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嗣傑

錢嗣傑

錢嗣傑(1928.1 - ),著名新聞攝影家。1928年出生,1946年參加革命,加入解放軍。歷任《東北畫報》社、東北民主聯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攝影記者,中央新聞總署新聞攝影局攝影記者,拍攝了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期間的大量優秀作品。1964-1970年任毛澤東隨身專職攝影記者。2008年在上海舉辦“‘領袖風采’—著名新聞攝影家錢嗣傑作品展”。曾任中國老攝影家協會理事、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榮譽顧問。2006年被中國攝協授予“突出貢獻攝影家”稱號。

代表作品有《毛澤東暢遊長江》《毛澤東重上井岡山》《周恩來在萬隆會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錢嗣傑
  • 別名:嗣傑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平陰
  • 出生日期:1928年1月
  • 職業:攝影家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攝影
    2006年被中國攝協授予“突出貢獻攝影家”稱號
  • 代表作品:《毛澤東暢遊長江》《毛澤東重上井岡山》《周恩來在萬隆會議》
人物簡介,記錄毛澤東,重回井岡山,重回韶山,暢遊長江,赴朝工作,萬隆會議,巡迴大使,試航西藏,勇對歹徒,傳奇人生,作品展覽,價值人生,

人物簡介

錢嗣傑,山東平陰人,著名新聞攝影家。1928年1月出生於黑龍江,1946年入伍。歷任東北畫報社、東北民主聯軍、東北人民解放軍第六縱隊、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四十軍軍事攝影記者,中央新聞總署新聞攝影局攝影記者,中國人民志願軍停戰談判代表團新聞處攝影組組長,新華社新聞攝影部中央記者組記者,新華社駐開羅、阿爾及利亞、剛果分社攝影記者,毛澤東主席隨身專職攝影記者,新華社新聞攝影部中央記者組記者,新華社駐聯合國攝影記者,新華社新聞攝影部中央新聞組組長兼中央外事攝影協作小組副組長,新華社駐東京分社攝影記者,新華社攝影部中央新聞記者室高級記者,新華社離退休老幹部局黨委副書記等職。系中國老攝影家協會理事、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榮譽顧問、中國攝影家協會突出貢獻攝影家。
錢嗣傑

記錄毛澤東

1964年7月,錢嗣傑成為毛主席的隨身攝影記者,從此開始了人生中最難忘最幸福也是工作最緊張的6年。
毛主席的生活規律不同常人,常常是從晚上工作到第二天清晨,有時連續工作十幾二十幾個小時。主席一年中有10個月在外地視察工作了解情況,外出多坐火車,一是為了工作方便,二是不給地方添麻煩。每到一個地方,把列車停在支線上,辦公、會客、休息都在車上,有時一住就是十天二十天。錢嗣傑時刻牢記自己的責任,24小時全天候值班,相機不離身,如有任務一分鐘就可出發,隨時把毛主席工作和生活的珍貴瞬間定格在膠片上。錢嗣傑拍攝的毛主席政治外事活動、視察南方、重上井岡山、暢遊長江等無數照片深深地印在了中國人民的心中,記錄了毛主席的風采、氣魄、胸懷,記錄了一個時代的偉人。1966年毛主席和錢嗣傑在武漢東湖邊的合影照片,成為錢老人生永恆的紀念。
一提起“南巡”,人們都想起了1992年春天,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南方城市發表有關重要講話的情景。其實,開國偉人毛澤東也多次巡視祖國的南方地區,在這裡我們不妨也稱之為“南巡”。
錢嗣傑與毛澤東合影錢嗣傑與毛澤東合影
著名新聞攝影家錢嗣傑,系20世紀60年代毛澤東隨身專職攝影記者。他曾一次次跟隨毛澤東“南巡”,記憶深刻的便是毛澤東當年井岡山韶山、武漢之行。錢嗣傑用紅鏡頭見證了一代偉人毛澤東“南巡”的細節。40多年後,老人邊翻相冊,邊沉醉在逝去的紅色歲月中。毛澤東依次地握住當年給紅軍生死幫助的一雙雙粗手。人群沸騰起來了,口號聲在井岡山迴蕩。

重回井岡山

1965年3月16日,毛澤東乘專列到達武昌,44天后離開武漢到長沙,5月21日再從長沙出發,經株洲、醴陵、攸縣、茶陵、蓮花、永新、寧岡,沿著1927年秋收起義的路線重上井岡山。錢嗣傑記得,1965年5月22日,毛澤東一行乘車從茶陵出發,一個小時左右進入湖南與江西交界的界化壠。車行至黃洋界上,毛澤東來到一座木頭做的紀念碑面前,南面是朱德寫的“黃洋界紀念碑”幾個大字,北面寫著印刷體《西江月·井岡山》。湖南省委書記張平化仰視著碑文,充滿激情地讀了起來:“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導敵人宵遁。”
重回井岡山重回井岡山
昂揚的詩詞,令毛澤東心潮澎湃,他說:“這首詞是1928年9月初寫的。那時剛剛在黃洋界打退湖南、江西兩路敵人的進攻,那一次我不在山上,井岡山的兵力不足一營人,好危險!”
隨後,毛澤東笑著請錢嗣傑給他和張平化夫婦在黃洋界紀念碑前一起合影留念。張平化是小車隊一行人中間唯一的井岡山老戰士,他全家有七口人為革命獻身。
5月29日下午,井岡山廣播站正在反覆播送著一條大會通知:“全山革命同志請注意!全山革命同志請注意!今天下午4點鐘在茨坪賓館門前召開廣播大會,請相互轉告。” 不多時,背著兩部相機的錢嗣傑只見在茨坪賓館餐廳門前,幾十個山上和從山下接來的老赤衛隊隊員、暴動隊隊員、烈士遺孀,站了里三層外三層。
一會兒,毛澤東從賓館大門走了出來,帶著那么熟悉的笑容。“毛主席”——所有的人在那一瞬間都愣住了,主席真的來看大家了,真的站在大家面前,一個個都激動地忘了說話。毛澤東依次地握住當年給紅軍生死幫助的一雙雙粗手……之後管理局的同志請主席站在前排中央,井岡山各級領導站在了兩邊,毛澤東和井岡山新老同志、烈士遺孀一起照了一張相。
當天,錢嗣傑照的第二張相片更為珍貴。當時,革命烈士袁有才的髮妻謝梅香坐在第一排,井岡山管理局局長袁林剛準備介紹,毛澤東認了出來:“袁嫂子”,還是當年在井岡山大倉村第一次見面一樣的稱呼。謝梅香的眼淚“嘩”地流了出來,38年了,天翻地覆,毛委員成了黨和國家的領袖,還是這樣稱呼她。她忘記了回答,忘記了說話,呆呆地仰望著毛澤東。招呼大家站好,錢嗣傑按下了快門。
當時,激動的人群沸騰起來了,“毛主席萬歲!”口號聲隨著松濤久久地起伏,那是人們發自肺腑的歡呼。這一刻,錢嗣傑激動了,連按快門。
“離開井岡山時,主席的心情非常激動,老人家在沙石路上走得很慢,頻頻地向兩旁的民眾揮手。這次主席上井岡山醞釀很久,考慮得比較深遠。重上井岡山所有活動我拍照,照了100多幅照片。重上井岡山,主席的心情一直很振奮。”錢嗣傑回憶說。
謎一般的11天裡,錢嗣傑貼身走近領袖,拍下了主席生活與工作中的點點滴滴。

重回韶山

1966年6月16日,毛澤東的專車抵達湖南長沙。第二天,回到了故鄉韶山
6月17日下午,烈日炎炎,氣溫高達35℃,4輛汽車緊緊連成一線,賓士在長韶公路上。這是毛澤東的車隊。毛澤東坐在一輛灰色吉姆車上,為他開車的是湖南省委接待處技術最好的司機趙毅雍。另一輛白色吉姆和一輛吉普車上,坐著湖南省公安廳長李強、副廳長高文禮和新華社記者錢嗣傑等。最後一輛大卡車,拖著毛澤東的8個大書箱和一些生活物資。
車進了滴水洞,在一號樓的大門口停下。毛澤東走下車,一股清風吹來,他深深地吸進一口清香的空氣,頓覺心神舒暢。毛澤東高興極了,連聲說:“好地方!好地方!”毛澤東用手往左側的山頭一指,給第一次到韶山的錢嗣傑等當起了講解員:“那是龍頭山,龍頭山過去叫黃田坳,從前以黃田坳為界,山那邊是湘鄉,山這邊是韶山。韶山屬湘潭,所以黃田坳又叫湘潭坳。”他又指著右邊的山脈說:“那裡是牛形山,山的形狀像只水牛,小時候,我到外婆家去,就是走的這條山溝;東北邊那個高山上有個大石鼓,過去常有老虎到石頭上乘涼,所以叫虎歇坪。我的祖父母就葬在那塊地方。”毛澤東的韶山話依然地道。
重回韶山重回韶山
錢嗣傑回憶說,毛澤東此次回故鄉,是“絕對保密的”。他與韶山人之間,隔著戒備森嚴的警衛,看不到以前回故里那種熱烈隆重的歡迎場面,看不到他與韶山人頻頻握手,看不到他和鄉親們親切交談……儘管毛澤東幾次越過“禁區”警戒線。他想走向老鄉的家裡,都被隨從人員攙扶回來;儘管韶山人也想見見領袖,但沒有一個人越雷池一步。
錢嗣傑及部分警衛住進了2號樓,毛澤東住進了1號樓。毛澤東在韶山的11天,新聞界沒有作任何報導,後來報紙上刊登的訊息,也隱去了具體的地方。外國情報機關想盡各種辦法,也一直未能探出中國的頭號人物此時究竟去了什麼地方。
明白真實情況的要算周恩來總理。周恩來每天從北京派專機為毛澤東傳送檔案,又從毛澤東處帶回一些批閱檔案。汪東興的助手、中辦副主任張耀祠和專職攝影師錢嗣傑陪同毛澤東南下,與他形影不離。
邊呷茶水,錢嗣傑邊回憶:“主席到滴水洞也是休息,在那兒也沒什麼活動,每天大半的時間在室內伏案工作,任何外人都不見,除了看書、批閱檔案外,就是思考問題。累了便出來散步,一般是下午4點左右,從1號樓走到韶山水庫大壩邊。不過,散步少,比在北京和在外地少。那時候好像氣氛不一樣,好像他在屋裡辦公時間比較多,那幾天出來得並不多。”錢嗣傑回憶道,住在滴水洞的毛澤東寡言少語,神情凝重,不像以往那樣與工作人員交談,工作人員也生怕打擾他的思緒,連運送東西都儘量繞道走。
毛澤東與水有極為深厚的感情。“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是他意志和性格的流露。錢嗣傑記得,6月21日,晴空萬里,烈日當空。下午兩點左右,73歲高齡的毛澤東在幾名水手的陪同下,來到了波光粼粼的韶山水庫游泳。錢嗣傑坐在橢圓形的橡皮船上,感受主席快樂的同時,攝下了一組珍貴的鏡頭。
遊了近40分鐘,陪同人員送上香皂,毛澤東把全身擦得都是泡沫,一頭鑽下水洗了個乾乾淨淨,這才換好衣服坐在藤椅上休息。錢嗣傑在採訪時打趣道:“因為滴水洞之行是保密的,我拍的那些照片當時一直都是‘秘密資料’,這可是第一次曝光呀!”
6月28日9時許,汽車的馬達響了,毛澤東離開滴水洞。
毛澤東悄悄地離開韶山,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回來,儘管他特別思戀故土,日後還多次談到以後還要回韶山。毛澤東本人也萬萬沒有料到,這一次卻成了與故土的永訣,給韶山留下的是幾多思念,幾多遐想。
一個小學生認出了主席,便大聲歡呼:“是毛主席,是毛主席!”主席熱情地向民眾揮手致意,錢嗣傑趴在船頭抓拍了這一瞬間。

暢遊長江

當年毛澤東身著浴衣站在船頭向人們揮手致意的那張照片,可謂家喻戶曉,而這個瞬間就是錢嗣傑為世人記錄的。“他老人家對游泳是真有癮的,1966年7月到了武漢後便想到長江游泳,都‘預謀’好幾天了。7月16日,主席很高興。我們來到碼頭時,當地為主席準備的快艇已經等在那裡了。等快艇開到江中心時,主席開始下水遊了。只見他老人家一會仰泳,一會兒側泳,一會兒漂浮,把一條腿搭在另一條腿上……我坐在後面一艘小木船上一直跟著他拍照。主席高興得簡直像個孩子,喊我們大家都下去游,大家就都下去了,我是游一小會兒又上來拍一會兒。我們都想學主席漂浮的技術,可就是不行,身子一下就歪了,主席就紋絲不動躺著,得意著呢。差不多1個小時05分,遊了30多公里,主席登上快艇遠眺。我們返回岸上的途中,恰遇武漢市民眾為亞非作家會議舉行橫渡長江游泳比賽的隊伍。”據錢嗣傑回憶,當時參加比賽的大概有5000多人。“主席的快艇逆流而上,他們的隊伍順流而下,正相遇時,一個小學生認出了主席,便大聲歡呼:‘是毛主席,是毛主席!’於是,整個長江大橋都沸騰了,立即響起了‘毛主席萬歲’的口號。主席熱情地向民眾揮手致意,我趴在船頭抓拍了這一瞬間。”吳冷西得知此事後通知錢嗣傑儘快將底片送回北京,7月25日的《人民日報》等主要報刊在頭版頭條登載了毛澤東暢遊長江的訊息和招手的大幅照片。接受採訪時,錢嗣傑笑著說,“主席對我拍的這張照片也很滿意。”
毛澤東暢遊長江毛澤東暢遊長江
暢遊長江暢遊長江
毛澤東暢遊長江,是一次萬眾矚目的富有象徵意義的活動。錢嗣傑說,“跟著毛主席在大風大浪中前進!”很快成為全國家喻戶曉的政治口號。
1976年9月,毛澤東與世長辭。“布置靈堂時,我就在那兒了。這是最後一次近距離地看主席,他安詳地躺在鮮花叢中,身上蓋著中國共產黨黨旗……以往朝夕相處的一幕幕都湧上來了。”
毛澤東逝世的第二天半夜,遺體移到中南海對面的人民大會堂,讓人們弔唁。作為新聞採訪組的工作人員,錢嗣傑每天都要拍攝追悼場面的新聞照片。“那些天我每天都守在靈堂里,整天吃不下飯,眼泡兒始終是腫的。我自己的淚水都把相機的取景框模糊了。”
30多年過去了。每年的9月9日、12月26日,錢嗣傑都會到毛澤東紀念堂,看一看他那熟悉的身影,追思他那光彩照人的一生。“我們不要‘神化’他,也不要用完人的標準要求他,他並不是神,也不是完人,在我眼裡,他是一個富有人格魅力的長者,在中國的歷史上,永遠是一個偉大的領袖。我始終深深地記著他,緬懷著他。”

赴朝工作

錢嗣傑18歲參加了解放軍,先後任東北畫報、東北人民解放軍第六縱隊、第四野戰軍第四十軍攝影記者。錢嗣傑跟隨部隊,轉戰東北、華北,參加了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錢嗣傑冒著生命危險,深入前線、深入戰鬥最激烈的地方,用照相機拍攝了一幅幅珍貴的畫面。部隊第三次攻打四平時,錢嗣傑為了選擇拍攝角度,和宣傳幹事到前沿陣地觀察地形。這時敵人臨時增援的3個師壓上來,兩個人陷入敵人包圍圈,幸虧師部通訊員及時趕到,才在天黑之後得以脫險。連隊戰士都說,只要錢嗣傑出現,就知道要打大仗,因為當時攝影器材奇缺,若是小仗,師部一般不會派攝影記者,所以,哪裡有大仗,哪裡就有錢嗣傑的身影。錢嗣傑拍攝的照片或在《東北畫報》和各種戰地刊物上刊登或印出照片在部隊舉辦戰地照片展覽,極大地鼓舞了指戰員的鬥志。1951年至1953年,錢嗣傑作為報導朝鮮停戰談判中外記者代表團中唯一的攝影記者活躍在朝鮮戰場前線和談判桌前。一天黃昏,錢嗣傑和新華社記者徐熊、李秉恆奉總社之命,帶著被朝中方關押的美、英俘虜委託轉發的大批信件和照片,從平壤驅車前往開城。途中,大雪紛飛,道路險峻,稍有不慎,車毀人亡。這時數駕美機在上空亂投炸彈,幾架飛機甚至在錢嗣傑駕駛的吉普車前後左右不斷轟炸和射擊,錢嗣傑全然不顧個人性命安危,立即跳下車進行拍照,記錄下美軍的罪行,並駕車繼續行駛在碎石亂飛滿是彈坑的道路上,直到天亮才到達目的地。類似這樣驚心動魄的場面,在朝鮮戰場上,錢嗣傑不知道經歷過多少次。為揭露美方誣陷朝中方處決了美軍被俘人員的謠言,錢嗣傑拍攝的美軍第二十四師師長威廉·迪安少將在戰俘營的生活照片在美《星條旗報》上發表後引起極大轟動。由於錢嗣傑在朝鮮停戰談判期間的出色表現,榮立三等功,榮獲軍功章、三級國旗勳章各一枚。
錢嗣傑攝於朝鮮開城錢嗣傑攝於朝鮮開城

萬隆會議

1955年新華社攝影記者錢嗣傑參加首屆亞非會議即萬隆會議。錢嗣傑當時正擔負著旁人無法想像的工作壓力。國際反動勢力和台灣當局為了阻止亞非會議的召開,製造出震驚世界的“克什米爾公主號”墜機事件,致使中國代表團部分工作人員和中外記者11人遇難。
錢嗣傑(立者右二)萬隆會議開幕式後合影錢嗣傑(立者右二)萬隆會議開幕式後合影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首屆亞非會議即萬隆會議在印度尼西亞萬隆舉行。4月11日中午12時15分,參加亞非會議的中國代表團成員和隨同採訪的中外記者共11人乘坐印度國際航空公司的包機“克什米爾公主號”從香港起飛途經雅加達轉赴萬隆。當飛機飛越北婆羅洲沙撈越附近海面上空時爆炸起火,機身墮入海中,機上11名乘客全部罹難,其中包括3名新華社記者李平、黃作梅和沈建圖。新華社攝影記者錢嗣傑和譯電員劉茂儉原本也要搭乘“克什米爾公主號”前往萬隆,後來由於工作需要,在香港選購報導設備後,陪同外交部信使提前乘荷蘭的“芝萬誼”郵輪前往萬隆,結果幸免於難。
錢嗣傑和劉茂儉乘坐的郵輪在海上航行了7天7夜後,於1955年4月8日先期到達雅加達,4月11日到達萬隆。當天下午,錢嗣傑和新華社雅加達分社首席記者彭迪、錢行前往雅加達瑪腰蘭機場迎接中國代表團,但飛機一直不見蹤影。不久,從中國大使館傳來訊息:中國代表團乘坐的“克什米爾公主號”飛機發生空難。
作為採訪報導的中國記者和其他工作人員,由於“克什米爾公主號”飛機的失事,人手不夠,每個人的工作壓力都很大。大家都卯足了勁拚命工作,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念頭就是乾好工作,對得起犧牲的戰友!作為唯一的攝影記者,錢嗣傑擔負著旁人無法想像的工作壓力,5天5夜沒合眼,也記不清吃了幾頓飯。
錢嗣傑回憶起那時的工作情形:“我上午參加會議、報導會議;中午周總理會見各國代表團,我去拍照,匆忙吃點飯後,又去會場;散會後,晚上周總理又會見各國代表團,我還去拍照,每天我都要熬到夜裡12點以後才能回到住處。印尼那個地方特別潮濕,我拍攝的膠捲先要拿電風扇來回吹,吹完後還要到衛生間放大、漂洗,然後烤乾,再寫照片說明,當趕到郵局寄照片時,天已經亮了。然後,再回會場繼續採訪。那時,我們沒有恐懼心理,沒有個人的考慮,就是希望把工作做好。只有出色地完成攝影報導任務,才是對死者最好的紀念。”
周恩來總理與錢嗣傑握手周恩來總理與錢嗣傑握手

巡迴大使

錢嗣傑是第一位踏上非洲大陸的中國攝影記者。上世紀50年代末的非洲,外來的殖民勢力、本國的派系武裝、部族之間的爭鬥交錯複雜,局勢瞬息萬變,稍有不慎,或被當局扣押、或遭土匪殺害,還要時時提防惡劣的生活環境對身體的侵害。1961年,周恩來總理指示新華社立即了解美國在剛果(利)(即後來薩伊)策劃的反盧蒙巴政變的情況。一天深夜,受命前往採訪的文字記者王殊和錢嗣傑的駐地被包圍,一夥人踢開門,衝進來,端著衝鋒鎗在房間裡強行搜尋。當他們完成採訪剛剛離開駐地,剛果(利)再次發生政變,他們的駐地也被叛軍占領。這種驚險對於錢嗣傑來說如同家常便飯。
在非洲工作的6年,錢嗣傑穿越一個又一個國家,走遍大半個非洲大陸,拍攝了大量的圖片,介紹非洲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風土人情,因此被當時的中國駐阿聯大使陳家康戲稱為非洲的“巡迴大使”。

試航西藏

1956年5月26日,北京——拉薩航空線正式試航成功。中國飛機在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成功地飛行和著落,創造了航空史上驚人的奇蹟。錢嗣傑是試航飛機上唯一的攝影記者。當時,青藏高原是“空中禁區”,國民黨試過,機毀人亡;美國人英國人試過,也沒有成功。錢嗣傑主動請纓登上了最危險的第一架試飛飛機,一隻腳跨入了死亡之門。當時的飛機飛行高度有限,只能穿行於山峰或逢高拉起逢低俯飛,飛機像電梯一樣忽高忽低,忽左忽右,人在上面心驚肉跳、臟腑翻江倒海。錢嗣傑的身體倒掛、背著氧氣桶、腳栓在飛機的椅子上、腰被其他同志壓著,探出飛機出口,用航空攝影機拍攝著沿途的地形地貌,記錄下試航的全過程。如今,當我們翻閱著中國人第一次從高空拍攝的世界屋脊風貌的照片時,腦海里揮之不去的是錢老倒掛的身影,心中充滿著對錢老無私無畏有膽有謀精神和品格的深深感動和由衷敬意。

勇對歹徒

1988年春夏之交,北京街頭傳送著一位攝影記者勇斗歹徒的故事,幾經周折,終於查清這位記者就是錢嗣傑。
錢嗣傑和夫人錢嗣傑和夫人
1988年4月18日下午,錢嗣傑跟隨聯合國助理秘書長柯里根夫婦到頤和園採訪。剛進大門不久,忽然聽到“抓住他!抓住他!”的喊聲……,只見一個手中揮動著匕首的歹徒衝過來,驚恐的人們閃到兩邊,孩子和婦女尖叫著……。面對突如其來的這一切,錢嗣傑異常鎮靜,為保護周圍民眾和外賓的安全,他全然不顧個人安危,一個箭步衝上去,一腳踢倒歹徒。歹徒爬起來惡狠狠地舉著匕首喊著:“你敢過來我捅死你!”面對威脅,錢嗣傑回報的是更有力的一腳,直捅腰部,還沒站穩的歹徒又被撂倒在地,隨後趕來的警察一齊將歹徒制服……。錢嗣傑見義勇為、機智勇敢行為深深地感動了在場的民眾和外賓,人們紛紛投來敬佩的目光,久久不肯離去。聯合國助理秘書長柯里根驚奇地讚揚說:“想不到錢先生還有這兩下子!”而這一年,錢嗣傑已經六十歲。

傳奇人生

聯合國恢復中國的合法地位後,錢嗣傑受命擔任中國首任駐聯合國攝影記者。1971年11月15日,中國代表團首次出席第二十六屆聯大全體會議,一大批攝影記者蜂擁而上,對著中國代表團拍照,甚至手舞足蹈表示歡迎,57個國家的代表相繼登台對中國代表團表示歡迎,歡迎儀式整整進行了大半天。錢嗣傑用照相機拍攝了這一切,成為中國登上國際舞台的珍貴照片檔案。之後的4年,錢嗣傑出色地完成了聯大會議、安理會、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開展外交活動的攝影報導工作,拍攝了大量記錄聯合國及中國代表在國際事務中開展活動的照片。1979年,錢嗣傑隨鄧小平訪美,拍攝了中國領導人第一次訪問美國的照片。
錢嗣傑攝錢嗣傑攝
1983年至1988年,錢嗣傑赴東京,成為新華社駐日本的首任攝影記者。
錢嗣傑在新聞攝影戰線奮鬥了40個春秋,從戰爭年代到和平時期,從國內到國外,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攝影報導任務,因而一次次得到了黨和人民的高度信任,一次次被派去承擔更為艱巨的工作,因此他的人生也由一個個頗具傳奇色彩的故事組成。然而,這些傳奇和幸運背後,滲透著錢嗣傑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赤誠和奉獻以及40年的辛勤耕耘。錢嗣傑走遍大半個地球、42個國家,每到一地,他都能落地生根,迅速打開局面,除了採訪,公關、開車、做飯,事無巨細,樣樣都乾,是個多面手。他多次遇到艱險,次次都能通過機智和拼搏,化險為夷。他乾什麼學什麼,走到哪學到哪,他能用英語、日語、朝語、阿拉伯語、法語進行工作。他用照相機記錄了國內外重大的歷史事件,他拍攝的數以萬計的照片成為中國照片檔案館的珍貴館藏,成為共和國發展的歷史見證。他因此被中國攝影家協會授予“突出貢獻攝影家”。每每說到這些,錢嗣傑總是淡淡一笑,非常平和地說:“是我的工作。”

作品展覽

2008年9月6日到15日,上海毛澤東舊居將舉辦“紀念毛澤東誕辰115周年‘領袖風采’——著名攝影家錢嗣傑作品展”,同時首發主題紀念封,錢嗣傑將為廣大市民簽名留念。
毛澤東與錢嗣傑合影毛澤東與錢嗣傑合影
錢嗣傑作為戰地記者,參加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曾擔任毛澤東、華國鋒的專職攝影師,1979年隨鄧小平同志訪美,1983年成為新華社駐東京首位攝影記者。在漫長的攝影師生涯中,他拍攝過無數珍貴的歷史鏡頭。
此次參展的共有59幅精選作品。作品展紀念封裝幀精美,具有較高的藝術及收藏價值,活動主辦方還為廣大收藏愛好者準備了精緻的主題紀念戳。

價值人生

錢老非常忙碌,因為他不僅是一名攝影師,也是新中國那段風雲歲月的見證者,很多單位都需要他的口述來保存歷史精彩瞬間;錢老非常有感染力,聽他的講述,周圍的人時而熱血沸騰,時而潸然淚下,我也很難保持一個記者的冷靜;錢老的生活十分簡單,很少有人知道,那個跟我們一起擠捷運、公共汽車的老人,曾經與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偉人朝夕相處。從錢老相處,不需要什麼華麗的語言,你自然就會了解到,什麼是新聞工作者應該有的素質,什麼是歷史責任感,這足以讓現在年輕記者反思。
錢嗣傑錢嗣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