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鴻施

錢鴻施

錢鴻施(1724-1814)字敬儒,號龍溪,生於1724年,開建一都(今封開縣南豐鎮)萬祿村,少孤事母與祖母,克盡孝道,乾隆乙酉年(1765年)撥貢,赴京教授皇太子。十年期滿後,返回廣東先後出任從化教諭、儋州學政、羅定學政;乾隆戊申年(1788年)擢升浙江杭州府於潛、餘杭兩縣知縣。錢鴻施為官清正,政績顯著。三年後,即獲乾隆帝誥封三代(封他祖父母、父母為文林郎及儒;誥封聖旨牌如今尚懸掛於萬祿村錢氏宗祠之上)。

基本介紹

  • 本名:錢鴻施
  • :敬儒
  • :龍溪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開建一都(今封開縣南豐鎮)
  • 出生日期:清朝雍正二年(公元1724)
  • 逝世日期:嘉慶十九年(公元1814)
  • 主要成就:嘉慶皇帝老師
個人簡介,經歷,

個人簡介

萬祿村是清朝嘉慶皇帝老師錢鴻施的故鄉。據有關資料記載,錢鴻施任浙江杭州府於潛、餘杭兩縣知縣期間,為官清正,尤其重視地方教育事業,鼓勵商賈辦校,出錢助窮人子弟讀書,使於、余兩縣的學子成為杭州府學人的楷模。為此,錢鴻施獲得乾隆皇帝誥封三代,誥封聖旨牌如今仍高懸於萬祿村錢氏宗祠之上。
錢鴻施告老還鄉時,部屬紛紛贈送銀兩,被他一一回絕,可是等他回到家鄉以後,發現部屬們送的盆景里竟埋著銀兩,錢鴻施就用這些銀兩在村中祠堂右側建起一座旁廳,用於辦學,並且將畢生的積蓄購置了一批田地,用每年田地的租金收入支持鄉人讀書。錢鴻施的田地租金作為助學基金一直沿用至新中國成立。而錢鴻施留下的玉質筆筒成為錢家的傳家至寶。
錢鴻施
祠堂和國小
1814年,錢鴻施病逝,鄉人在村中為他建起了一座筆形的紀念塔,取名“文筆塔”,意在紀念他的興學之功並勉勵後人,成為當地的著名古蹟。由此,萬祿村讀書之風日盛,人才輩出,尊師蔚然成風。據不完全統計,近200年來,萬祿村已有1001人做過教師,幾乎等於現在的全村人口(目前全村有1200多人)。因此,在當地萬祿村又被稱為“千師村”。
錢鴻施
文筆塔

經歷

據原萬祿國小校長錢福海介紹,由於萬祿村有助學基金,解放前村中子弟讀書只需買筆墨,無需繳納書費、學雜費,而當時其他地區的情況,除了城鎮有錢人家的子女可以入學外,農村的孩子根本無錢上學。但萬祿村的子女卻人人能讀書,而且有不少人以後成為了教師。1983年,分田到戶期間,因為家中勞力不夠,南豐鎮不少學校的學生棄學回家種田,而萬祿國小的學生一個都沒有少。
目前萬祿村共有21位老師。他們有的在縣重點中學教書,有的在珠三角一帶執教。從歷史至今,萬祿村一家幾代或父子都是老師的情形比比皆是。今年,萬祿村又出了3名大學生,分別考上了華南師範大學的物理系、外語專業和廣州大學中文系,他們均有志於將來畢業後從教,傳道授業。
現在,萬祿村的尊學之風逐漸在封開全縣蔓延開來,破舊學校不斷得到改造,校園裡的配套設施繼續完善,僅解決教師的住房問題,近幾年縣裡就投入了一億多元資金。如今,縣裡鎮裡都建有教師樓,平均起來,教師的住房面積是全縣最大的。不僅是南豐鎮,在整個封開縣,教師都是很受人尊重的職業,每逢年過節,書記、縣長都要把慰問老師作為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還對有成就的教師進行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