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瀾

錢瀾,女,江蘇省太倉市實驗國小校長、支部書記, 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蘇州市教育科研學術帶頭人。 1984年畢業於江蘇省洛社師範學校,同年分配到太倉市實驗國小任教。1998年7月調至太倉市經貿國小工作,任副校長。1999年8月任太倉市城廂鎮第一國小校長和支部書記,她圍繞 “外塑形象、內重質量、強化管理、全面提高”的工作目標,成功地推行人事制度的改革,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管理風格。2003年8月通過公開競聘擔任太倉市實驗國小校長、書記,2006年、2011年連任太倉市實驗國小校長、書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錢瀾
  • 國籍:中國
  • 畢業院校:江蘇省洛社師範學校
  • 性別:女
  • 職務江蘇省太倉市實驗國小校長、支部書記
成就,榮譽,

成就

錢瀾校長的最大成就就是她的辦學理念,概括地說就是“草根化”辦學理念,她積極倡導教師要遠離社會轉型帶來的浮誇浮華浮躁,紮根教育、紮根學校、紮根課堂,研究兒童成長和學習的規律,為每個孩子提供適切的教育。
錢瀾校長始終把學校當成自己和老師們共同的精神家園來建設,圍繞“價值主導策略”確立了“管理即激活,管理即服務” 的管理理念。她認為,每個人都是理想和現實結合的生命體,都有潛在的自我發展的願望,需要激活生長的內需和擁有生長的力量;每個教師都生活在現實中,需要被服務,被關懷,教育管理範疇的服務意義應該放在減少或消除阻礙教師目標達成的不利因素上;服務是為了激活,激活是為了發展。她用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激情來影響感染老師,和老師們一起做學校發展規劃,一起做個人職業生涯規劃,關注每一個教師的發展,尊重每個教師的自我成長的需要,努力讓教師體驗到職業的價值和幸福。
錢瀾校長認為影響學生成長的一切教育活動都是學校的課程。學校應為學生創造一個有序的素質教育的課程環境,與此同時,應努力強化個性,充分利用學校的優勢資源,以優勢達到對內凝聚人心,激發活力,對外塑造學校的品牌形象。課程本身是一種文化,課程不應僅僅是對文化的被動選擇,還應是文化的創造,任何選擇都不應該是簡單的因襲,都包含著一定價值指引下的創造。太倉實小的“草根文化”課程建設包含著“草根化”地執行國家課程和校本課程開發中融入“草根文化”的元素兩個方面,“草根文化”校本課程的開發並非在不同的文化中尋章摘句的堆砌,而是在不同文化源流間含英咀華後的創生。她和她的行政團隊通過課程制度的創新來推進學校課程建設,在實踐中總結提煉了學校創生的新的課程制度,撰寫的《分享、研究、督導:學校課程制度的創新》一文發表於中文核心期刊《中國教育學刊》2008年第8期。實踐證明,信息分享制度、項目研究制度和課程督導制度猶如三個堅實的支點,支撐著學校課程建設,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保障了學生的和諧成長,推動了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錢瀾
英雄樹標策略既是學校文化建設的策略也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策略。骨幹教師是校園中流動的文化符號,是學校內涵建設的生力軍,是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保障。校本培訓和校本研究是培養教師的有效途徑。時代呼喚校長要成為課程與教學的領導者,錢瀾校長在原有行政層級管理的基礎上,在學校內部增設了另一組織層級體系校長(課程與教學的領導者)負責培養獨當一面主持課題研究的學科帶頭人,每位學科帶頭人負責帶好一個研究團隊,引領好一門學科的建設,不同的團隊合力促進了學校教育科研的整體發展。她和行政團隊力求及時為不同教師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個性化的服務。策劃了“名師配導師”、“骨幹拜名師”、“學科帶頭人建設青年教師發展共同體”等多層級校本培訓方式,促進人人發展。近兩年為了培養更多的有影響的學科領軍人物,她又精心策劃了“追隨與突破”骨幹教師成長系列活動,為好的培養苗子拜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為師傅,通過“追隨名師、自我突破”這種獨特的學習方式激發教師自我發展的需要,改善心智模式,實現自我超越,成為遵守師德規範的模範,成為在某一方面有教學專長的兒童教育工作者,成為培養和諧發展現代小公民的引領人。
根據習俗追尋策略,她和行政團隊不斷尋找草根文化的理論基礎和文化淵源。太倉實小具有九十年的辦學歷史,上世紀三十年代學校“整個教育”的辦學理念在省內非常有影響,整個教育生髮於陶行知先生和杜威先生的教育思想,當時的省教育廳副廳長曾專程來校考察,江蘇教育雜誌曾兩次登載“整個教育”的辦學理念和成果。而太倉是文化名城,是一個崇文重教的地方,豐富的婁東文化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資源。
網路依託策略為太倉實小師生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視窗,更是讓學校具有國際化辦學視野。在首屆全球ET峰會上,錢瀾校長應邀介紹了學校教育信息化辦學經驗,太倉實小的電子成長檔案袋建設、信息技術和學科整合、依託網路教研和管理都走在全國基礎教育的前列。

榮譽

通過“草根文化”建設,學校近五年中取得了很多的辦學成果。2007年錢瀾校長和她的課程建設團隊共同完成了學校文化課程規劃。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研究所所長彭鋼先生認為“太倉市實驗國小的學校課程建設規劃,是我所見過的江蘇中國小中最早的、最完整的學校課程規劃之一。”這份規劃在太倉市校長會議、太倉市教科室主任會議和江蘇省科研協進會上都做了交流,為兄弟學校制定學校規劃提供了一個學習的樣本。2008-2009年兩年中,在學校課程規劃的引領下,學校開發了系列的校本課程,出版了一整套課程建設成果叢書。教師的課程意識覺醒,執行課程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學校成為太倉骨幹教師的“孵化器”,學校的教育質量穩步提升,在太倉教育局辦學綜合成績評估中獲得了最好的成績,得到地方老百姓的高度認可。錢瀾校長主持的江蘇省“十一五”重點規劃課題《草根化校本研究》成果獲得江蘇省首屆教育教學科研成果一等獎;主持的教育部“十一五”立項課題《文化融合視野中學校共同體建設個案研究》成果豐碩,通過文化融合的方式走出了城區名校託管相對薄弱的農村學校的成功之路,成為促進均衡發展的一個示範點,“城鄉託管和共建工作”寫進了《太倉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給點陽光就燦爛、給點雨露就滋潤”,既是草根的特點,更是錢瀾校長做人的原則和一種對教育事業執著追求的狀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