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文忠集:戊子草》是錢文忠教授在戊子年寫下的一部隨筆集,收入了幾十篇文章,分為“歷史與時代”、“筆墨之餘”、“台灣首航”、“汗顏文字”、“戊子絮語”和“媒體採訪”共六個部分。看似雜碎,但實則都是作者最真實的人生感悟,記錄下了作者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與之前的學術論文相比,這本《戊子草》顯然要更親近大眾,客群面更廣。
基本介紹
- 書名:錢文忠集:戊子草
-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 頁數:310頁
- 開本:16
- 作者:錢文忠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2641465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錢文忠的著作有《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門立雪》,《天竺與佛陀》,《國故新知》,《人文桃花源》,《玄奘西遊記》,《巴利文講稿》,《錢文忠內外學》,《醫聖李時珍》,《汶川集》(合著),《錢文忠解讀〈三字經〉》大陸版和台灣版,《錢文忠解讀〈弟子規〉》大陸版和台灣版,《錢文忠語錄:顫慄的道德底線》,《錢文忠語錄:風化的傳統基石》,《我的老師季羨林之學生時代》,《錢文忠說即墨》,《錢說三字經》,《錢說玄奘西遊記》,《戊子草》,《己丑草》,《庚寅草》,《班墨傳奇》,《傳統的再生》,《禪話·畫禪》。譯作有《繪畫與表演》(合譯),《唐代密宗》,《道、學、政》,《江南人物傳奇》,《江南家族傳奇》,《江南國寶傳奇》;另有資料編集與古籍整理十餘種,發表各類論文二百餘篇。近年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主講《玄奘西遊記》,《錢文忠解讀〈三字經〉》,《錢文忠解讀〈弟子規〉》等節目。2013 年主講《錢文忠解讀百家姓》。
圖書目錄
歷史與時代
奧運不僅是一場運動會
玄奘與時代精神
鑒真東渡
近現代中國佛教和中國社會:幾點思考
中國文化中的儒道釋
我們的讀書現狀和老一代學者的讀書生活
向真正的思想者致敬
思想者的自由與尊嚴
緬懷王永興先生
中國傳統中的商人與財富
世界背景下的中國文化
大運河與中國文化精神
從《三字經》看傳統文化啟蒙
筆墨之餘
《人物小記》
《在同一世界》
《末日之門》和《超限戰》
《春彥三卷》
沉潛往復融會貫通
《訪問歷史》
香港書展日記
香港書展的啟示
台灣首航
為什麼我們的眼裡充滿淚水
台北的“軟體”
台灣高鐵
佛光山的讀書會
人間的佛光山
台南的古蹟
山美海美人更美
蕭師姑與吳師姑
妙香法師和妙開法師
慧傳法師和慧宜法師
附:首航台灣日記
汗顏文字
《我的老師季羨林之學生時代》前言
真正的性情才學
《可凡傾聽——智慧攻略》序
足球世界之外的樓世芳——《坐看雲起》跋
台灣版《末那皈依》後記
《錢文忠內外學》自序
《醫聖李時珍》線裝本自序
林光明先生譯《廣說佛教語大辭典》卷頭語
《幽蘭行者——佛教史上的改革創見大師》序
戊子絮語
季老與收藏
透過“講史”的熱霧
師生“打成一片”?
請用善心看待善行
博物館的人文精神
“學生”和“幹部”
也談師德
顧彬的批評
假如上海沒有“季風”
直航台灣的感受和思考
地攤上的歷史
特別的春節,特別的歸屬感
媒體採訪
王元化走完真誠勇敢人生路
消費主義時代的佛學熱
像蒙學兒童一樣去學習“國學”
與錢文忠教授談文化娛樂化
錢文忠:我是個非常傳統的人
象牙塔之外的錢文忠
序言
我沒有什麼“上進心”,但是,恩師季羨林先生的教誨“懶人是沒有出息的”,卻不敢或忘。在這一年裡,我出版了《錢文忠內外學》(線裝一函三冊,上海文藝出版社)、《醫聖李時珍》(線裝一函一冊)、《末那皈依》(繁體中文特別版,台灣網路與書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書店版不盡相同);根據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講稿整理的《我的老師季羨林之學生時代》(共十二講)、《錢文忠解讀》(共四十三講)也與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簽訂了出版契約。感謝出版社諸君的心血與努力,這兩本書均可望在戊子年內面世。
此外,就是這本《戊子草》所收的六十餘篇文字了。我將它們略加分類,敬獻在關心我的朋友和讀者面前。我要感謝發表這些文字的書刊、雜誌和報紙,感謝陸灝兄、李天揚兄、陸梅女史,以及各位參與對話的學者、刊發拙文的編輯、採訪過我的記者。沒有他們的工作,這六十餘篇文字中的絕大多數,起碼都不可能以現在的面目出現。任華女士從今年起協助我工作,她不僅將我的瑣碎雜事處理得井井有條,還隨時蒐集保存我各處散發的文字。倘若沒有她的辛勤工作,這些文字中的許多就會像此前經常發生的那樣無從尋覓。
至於書名,則是來自我的一個發願:從今往後,每年我都將努力出版一本以當年乾支命名的“草”,作為“履冰室叢草”的一種。封面上所用的章,則是我多年的好友篆刻家金春德先生的作品。
對我有大恩的清園王元化先生於今年去世,使中國當代的思想界蒙受了巨大的打擊。清園先生在晚年整理自己的論著,打算分冊刊行,匯成《清園叢書》。我的文字,在先生的論著面前,是不敢稱“書”的,故而以“草”名之,同時也略表我對先生的追思之情。
人生一世,最本真的狀態應該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元朝陳草庵《山坡羊》云:“晨雞初報,昏鴉爭噪,那一個不在紅塵里鬧?路遙遙,水迢迢,利名人都上長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好,人不見了”,深中我心。然而,既然不由自主地來到了塵世,終也難免沾染俗塵。那么,且一路走去,順手栽下些許小草。至於其榮枯,自有命數,不在我的所計了。
略讓我心安的是,在戊子年裡,自己幾乎每一天都在工作,不敢懈怠。套用一句曾經時髦過的話:累著,並快樂著。
編輯推薦
錢文忠教授對近世學人極其作品的深度解讀!
《戊子草》是錢文忠教授在戊子年寫下的一部隨筆集,收入了幾十篇文章,分為“歷史與時代”、“筆墨之餘”、“台灣首航”、“汗顏文字”、“戊子絮語”和“媒體採訪”共六個部分。看似雜碎,但實則都是作者最真實的人生感悟,記錄下了作者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文摘
玄奘是生活在距離今天大約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一代高僧,他不遠萬里,西行求法,求回真經,埋首翻譯。無論是在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上,還是在中國和印度的佛教史上,甚至在印度的古代歷史上,玄奘都具有頂尖的重要性。這一點是大家一致公認的,沒有任何爭論的餘地。
就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而言,玄奘西行的足跡遍及西域、中亞,那裡正是人類文化史上一塊獨一無二的寶地。為什麼這么說呢?眾所周知,希臘一羅馬文明、阿拉伯一伊斯蘭文明、印度文明、中國文明是人類歷史上四個最大的文明,而這四大文明的會聚點卻只有一個,那就是西域(包括中國新疆的大部分)和中亞。這片舞台豐富多彩,光怪陸離,交流頻繁,衝突激烈。你方唱著,我就登場。這裡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是極其富有成果的,由此向四周發射出巨大的衝擊波。然而,由於民族遷徙、戰爭攻略、環境變遷等諸多原因,有關這片廣袤的土地的歷史資料少得可憐。玄奘應唐太宗之請,和他的得意弟子辯機合作留下了一部《大唐西域記》,正是有關這個地區的最最珍貴的材料。
至於玄奘在中國和印度佛教歷史上的地位,那更是不消說的了。先說中國佛教,他培養了很多學生,和助手們翻譯了一千三百三十五卷重要的佛經,其中很多是最權威的譯本,不少是最流行的譯本。他將當時佛教世界的最高水平的學說帶回中國,創立了法相唯識宗,也叫慈恩宗。由於玄奘對佛學的貢獻實在是大,他受到了唐朝皇室的特別尊崇和禮遇。這些我在《玄奘西遊記》里,都有所講述。為什麼說玄奘對印度佛學也有很大的貢獻呢?這么說是有根據的。玄奘長時間地留學印度,在印度廣泛遊歷請教,他接觸的多是當時印度最具聲望的學者,他掌握的乃是當時印度最高水平的佛學理論。印度當時的不少學說在本土失傳了,靠著玄奘的漢語譯本方得以保存至今。可惜,玄奘的幾種用梵文寫成的著作都沒有能夠流傳下來,不然,玄奘對印度佛學的貢獻就可以看得更加直接了。
玄奘對印度歷史的貢獻當然主要是因為他的《大唐西域記》,其中關於印度的記載彌足珍貴,無可替代。印度文化固然有它的極高成就,但是卻並沒有信史的傳統,可靠的歷史記載是寥若晨星、非常稀少的。這一點,馬克思就曾經提到過。印度不少學者說過,沒有玄奘的記載,重建印度古代史是不可能的;有的印度學者甚至說,印度歷史欠玄奘的債,是怎么估計都不過分的。事實上,玄奘的《大唐西域記》確實成了重建古代印度歷史、進行考古發掘的“指導手冊”。玄奘的記載的準確性,早就被大量的根據他的指引而進行的考古工作的成果所證實了。
上述的這些,還只不過是玄奘的歷史貢獻的最粗淺的大概。不過,我確信,這已經足夠證明玄奘是一個如何了不起的歷史人物了。然而,這卻並不能夠阻擋大家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就算的確如你所講,玄奘是古代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而偉大的人物,可是,離開我們那么遙遠的他,和我們今天的時代又有什麼關係呢?玄奘能夠為生活在今天的我們提供什麼樣的啟示呢?
說心裡話,原先我對類似的問題不僅是不理解的,甚至還有相當的牴觸:學術就是學術,特別是有關古代的學問,何必非要和現在發生什麼關聯昵?而現在,我的想法發生了一點改變。當然,我依然還是堅持學術必須保持自身的獨立性,不應該過多地,或者說不該首先考慮和現實有什麼樣的關係,須知,人類的知識探求和積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過分地要求“立竿見影”,效果往往適得其反,正應了“欲速則不達”的話。
但是,學者們似乎也不妨偶爾將腦袋探出象牙塔,看看外面的世界,關心一下自己也身處其中的當下。至少應該考慮下,在選擇古代的研究對象時,是否可以優先選擇對當下的時代有所影響或者啟示的呢?我想,這和學術獨立並不衝突。真正偉大的歷史人物,他所展現出來的價值和意義,絕不是他所處的那個時代所能夠局限的,一定可以超越他所在的那個具體的時代和具體的生存環境,超越時空,煥發出歷久彌新的永恆的價值,讓不同時代的人,都可以得到精神層面的啟示。無疑,玄奘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
那么,我應該努力來回答這么一個問題了:玄奘和我們的時代精神有什麼關係呢?這是個大問題,自然不可能在這裡完全地說明,我只能就下面幾點,談談自己的粗淺看法,請大家指教。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