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莊舞(囊謙卓乾瑪)

鍋莊舞(囊謙卓乾瑪)

鍋莊舞(囊謙卓乾瑪),流傳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民間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囊謙卓乾瑪最早是貴族家庭在宗教活動或節日表演的舞蹈,以康區藏語創作,用“頌歌”加“舞蹈”的形式表現。表演時男女分列,圍成一圈載歌載舞,舞蹈輕鬆、活潑、開朗,表現出很多遊牧、農耕、狩獵及圖騰崇拜意味的動作。歌舞曲調古樸優美,風格獨特鮮明。

2008年5月20日,鍋莊舞(囊謙卓乾瑪)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為Ⅲ-2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鍋莊舞(囊謙卓乾瑪)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申報地區:青海省囊謙縣
  • 遺產類別:傳統舞蹈
  • 遺產編號:Ⅲ-20
  • 批准時間:2008年5月20日
歷史淵源,舞蹈特色,表演形式,服裝特徵,樂器,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囊謙卓乾瑪是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境內流傳的一種古老民間舞蹈,相傳起源於北宋宣和年間,至今已有近九百年歷史。
據說囊謙縣尕爾寺第七世活佛尕爾曾收集整理了38個卓乾瑪曲目,現今還在流傳的有22個曲目。這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集體創作的民間歌舞經典,由於其獨特的魅力,一直流傳至今。

舞蹈特色

表演形式

囊謙卓乾瑪主要以“頌歌”加“舞蹈”的形式表現,說唱內容從“頌山”“頌神”“頌天”“頌地”“頌五穀豐登”“頌六畜興旺”等。
囊謙卓乾瑪是以歌伴舞,傳統是歌必須由舞者自唱,不能有伴唱,可以清唱伴舞,也可以樂器伴奏自唱起舞。
表演時舞者手牽手,男女分班唱和。男女分隊圍成圓圈,面朝圈內,翩翩起舞。其舞步包括“郭卓”和“枯卓”兩大類,前者為走舞,後者為轉舞。

服裝特徵

男舞者頭戴紅繩,扎有藏語稱為“雜羅”的紅黑相間的盤頭長辮。內著白色絲綢長袖衣,外著醬紅色氆氌藏袍,腰扎用皮質材料和金銀製成、珊瑚裝點的火鐮、藏刀和彈夾腰帶,下著白色絲綢燈籠褲,腳穿皮製藏式長靴。
女舞者頭飾複雜多變,頭髮梳理出50至60個小髮辮,兩鬢戴金銀制藏式發卡,頭上飾以藏式綢緞縫製的長條裝飾玉腰印,頂部有三個琥珀,腰間束著具有囊謙特色的金銀銅打制裝飾的皮腰帶,腰帶上還帶有金銀銅打制的女式藏刀和藏式錢夾,腳穿皮製中腰藏靴。

樂器

以笛子、牛角胡和鼓伴奏,其中鼓是主要樂器。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囊謙卓乾瑪是康區囊謙藏族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具有廣泛的民眾性和民間傳承性。
傳承狀況
囊謙卓乾瑪這一獨特的民族民間舞蹈表現方式,隨著老藝人的相繼謝世,正面臨著後繼乏人的窘境,急需保護。
傳承人物
布扎西,男,1961年3月26日出生,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為鍋莊舞(囊謙卓乾瑪),申報地區為青海省囊謙縣。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囊謙縣文化館獲得“鍋莊舞(囊謙卓乾瑪)”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鍋莊舞(囊謙卓乾瑪)”項目保護單位囊謙縣文化館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22年康巴衛視藏曆新年電視聯歡會,玉樹州囊謙縣的國家級非遺文化"囊謙卓乾瑪"首登"情滿高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