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從源頭開化,一直到海鹽縣澉浦,經杭州灣入東海,在浙江境內主要經過12個縣市,被譽為浙江省的母親河。有錢江源之稱的浙江衢州開化由於處在三省交界的獨特地理位置,境內峰巒重疊,山嶺連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錢江源古道
- 位置:衢州開化縣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地區:浙江
穿“龜蛇把門”,探古樸民居
沿著馬金溪向北前行,205國道旁的山巒鬱鬱蔥蔥,風景如畫。當司機提醒石柱村將至時,眼前忽現一奇景:斷裂山脊前,一脈岩石延伸至山腳,極像一條巨蟒遊走山間,而與之對應的是一座鬱鬱蔥蔥的小山包前伸出一塊巨石,猶如一隻氣宇軒昂的神龜。
隨行的開化縣地方文史專家吳德良介紹,龜蛇在道教星象學中稱玄武,是道教文化的象徵,故此地有“龜蛇把門”的意境。
相傳,當年明朝內閣首輔商輅罷相回鄉途經這“龜蛇把門,將相併行”的寶地曾欣然斷言:三年後必官復原位。但當他看到斷崖時,又絕望感嘆:“龍脈已斷,我不復出也。”
據說,商輅去世前,曾要求家人在石柱村的“斷腸溝”邊留下一座衣冠冢。人們猜想,商輅是想以宰相之身修復龍脈,圖後世騰達。
白牆黛瓦、古樸清幽的“繼述堂”是石柱村的祠堂。推開木門,穿過前進戲台,看到中廳中柱兩邊各有一倒掛獅木雕,神態可愛,栩栩白蒸殼采如生,整個牛腿用一塊獨木雕刻而成,令人嘆絕。
“祖德流芳”的匾額之下,村人們仍供奉著祖先的牌位。儘管久經風侵蟲蝕,字跡斑駁,但那立於高堂之上的莊嚴之氣,仍令人肅然起敬。
走出祠堂,轉入一清幽小巷,踏上平整的青石板,拾級而上,隨走隨看,一步一景。石柱村常年氣候濕潤,降雨豐沛,所以這裡的屋頂斜坡較大,檐口較深,以利於疏導雨水。好奇地走入一戶人家,一進門便有一股清涼之氣沁人心脾。
大堂前的天井採光納氣,有“接祥納福,四水歸堂”之瑞意,梁架間以松柏祥云為飾,更添平靜祥和之氣。80歲的姜生娥老人就住在這裡,她告訴我們,這座屋子已有140多年的歷史。
而在這幽幽的老宅閣樓上,還存放著石柱村胡、汪兩姓的宗譜,發黃的紙卷,承載著這座村莊的過往雲煙。
聽“雙龍傳說”,訪廟亭神話
開化縣與安徽黃山市接壤,在漫長的農耕文明時期,依山勢修建的悠悠古道將徽州與外界相連,徽商才得以遊走四方。而石柱村,正位於從徽州到開化的徽開古道上。
開化縣地方文史專家吳德良說,徽開古道古時候素有“三里一廟,五里一亭”的說法。北魏時禁止佛教,大拆寺院,虔誠的佛教徒將目光投向偏僻山村,以致馬金霞山一帶“一時紅牆眩目,木魚震耳”。
經過上千年的演變,這裡的寺廟漸漸成為江蒸勸葛南特有的“外亭內廟”格局,里半間為作功課的廟堂,外半間為過往行人避雨歇腳的涼亭,周圍的小片土地無償給寺廟耕種,而僧人則燒些茶水給路人解渴。
石柱村里現存的一座泗洲亭,便是當年繁盛的泗洲廟遺址,古驛道往廟亭中間穿過,亭子僅靠一根石柱。村支書汪蘇桃介紹說,當地人曾在石柱上鑿出一個佛龕,用以擺放掌管水路的泗洲佛像。
傳說900餘年前,節逢雙龍,洪水肆虐,“母龍自嶺里出,至大烏潭盤駐以待;公龍自橫潭出,因無可蔽身,為泗洲佛所斬,成九段。母龍怒,騰身擺尾,翻天覆地,以致河流改道。”後雙龍化作兩根石柱,公龍柱因已氣絕故寸草不生,而母龍柱上則草木繁盛,四季常只慨愚青。這個神話故事便是石柱村得名的探少踏由來,公龍柱立於村頭,母龍柱立於村尾,遙相呼應。
神話自然是人們主觀世界的臆想,這“雙龍”的故事何嘗不像古時一對青年男女為抗爭封建禮教而雙雙殉情的寫照。
儘管泗洲廟已經無存,但不時仍有善男信女到此造訪,他們會在在遺址上插一簇香燒一疊紙,乞求泗洲佛的庇佑。那石壁上黑色的焚燒痕跡,便是今人對這一方土地“風調雨順,安居樂業”的虔誠祝願。
對於石柱村而言,“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之境不免過於冷清,在這裡,石柱、古道、古樟、清溪、野渡籃企員她,加上泗洲亭的點綴,顯得古樸清幽而不失勃勃生機。
【古村軼事】
立於繼述堂口,隔溪相望,可見對面的山上有一奇景:一塊塊形狀奇特的石柱從低翻膠循矮灌木之中突起,像一柄柄利劍插於山體之上,當地人稱之為“劍石”。
相傳黃巢起義時途經此地,與敵軍搏殺,插劍於此山,利劍瞬間化為石柱。後因敵強我弱,黃巢失利而退,藏身於泗洲涼亭邊的山洞之中。冥冥之中似有神明相助,追兵到時,洞口已結滿蜘蛛網,看似沒有人馬經過的痕跡。追兵繼續前行追殺,黃巢殘部則幸運逃過此劫。
石柱、古道、古樟、清溪、野渡,加上石柱亭的點綴,讓這座村莊顯得古樸清幽而不失勃勃生機。
經過上千年的演變,古道上的寺廟漸漸成為江南特有的“外亭內廟”格局。
現存的泗洲亭,便是當年繁盛的泗洲廟遺址。
浙江衢州開化地處浙、皖、贛三省交界,北套地靠黃山,東連千島湖,西依三清山,森林資源十分豐富。因此當地百姓家中用具也大多為木製品,不僅如此,開化還是重要的木材輸出地,從開化砍伐的樹木便通過錢江源古道往外輸送行銷,甚至還把木行開到杭州等地。
此外,錢江源的婚嫁習俗也是非常有特色的。無論是國內國外,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一般都是白天或傍晚舉行婚禮。但在錢江源,新娘卻是出嫁在半夜,天亮之前辦婚禮。
而且迎親、接親、成親的規矩程式很多,與其他地方不一樣的是,婚嫁一定要分兩天才能實施。女方出嫁的前一天白天,男方一般要派出兩批人,一批是運嫁妝的,一批是接親的。那天,女方各種嫁妝擺在堂前,男方接單時須給女方的有關貴賓送紅包後,嫁妝才可放到女主家門口。一般到中午,女方擺了酒席宴請後,男方就可將嫁妝先行接回家。第二批是男方接親的人。一般派四個人或六個人,都是新郎的至親加上一個能言善辯又頗有威望的稱為“禮生”的人。這些人來接親,都必須自己帶著燈籠、火把,天黑時將燈籠點上掛到柱子上,這個燈籠必須亮到第二天天明。
據當地人介紹,這種婚俗已沿襲了數百年。究竟是什麼原因新娘要在半夜出嫁,天亮拜堂呢?我問了很多人,答案都不一致。有的人說是為了搶時間,而且若當地有同天結婚的,一般更要趕早,據說誰早,誰的運氣就好;有的人認為可能是過去兵荒馬亂,晚上新娘出嫁不會遭劫;有的人認為舊社會窮,男方付不起彩禮,女的做不起嫁妝,只好半夜搶親……
歲月如梭,時代已進入21世紀,當地許多的風俗民情都已改變,可這裡此種婚俗卻依然如故,足見當地的民風淳樸。錢江源已成為生態旅遊勝地,有關部門正在發掘將這一獨特的婚俗展現給遊客,讓遊客們在欣賞錢江源頭秀麗山水的同時,還能領略到大山深處淳樸迷人的“搶親”風俗。
土雞煲
土雞用的是110天左右、淨重2斤左右、沒有下過蛋的農家土雞,吃的是山間的蟲和草,喝的是溪澗清泉水。由於是山地放養的,漫山遍野地跑,飛在樹梢上棲息,這種雞精力旺盛,抓一隻雞要花費半個多小時。
土雞煲是用白炭炭火土法煨制的,用開化清泉水,加入自釀米酒,放入開化土豬風肉燉製3個小時,底湯清鮮,雞肉極有韌性,肉質緊湊有咬勁,土雞的本味、香味醇厚濃郁,口感鮮滑,雞湯就一個字——鮮!
開化青螄
青螄即清水螺螄,他和一般的螺螄不同,黑色細長的外殼,裡面是灰綠色的鮮肉,就連可以食用的腸子也是綠色的。當地的食客告訴筆者,要說味道最鮮美的當屬錢塘江源頭齊溪鎮鄉間小溪活水裡的青螄了,生長水域的水質越好,青螄的個頭越大,顏色越黑,腸子越綠,吃起來才越有味道。出了開化就很難在河裡找到青螄了,因為青螄的生長對水溫、水質和周圍環境的要求很高,水一定是要活水,而且不能太深,也不能有污染,否則就沒有清水螺螄了,它與圓圓的田螺味道自然相差很多。
神話自然是人們主觀世界的臆想,這“雙龍”的故事何嘗不像古時一對青年男女為抗爭封建禮教而雙雙殉情的寫照。
儘管泗洲廟已經無存,但不時仍有善男信女到此造訪,他們會在在遺址上插一簇香燒一疊紙,乞求泗洲佛的庇佑。那石壁上黑色的焚燒痕跡,便是今人對這一方土地“風調雨順,安居樂業”的虔誠祝願。
對於石柱村而言,“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之境不免過於冷清,在這裡,石柱、古道、古樟、清溪、野渡,加上泗洲亭的點綴,顯得古樸清幽而不失勃勃生機。
【古村軼事】
立於繼述堂口,隔溪相望,可見對面的山上有一奇景:一塊塊形狀奇特的石柱從低矮灌木之中突起,像一柄柄利劍插於山體之上,當地人稱之為“劍石”。
相傳黃巢起義時途經此地,與敵軍搏殺,插劍於此山,利劍瞬間化為石柱。後因敵強我弱,黃巢失利而退,藏身於泗洲涼亭邊的山洞之中。冥冥之中似有神明相助,追兵到時,洞口已結滿蜘蛛網,看似沒有人馬經過的痕跡。追兵繼續前行追殺,黃巢殘部則幸運逃過此劫。
石柱、古道、古樟、清溪、野渡,加上石柱亭的點綴,讓這座村莊顯得古樸清幽而不失勃勃生機。
經過上千年的演變,古道上的寺廟漸漸成為江南特有的“外亭內廟”格局。
現存的泗洲亭,便是當年繁盛的泗洲廟遺址。
浙江衢州開化地處浙、皖、贛三省交界,北靠黃山,東連千島湖,西依三清山,森林資源十分豐富。因此當地百姓家中用具也大多為木製品,不僅如此,開化還是重要的木材輸出地,從開化砍伐的樹木便通過錢江源古道往外輸送行銷,甚至還把木行開到杭州等地。
此外,錢江源的婚嫁習俗也是非常有特色的。無論是國內國外,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一般都是白天或傍晚舉行婚禮。但在錢江源,新娘卻是出嫁在半夜,天亮之前辦婚禮。
而且迎親、接親、成親的規矩程式很多,與其他地方不一樣的是,婚嫁一定要分兩天才能實施。女方出嫁的前一天白天,男方一般要派出兩批人,一批是運嫁妝的,一批是接親的。那天,女方各種嫁妝擺在堂前,男方接單時須給女方的有關貴賓送紅包後,嫁妝才可放到女主家門口。一般到中午,女方擺了酒席宴請後,男方就可將嫁妝先行接回家。第二批是男方接親的人。一般派四個人或六個人,都是新郎的至親加上一個能言善辯又頗有威望的稱為“禮生”的人。這些人來接親,都必須自己帶著燈籠、火把,天黑時將燈籠點上掛到柱子上,這個燈籠必須亮到第二天天明。
據當地人介紹,這種婚俗已沿襲了數百年。究竟是什麼原因新娘要在半夜出嫁,天亮拜堂呢?我問了很多人,答案都不一致。有的人說是為了搶時間,而且若當地有同天結婚的,一般更要趕早,據說誰早,誰的運氣就好;有的人認為可能是過去兵荒馬亂,晚上新娘出嫁不會遭劫;有的人認為舊社會窮,男方付不起彩禮,女的做不起嫁妝,只好半夜搶親……
歲月如梭,時代已進入21世紀,當地許多的風俗民情都已改變,可這裡此種婚俗卻依然如故,足見當地的民風淳樸。錢江源已成為生態旅遊勝地,有關部門正在發掘將這一獨特的婚俗展現給遊客,讓遊客們在欣賞錢江源頭秀麗山水的同時,還能領略到大山深處淳樸迷人的“搶親”風俗。
土雞煲
土雞用的是110天左右、淨重2斤左右、沒有下過蛋的農家土雞,吃的是山間的蟲和草,喝的是溪澗清泉水。由於是山地放養的,漫山遍野地跑,飛在樹梢上棲息,這種雞精力旺盛,抓一隻雞要花費半個多小時。
土雞煲是用白炭炭火土法煨制的,用開化清泉水,加入自釀米酒,放入開化土豬風肉燉製3個小時,底湯清鮮,雞肉極有韌性,肉質緊湊有咬勁,土雞的本味、香味醇厚濃郁,口感鮮滑,雞湯就一個字——鮮!
開化青螄
青螄即清水螺螄,他和一般的螺螄不同,黑色細長的外殼,裡面是灰綠色的鮮肉,就連可以食用的腸子也是綠色的。當地的食客告訴筆者,要說味道最鮮美的當屬錢塘江源頭齊溪鎮鄉間小溪活水裡的青螄了,生長水域的水質越好,青螄的個頭越大,顏色越黑,腸子越綠,吃起來才越有味道。出了開化就很難在河裡找到青螄了,因為青螄的生長對水溫、水質和周圍環境的要求很高,水一定是要活水,而且不能太深,也不能有污染,否則就沒有清水螺螄了,它與圓圓的田螺味道自然相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