錐連櫟(中藥)

錐連櫟(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錐連櫟,中藥名。為殼斗科植物錐連櫟Quercus franchetii Skan的莖白皮。分布於四川、雲南等地。具有止咳,平喘之功效。用於感冒,咳嗽痰多,氣喘。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錐連櫟
  • 別稱:黃栗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山毛櫸目
  • :殼斗科
  • :櫟屬
  • :錐連櫟
  • 分布區域:四川、雲南等地
  • 採集時間:全年
  • 用量:內服:煎湯,10-15g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莖白皮。

性味

味微苦、澀,性微溫。

歸經

歸膀胱、肺經。

功效

止咳,平喘。

主治

用於感冒,咳嗽痰多,氣喘。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剝,颳去栓皮,曬乾。

形態特徵

錐連櫟又名:川滇山櫟。常綠喬木,高達15米,樹皮暗褐色,縱裂。小枝密被灰黃色單毛和束毛。葉面平坦,葉片倒卵形、橢圓形,長5-12厘米,高2.5-6厘米,頂端漸尖或鈍尖,基部楔形或圓形,葉緣中部以上有腺鋸齒,幼葉兩面密被灰黃色腺質束毛或單毛,老時背面密被灰黃色腺毛,側脈每邊8-12條,直達齒端;葉柄長1-2厘米,密被灰黃色絨毛。雄花序生於新枝基部,長4-5厘米,花序軸被灰黃色絨毛;雌花序長1-2厘米,有花5-6朵。果序長1-2厘米,果序軸密被灰黃色絨毛。殼斗杯形,包著堅果約1/2,直徑1-1.4厘米,高0.7-1.2厘米,有時盤形,高約4毫米;小苞片三角形,長約2毫米;背部呈瘤狀突起,被灰色絨毛。堅果矩圓形,直徑0.9-1.3厘米,高1.1-1.3厘米,被灰色細絨毛,頂端平截或凹陷,果臍突起。花期2-3月,果期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000-2600m的山地或松林中。分布於四川、雲南等地。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止咳定喘。主治感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