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引

錢引

錢引是宋紙幣名。錢引意為兌錢憑證。徽宗崇寧四年 (1105年),今陝西、河東 (治今山西太原)等路更用錢引。大觀元年 (1107年),改四川交子務為錢引務。三年,改交子為錢引。錢引以3年 (實足2年) 為1界,期滿換髮新引。南宋時,四川仍流通錢引,簡稱“川引”。寧宗嘉定九年 (1216年) 改為10年1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錢引
  • 拼音:qián yǐn
  • 性質:是北宋的一種鈔票
  • 作用:可用以兌換金銀錢幣。
【詞語】:錢引
【注音】:qián yǐn
《宋史·食貨志》記崇寧四年(1105年)令諸路更用錢引,準新樣印刷,四川如舊法。
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年),宋朝政府改“交子”為“錢引”,改“交子務”為“錢引務”。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廣等地仍沿用“交子”外,其它諸路均改用“錢引”。後四川也於大觀三年(1109年)改交子為錢引。“錢引”與“交子”的最大區別,是它以“緡”為單位。“錢引”的紙張、印刷、圖畫和印鑑都很精良。但“錢引”不置鈔本,不許兌換,隨意增發,因此紙券價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時期,每緡只值現錢一百文。
“交子”的出現,便利了商業往來,彌補了現錢的不足,是我國貨幣史上的一大業績。此外,“交子”作為我國乃至世界上發行最早的紙幣,在印刷史、版畫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對研究我國古代紙幣印刷技術有著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