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古訓

錢古訓

錢古訓,號堅齋。浙江餘姚人,明代的民族事務和史地學者。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甲戌科三甲第三十六名進士。後官湖廣布政司參政,百夷酋思倫發與緬甸人構兵,其奉旨前往,使思倫發聽命返回。其並述當地山川人物風俗並形成《百夷傳》上奏。

基本介紹

  • 本名:錢古訓
  • 別稱:號堅齋
  • 所處時代:明代
  • 出生地:浙江餘姚
  • 主要作品:《百夷傳》
  • 主要成就:進士
人物生平,《百夷傳》,古籍簡介,四庫提要,《漳州府知》,

人物生平

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置緬甸宣慰司。次年,麓川與緬甸發生糾紛,朝廷派錢古訓、李思聰二人前往調停。
當明朝使者錢古訓、李思聰調停了麓川與緬甸的紛爭,正準備回朝之際,恰值麓川勐卯王思倫法部屬刀乾孟起兵謀反。思倫法曾請錢、李二位使臣出面,向刀乾孟諭以朝廷威德,果然收到一定效果。於是,思倫法向錢、李二人饋贈象馬、金寶等物,強留二人長期住麓川,以向他人顯示自己有大明天朝為靠山。錢、李二人再三推辭,並致書思倫法說:“中國不以象馬金玉為寶,所寶者,忠臣烈士,強兵勇將與孝子順孫耳,宜送使者回朝,不復侵攏鄰境,則可明爾畏敬君上之心焉。”思倫法嘆服,設宴為二人餞行,並派部卒將錢、李二位使者護送出麓川勐卯境。
錢古訓、李思聰返回京都後,根據在麓川的親歷和見聞,各著了一部《百夷傳》,獻給朱元璋,書中記述了當時德宏山川、民俗、人物及政治、軍事制度等,內容新奇詳備,深深吸引了這位大明皇帝。《明史》載,明太祖閱後大喜,以錢、李奉使盡職盡忠,各賜襲衣,特升錢古訓為湖廣參政,李思聰為江西參政,又特別叮囑將《百夷傳》交付皇家史館妥善收藏。

《百夷傳》

百夷傳,是明朝使者錢古訓李思聰1396年描述(麓川)孟卯的作品。他們去雲南是為了調解麓川與緬甸阿瓦王朝的衝突。描述包括歷史,地理,政治和社會組織,風俗,音樂,食物,和該地區的產品。
《百夷傳》記載麓川勐卯王國的範圍時說:“百夷在雲南西南數千里,其地方萬里。景東(今雲南景東縣)在其東,西天古剌(今緬甸白古)在其西,八百媳婦(地名,在今泰國清邁一帶)在其南,吐蕃(今西藏)在其北;東南則車裡(今西雙版納),西南則緬國,東北則哀牢(今保山地區),西北則西番、回紇(今中甸、麗江、大理一帶)。”
書中記述麓川勐卯王國的封建領主制度時說:“其下稱思侖發為‘昭’,猶中國稱君主也。所居麓川之地日者闌,猶中國稱京師也。其屬則置‘叨孟’以總統政事,兼領軍民。‘昭錄’領萬餘人,‘昭綱’領千餘人,‘昭伯’領百人;領一伍者為‘昭哈斯’,領一什者為‘昭準’;皆屬於‘叨孟’。又有‘昭錄令’,遇有徵調,亦與‘叨孟’統軍以行。”
上述職官名稱均為傣語譯音,“昭”意為“王”,也就是“君主”。“叨孟”今又譯作“陶孟”,是“昭”之下管理一方的最大軍政官員。思倫法時期,除首府直轄地勐卯而外,其統治區域內委派了芒市、隴川、孟定、灣甸、景東、木邦、孟養七大“陶孟”進行管理。因此,“陶孟”帶有“封侯”和“封疆大臣”的性質。
麓川勐卯王國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具備步卒、象兵、馬兵等兵種並有一套完整的軍事制度,除《百夷傳》中所記而外,其他重要軍事首領稱呼如下:
莊色:傣語直譯為“軍隊最高指揮官”,意為大元帥,是統領全軍的主帥。
賀色:傣語直譯為“軍隊首領”意為大、將。
召掌:象兵司令。
召麻:騎兵司令。
召乾:弓箭隊長。
遇有戰爭時,三丁抽一,並選擇身強力壯、作戰勇猛者組成主力部隊,傣語稱為“錫剌”。作戰時,每以鳥銃當前,牌次之,槍又次之,戰系列其後,短兵既接,象乃突出。不習象陣者,往往難以擋住戰象的衝擊。
《百夷傳》描述麓川勐卯王國的貴族生活時說“大小各有分地,任其徭賦。上下僭奢,雖微職亦系靶花金銀帶。貴賤皆戴筍籜帽,而飾金寶於頂,如浮屠狀,懸以金玉,插以珠翠花,被以毛纓,綴以毛羽。貴者衣綺麗,每出入,象馬僕從滿途。象以銀鏡數十連綴於羈勒,緣以銀釘,鞍上有欄如交椅狀,藉以茵褥,上設錦障蓋,下懸銅響玲,坐一奴鞍後,執長鉤驅止之。……叨孟以下見其主,則膝行以前,二步一拜,退亦如之。……所用皆陶器,惟宣慰用金銀玻璃,部酋間用金銀酒器。凡部酋出,其器用、仆妾、財寶之類皆隨之,從者千餘,晝夜隨所適。必作宴笑樂。”可知封建領主貴族階層的生活是比較奢華的。
而百姓與統治階級之間,貧富差別是非常懸殊的,並且有嚴格的等級制度:“遇貴於己者,必讓途而往。……執事於貴人之側,雖跪終日無倦狀。……長者授卑賤酒食,必叩頭受之,易以他器而食,食畢,仍叩頭而退。”
另外,《百夷傳》還記載了當時麓川勐卯王國範圍內的民族情況。“俗有大百夷、小百夷、漂人、古喇、哈剌、緬人、結些、哈杜、弩人、蒲蠻、阿昌等名。”所言大、小百夷,即今德宏傣族的傣勒、傣德兩大支系,漢族稱之為旱傣、水傣。蒲蠻為今德昂族先民,阿昌即今阿昌族。由於當時麓川勐卯王國的境土比今德宏大得多,所以有許多民族今已不在德宏境內,如弩人或即怒族,在今怒江州,古喇、哈剌、緬人今在緬甸。
《百夷傳》還談到麓川勐卯王國的商業貿易:“凡貿易必用銀,雜以銅,鑄若半卵狀流通商賈間。”可見當時以銀、銅為主要流通貨幣。又《西南夷風土記》言;“以銅為珠如大豆,數而用之,若中國之使錢也。”
《百夷傳》是根據作者親身見聞而寫下的一本有關德宏歷史的專著,史料多翔實可信但作者畢竟在德宏時間不長,加之語言障礙,對有些事物的記載難免有誤。如“小事刻竹木,大事作緬書”,“緬書”即為“傣文”之誤。但不可否認,《百夷傳》是研究德宏歷史的必讀之書。從洪武十六年到正統初年的五十多年間,朝廷遣使德宏有記錄的多達二十五次,而能留下象《百夷傳》這種史料價值極高的著作,實為鳳毛麟角。正因為如此,六百年後的今天,我們仍能讀到曾使明太祖大感興趣的《百夷傳》。

古籍簡介

《百夷傳》·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四庫提要

明李思聰,字仲謀,桂陽筱塘村人。明洪武進士,江西布政司右參政。明錢古訓撰。古訓,餘姚人。洪武甲戌進士,官至湖廣布政司參政。百夷即麓川平緬宣慰司。(案:百夷即今玀夷,譯語對音,故無定字。)洪武二十九年,其酋思侖發訴與緬人構兵。古訓時為行人,與其同官桂陽李思聰奉詔往諭,侖發等聽命而還。因述其山川、人物、風俗、道路,為書以進。古訓旋以勞擢湖廣參政。請澤州楊砥序之。黃虞稷《千頃堂書目》以此書為李思聰作。今據砥序及夏原吉後序,則實古訓所作。虞稷偶失考也。

《漳州府知》

錢古訓洪武中知府事。以文章飾吏事。表著忠孝,激勵風俗,當時甚有聲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