年,從北京鋼鐵學院本科畢業後分配到位於湖南省長沙市的中南礦冶學院(現中南大學),從此開始了在冶金機械行業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先後擔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機械系系主任、機電工程學院院長等。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於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機械設計及理論)。
2000年,被選為全國先進工作者。
2002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09年12月,鐘掘當選第六屆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和第六屆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戰略研究指導委員會主任。
2011年,獲得“十一五”國家科技計畫執行突出貢獻獎。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鐘掘長期從事機械與製造工程的教學與科研。在軋制、鍛、擠等金屬塑性加工原理、工藝與裝備的科學與工程研究中,注重探索大型複雜結構件材料流變的多尺度結構演變規律,研究材料與構件成形成性協同製造中的能量傳遞與轉化規律,以獲得高品質構件;進行系統動力學、複雜系統耦合與解耦設計理論、系統建模與仿真、系統辨識與故障診斷、殘餘應力與失效分析,塑性加工摩擦與潤滑、新型材料製備機械研製等工作。其中較重要的是軋機驅動理論、高速軋機振動理論、冶金機械強度設計、現代高效材料製備技術與裝備集成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發明了鋁及鋁合金的電磁鑄軋技術與裝備、在3萬T模鍛水壓機功能升級、特寬鋁板軋制線改擴建等多項材料加工生產的重大裝備建設工程套用中取得實效。
鐘掘參加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戰略研究,提出了“極端製造”、“和諧製造”的學術思想,確定了其基本內涵和主要研究方向,已被列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提出了鋁合金電磁場鑄軋和快凝鑄軋新原理,創造了電磁場鑄軋技術與裝備、快凝鑄軋技術與裝備,形成的生產線高效節能、品質優良;完成了特寬鋁帶軋線高技術改造、巨型水壓機擴改工程、高性能特薄鋁板技術開發等多項國家重點工程,為保證重要軍工產品的製成和鋁材產業進入國際先進水平提供了科技基礎;提出了軋機驅動封閉力流理論,解決了中國引進的大型機組的重大設備故障,推進了4個相關產業的技術進步,產生巨大經濟效益;系統研究了現代複雜機電系統的多過程互動規律和伴生奇異工況的普遍問題,提出複雜機電系統耦合設計理論與方法,建立機電耦合、界面耦合等耦合模型和大系統的全局耦合數理模型、數值求解方法和並行最佳化設計方法,為現代複雜機電系統的設計提供理論基礎。融合製造科學、信息科學與材料科學,開展高性能電子產品設計製造精微化、數位化新原理和新方法研究,將製造界面的行為機理及其與信息傳輸的融合研究推向微觀層次的多元互動研究。
- 科研成果獎勵&項目承擔
鐘掘長期從事高性能材料強場製造、複雜機電裝備設計與控制等領域研究工作。截至2014年,主持財政部產業技術躍升計畫項目、國家973項目、國家重大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與重點項目、國防預研等項目50餘項,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技成果,國家科技進步一、二等獎3項,國家發明二等獎1項。
科研成果獎勵
時間 | 項目名稱 | 獎勵名稱 | 來源 |
---|---|---|---|
1985年 | 變相驅動理論與技術開發 | 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排名第2 | |
1995年 | 雙機架鋁熱軋新技術開發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
1996年 | 高性能特薄優質鋁板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
2002年 | 鋁帶坯電磁場鑄軋裝備與技術 |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 |
2007年 | 鋁資源高效利用與高性能鋁材製備的理論與技術 |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1 |
- 論文著作&專利發明
截至2014年,鐘掘先後發表論文200餘篇,多篇論文被SCI和EI收錄,出版專著3本,國家發明專利7項。
著作論文
出版時間 | 名稱 | 作者 | 出版社 |
---|---|---|---|
2007.07 | 《複雜機電系統耦合設計理論與方法》 | 鐘掘等編著 |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
1989.11 | 《現代設備管理》 | 鐘掘等編著 |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
1989.07 | 《力學分析的高效計算法》 | 鐘掘,楊勇學著 | 長沙:中南工業大學出版社 |
會議論文
論文題名 | 會議名稱 |
---|---|
粘彈材料鬆弛模量的擬合算法研究 | 中國科協第2屆優秀博士生學術年會 |
ARMAX模型參數估計的智慧型搜尋辨識方法 | 第15屆中國過程控制會議 |
高速帶材軋機中的一種調頻振動現象 |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學術研討會 |
提高鋁材質量基礎研究的進展 | 全國第一屆鋁合金及其套用會議 |
功率拓撲鍵合圖及其在一個複雜非線性系統中的套用 | 中國科協首屆學術年會 |
期刊論文
論文題名 | 作者 | 年卷期 | 發表刊物 |
雙輥鑄軋區內流動凝固傳熱的有限元模擬 | 鐘掘 | 2007年 27卷 02期 | 礦冶工程 |
超聲功率對引線鍵合強度的影響 | 鐘掘 | 2007年 43卷 03期 | 機械工程學報 |
Wire bonding dynamics monitoring by wavelet analysis | 鐘掘 | 2007年 137卷 1期 | Sensors and Actuators, A: Physical |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u/Al bonded interfaces | 鐘掘 | 2007年 58卷 2期 |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
熔錐型光纖器件微觀結構對光學性能的影響 | 鐘掘 | 2007年 18卷 01期 | 光電子·雷射 |
熱超聲鍵合換能系統阻抗/導納模型 | 鐘掘 | 2007年 43卷 10期 | 機械工程學報 |
噴射沉積AlFeVSi合金熱暴露過程中相轉變與沉積態組織特點 | 鐘掘 | 2007年 38卷 5期 | 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
基於溫度場的螺旋錐齒輪嚙合熱特性分析 | 鐘掘 | 2007年 31卷 05期 | 機械傳動 |
基於溫度場的磨齒熱特性研究 | 鐘掘 | 2007年 null卷 07期 | 製造技術與工具機 |
熱超聲倒裝鍵合過程中的非線性動力學行為 | 鐘掘 | 2006年 27卷 11期 | 半導體學報 |
人才培養
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國家工程技術數字研究館信息:1990年至2005年期間,鐘掘先後指導博士研究生30餘名,碩士研究生40餘名,博士後10餘名,2009年指導的博士生帥詞俊的論文《熔錐型光纖器件的流變成形機理、規律與技術研究》被評為2009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論文題名 | 作者 | 指導老師 | 學位 |
---|---|---|---|
連續鑄軋流變界面的熱行為研究 | 胡仕成 | 鐘掘 | 博士 |
鋁合金連續鑄軋過程流變行為研究及熱—力耦合分析 | 湛利華 | 鐘掘 | 博士 |
鋁雙輥鑄軋過程數值模擬及工藝因素對純鋁帶坯顯微組織的影響 | 彭成章 | 鐘掘 | 博士 |
雙向驅動縱扭複合型超聲馬達理論研究 | 易幼平 | 鐘掘 | 博士 |
超薄快速鑄軋的凝固前沿計算及套用研究 | 張璋 | 鐘掘 | 博士 |
複雜機電系統(鍵合圖—模態分析)方法研究 | 王艾倫 | 鐘掘 | 博士 |
複雜機電耦合系統的並行設計方法研究 | 李旭宇 | 鐘掘 | 博士 |
金屬粉末注射成形流動過程研究 | 蔣炳炎 | 黃伯雲,鐘掘 | 博士 |
連續動力學系統參數模型辨識及工業試驗 | 賀尚紅 | 鐘掘 | 博士 |
雙輥鑄軋輥套傳熱規律及熱輥型的數值模擬研究 | 梁濤 | 鐘掘 | 博士 |
榮譽表彰
時間 | 榮譽/表彰 | 參考資料 |
---|---|---|
國家教委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巾幗建功標兵” | ||
湖南省“三八紅旗手” | ||
全國十佳女職工 | ||
國家有突出貢獻科技專家 | ||
1995年 | 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 |
2000年 | 全國先進工作者 | |
2000年 | 湖南省先進工作者 | |
2002年 | 第三屆湖南光召科技獎 | |
2002年 | ||
2011年 | 十一五國家科技計畫執行突出貢獻獎 |
社會任職
時間 | 擔任職務 | 參考資料 |
---|---|---|
教育部科技委副主任 |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973)計畫機械學科評審專家 | ||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機械學科評議組成員 |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工程與材料學部諮詢委員會委員 | ||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評審 | ||
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常務理事 | ||
湖南省科技進步獎評審委員會副主任、獎勵委員會委員 | ||
湖南省學位委員會委員湖南省科協副主席 | ||
湖南省故障診斷與失效分析學會理事長 | ||
國家計委專項“中國鋁板帶箔加工業發展規劃”專家組長 | ||
國家深海資源開發技術發展專家組組長 | ||
2009年12月 | 第六屆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 | |
2009年12月 | 第六屆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戰略研究指導委員會主任 | |
中南大學學位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 ||
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 | ||
機械系統與振動國家重點實驗室(上海交通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 | ||
2006年- | 數字製造裝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華中科技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 | |
人物評價
鐘掘一路探索一路輝煌,四十年如一日獻身冶金機械教學與科研工作,勇於攀登科技高峰。(人民網評)
鐘掘院士風趣幽默,嗓音優美,做起報告來真實生動,感染力很強,一直很受歡迎。記得有一次她的一場報告持續三個多小時,整個會場沒有一個人中途離場。幾十年來,不論是同輩、同事、朋友、學生都願意與她共事相處,爭做她的學生,感受她工作認真,對人誠懇和堅持真理,忠於科研的精神。這正是來源於一個老黨員,一個知名老科學家人格的無限魅力。“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鐘掘院士雖已年過古稀,但仍保持著飽滿的工作熱情,做起科研來勁頭很大。她對國家和人民的赤子之情,化作對技術的次次革新;對青年一代的拳拳愛心,化作對學生們的諄諄教悔,如高山流水,永潤我們的心田。(中南大學學風建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