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家峪村位於晉南地區的太岳山南麓,是典型的黃土高原小山村,從水繫上說,屬於汾河流域,氣候宜人,土壤肥沃,景色優美。當地居民大多自稱“山東人”,操一口山東口音的晉南話,民風淳樸。當地動植物資源豐富,農作物種類多,產量大,充滿了農業文明村落的特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錢家峪村
- 別名:前家峪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生產大隊)
- 所屬地區:山西省古縣舊縣鎮
- 下轄地區:錢家峪、核桃園、土地河、陽坡、關家垣、寺頭、陳香等
- 政府駐地:錢家峪村
- 面積:4100畝
- 人口:826人
- 方言:中原官話—晉南話(帶山東口音)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龍王廟、楊家大院等
概況,建制沿革,歷史時期,太岳區時代,建國以後,行政區劃,地理環境,自然資源,人口民族,政治體制,經濟概況,社會事業,歷史文化,風景名勝,著名人物,
概況
錢家峪村位於舊縣鎮南部,全村共有182戶,826人口,耕地面積4100畝,2008年被定位全縣新農村重點推進村。傳統產業以小麥、玉米為主,也是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該村的新發展特色產業主要有養豬、養牛、養羊等養殖業,成為農民增收的又一渠道。
建制沿革
歷史時期
戰國時期,先為韓地,後為趙地;秦時,屬上黨郡;西漢時,屬氏縣,東漢時,屬猗氏縣,仍隸屬於上黨郡;魏晉時期,併入襄陵縣,隸屬於并州平陽郡;南北朝時,為安澤縣地界,先屬并州冀氏郡,後屬晉州義寧郡;隋唐時代,屬河東道晉州(臨汾郡)岳陽縣;宋金元時期及以後,主要為岳陽縣之地;1914年,岳陽縣改為安澤縣,該地隸屬於安澤縣。
太岳區時代
錢家峪村隸屬於中共太岳行署第二專署岳陽縣,後併入安澤縣,隸屬太岳行署岳北專署。
建國以後
建國初期,安澤縣龍王溝鄉地界,錢家峪村是龍王溝鄉政府所在地,錢家峪自然村河西小樹林中仍有鄉政府舊址遺蹟。後改為舊縣鎮,1971年,古縣建縣,復隸屬古縣舊縣鎮。
行政區劃
錢家峪村,東臨安里村,南、北方向均為紅寨村地界,西邊與古縣南垣鄉接壤。內轄錢家峪、核桃園、陽坡、土地河、陳香、寺頭、關家垣等自然村(生產小隊)。
地理環境
錢家峪村地界為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溝壑縱橫,屬於汾河支流澗河的南支流流域,境內水源豐富,水土條件好,植被覆蓋率高,黃土層後,土壤肥沃,適宜各種溫帶農作物生長。但是,境內水土條件分布也相對不均勻,其中,位於河谷處的錢家峪、土地河等自然村,水源充沛,植被茂盛,非常宜居;位於垣頂的寺頭、關家垣等則水源相對匱乏,風沙天氣較多。
自然資源
境內動植物資源豐富,柴胡、黃芩等藥用植物分布十分廣泛,羊肚菌等珍貴藥材也有少量分布,松林、楊樹林皆有大面積分布,每逢初秋雨後,采野蘑菇也是當地人的一個重要喜好。動物方面,金錢豹、野狼等皆有出沒,山羊、獾、野豬、野兔等數量較多。此外,林中還有野雞、黃雀、啄木鳥等較為珍貴的禽類,貓頭鷹也時有出沒,河中有泥鰍、螃蟹、青蛙等多種水生生物。
人口民族
境內自然村人口分布較為分散,人口密度較小。民族為單一漢族。本地居民多為建國前後,由山東、河南等地遷徙而來的黃泛區難民後裔。
政治體制
行政村建制,設有村委會、黨支部,專門負責財務工作的會計,各小隊有隊長。
經濟概況
農業為本地區的支柱產業,主要農作物為小麥、玉米、高粱,經濟作物有花生、大豆、芝麻、向日葵。西瓜、蘋果等瓜果種植量也較大,其中,核桃園村的優質蘋果基地發展較好,為當地農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貢獻。近年來該村的養殖業有了長足發展,養豬、養羊、養牛等非常普遍,還興辦了大型的養鹿場,可以說,養殖業已成為農民增收的又一途徑。
社會事業
90年代以前,錢家峪村曾有粉坊、醋坊等小作坊。90年代以後,位於錢家峪自然村的錢家峪中心國小,在教書育人,提高當地文化水平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1998~2008年間,多次斬獲舊縣鎮五校聯考第一名的好成績,學校也前後三次被評為縣級名校,時任校長趙貫文也前後四次被評為縣級名長,還湧現出了張德蓮、劉滿平等一批縣級優秀名師。
歷史文化
本區內居民有拜龍王的習慣,每年陰曆六月份都會舉行廟會,祭祀龍王,祈求一年風調雨順。
風景名勝
自然景觀有:石縫山泉、嘩啦灣小瀑布等。
人文景觀有:龍王廟、土地廟、羅成墳、楊家大院等。
著名人物
早期的老支書孫應柏,當代好支書石恩家、張瑞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