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伯族教育

錫伯族教育,錫伯族人口172847人(1990年),主要分布在遼寧、新疆、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等省、自治區。錫伯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使用滿文。居住在遼寧、吉林的錫伯族與當地民族雜居,其教育亦大體同步。新疆錫伯族是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由東北遷到伊犁戍邊的錫伯營官兵的後裔,主要集中在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1990年有33000餘人。

居住在新疆的錫伯族最初實行軍事體制,對兵丁及其子弟進行軍事教育,練習弓馬,使用滿漢語文教授《四書》、《五經》,灌輸忠君思想。光緒八年(1882)錫伯營總管色布喜賢上書伊犁將軍,請準在八個“牛錄”(清代八旗組織基本單位,每牛錄人數為 300人)各辦義學 1所。不久,又在惠遠辦起漢語學堂一所,從各“牛錄”選拔 30名優秀學生入學,由惠遠官倉供給經費。十三年經色布喜賢建議,伊犁將軍從北京俄文館聘來教習,在惠遠開設俄文學堂, 從錫伯營中挑 20名學生學習俄文;二十九年伊犁將軍長庚將這批學生送往俄國維爾內(今阿拉木圖)留學,是新疆最早的公派留學生。三十四年,錫伯營領隊大臣富爾古倫在六“牛錄”(今察布查爾縣政府駐地)設高等國小堂, 從各“牛錄”選拔學生百餘名入學。1913年薩拉春(留俄生)等進步知識分子組成“尚學會”、“興學會”,要求廢除錫伯營制度,改革教育,創辦新學校,開設新課程,宣傳男女平等,號召婦女入學。1930年後,錫伯營制度廢除,學校由政府接管,改為公立。1934年成立錫索滿文化促進會,發動民眾辦學,錫伯族學生也大量到烏魯木齊等地就學,僅 1939年考入新疆省立中學、師範及新疆學院者就達數十人。1948年在伊寧建立錫伯中學,翌年遷到察布查爾;同時在伊寧專科學校開設錫伯族班。1952年錫伯中學設簡師班。1956年設高中班。1959年錫伯中學第一批高中畢業生升入高等學校。錫伯族18世紀就兼學滿、漢兩種文字,辛亥革命後無論公立學堂或私塾,均兼教滿、漢語文,實行雙語教學,高年級直接採用漢文課本。1958年起,國小和國中加強漢語教學,高中完全用漢語授課。80年代以來,從國小一年級起直接用漢語教學,同時從學前班到國中一年級開設滿語文課,以保證“滿漢兼通”。錫伯族重視漢語,培養了不少雙語人才。1990年新疆錫伯族有國小 8所,學生 3203人;中學 5所,高中生 1104人,國中生 2292人;中專生 286人,大學生 244人。錫伯族每萬人口中有在校大學生 76.43人,中專生 71.16人,高中生 345.81人,國中生 717.93人,小學生 1285.51人,是中國教育發展程度較高的少數民族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