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音室是供廣播、電視、電影、唱片和電化教育等系統錄音或播音的專用房間,是室內聲學功能上要求最高的建築類型,其設計過程與廳堂音質設計的要求相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錄音室音質設計
- 外文名:無
- 包括:廣播、電視、電影、唱片
- 特點:室內聲學功能上要求最高的建築
正文
設計內容包括錄音室容積和尺寸比例的選擇;混響時間及其頻率特性的選擇;吸聲材料、吸聲結構的選用和布置。錄音室的音質設計應滿足不同性質節目和不同演出規模的要求。
容積和尺寸比例 在設計中應按節目的性質和規模確定錄音室的容積和尺寸比例。若大型樂隊在小錄音室里錄音,則響度過大,會使演奏員和指揮失去方向感,導致各種樂器音色的不平衡。語言錄音室多為1~2人錄音,其容積不要很大。但小房間的簡正振動方式少,分布不夠均勻,低頻易產生嗡聲。根據經驗,得出各類錄音室的人數和容積的關係如表 1。對多聲道錄音,由於各聲道是在短混響和聲隔離的條件下進行錄音,錄音室容積可適當縮小。 為防止聲聚焦、顫動回聲等音質缺陷並便於樂隊和傳聲器的布置,錄音室的體型多用矩形、梯形或不平行牆、斜頂等不規則形狀,避免用圓拱或凹面。常用的尺寸比例見表2。 語言錄音室,除可選擇表2尺寸比例外,為使簡正振動方式分布均勻,消除嗡聲,也可選用其他比例的尺寸,但應進行簡正振動頻率計算,使低頻段的兩相鄰簡正振動頻率的間隔比較均勻。將錄音室設計成不規則形狀,對簡正振動頻率均勻分布和消除嗡聲是有效的。音樂錄音室的長、寬、高尺寸,應多從樂隊的布置上考慮。電視演播室的容積、尺寸則應根據電視工藝要求確定。
混響時間及其頻率特性 人們並不直接收聽錄音室的節目,而是通過播放系統的傳送,且在有混響的房間內收聽,因此對同類節目而言,錄音室的混響時間應比廳堂稍短。為保證錄音室達到音質要求,必須根據其用途和體積選擇最佳混響時間及其頻率特性:
① 語言錄音室的混響時間,各國多採用在 125~4000赫範圍內,0.3秒左右平直的頻率特性曲線。在中國多採用在100~4000赫範圍內,0.3~0.4秒遞增的頻率特性曲線,或採用0.4 秒平直的頻率特性曲線。適當加大低頻的吸收和縮短其混響時間,可減少或消除錄音室的嗡聲。
② 音樂錄音室應根據不同內容選用相應的最佳混響時間和頻率特性。經驗表明,錄製古典音樂時,須在自然混響的錄音室內採用單聲道或立體聲雙聲道錄製,以獲得優美的音質效果。錄製現代音樂時,則宜採用多聲道錄音方式,以便分路調節音量和音質;分路加混響時間和分路錄製,給後期加工提供方便。為保證各聲道分別進行上述調節而不影響其他聲道,錄音室的混響時間必須短,而且還需採用屏風隔離。對強音或弱音樂器,如打擊樂器和鋼琴等,為滿足隔聲要求,可分別在隔聲能力較強、混響時間很短的小錄音室內錄製。這些樂器的頻率特性曲線都應儘可能是平直的,因為縮短低頻混響時間對保證低頻的隔離度是很必要的。為了滿足上述兩類錄音工藝要求,可設計兩種不同音質條件的錄音室;也可以設計一間錄音室,但室內吸聲構造的特性須能變化,混響時間和頻率特性須能作較大幅度的調整。音樂錄音控制室、審聽室等須根據所監聽的音質對錄音進行音質調節或評價,其混響時間可在63~6300赫範圍內,採用0.3秒左右平直的頻率特性曲線。
③ 電視演播室(包括可供播放文藝節目、電化教育節目之用)的傳聲器離演播者較遠,室內背景噪聲較高以及常要模擬各種工作、生活環境等原因,所以多採用較短的混響時間。
英國BBC推薦的和日本NHK推薦的容積與混響時間關係曲線見圖,中國採用的接近於日本NHK的推薦值。 吸聲材料、吸聲結構和布置 為獲得上述各種混響時間及其頻率特性,錄音室在設計時可採用各種吸聲材料和結構,包括帶有不同空腔、不同厚度和容重的多孔材料和各種板材作成的板式共振器,不同規格的穿孔板或打縫板結構。對電視演播室,由於室內燈光電器設備和布置道具多,必須選用防火的吸聲材料和結構,如用無機的多孔材料安裝在金屬龍骨上。為獲得錄音室的最佳混響時間及其頻率特性,常把低頻段吸聲係數大的各種共振吸聲結構和中、高頻段吸聲係數大的材料及結構組合起來使用。對於短混響、強吸收的錄音室,常用全頻段吸收結構即帶大空腔的多孔材料或複合結構等。
在錄音室內錄音時,聲源和傳聲器的位置都是不固定的,所以聲場分布要求比廳堂更為均勻,以便於布置樂隊和傳聲器。為此,必須交錯地布置吸收面、反射面,交錯地布置低頻段吸聲結構和中、高頻段吸聲材料,此外,為了使聲場擴散均勻,應使房間各相對的兩個面的平均吸聲係數大致相等。同時還可在牆面或頂棚裝一些擴散體。擴散體常用吸聲係數小的材料作成方柱體、三角柱體和圓柱體等。擴散體的尺寸與波長相當時,對該頻段具有較好的擴散效果。擴散體可與吸聲係數較大的材料、結構相間布置。電影錄音室,為了配音,還要考慮室內銀幕的布置。
電視演播室內的布景、道具、燈光設備等很多,聲場分布較好,無須另裝擴散體。
音質裝修材料及其施工質量對音質效果的影響很大,施工中必須嚴格控制,在接近完工時需要進行聲學測量(見建築聲學測量)和錄音節目的音質主觀評價,並進行必要的調整,直至滿意為止。在達到音質要求的前提下,設計錄音室時還須充分考慮建築藝術效果。
噪聲控制為降低環境噪聲,必須根據各種不同錄音室的要求,從場地選擇、總平面布置、隔聲和隔振等方面入手,並結合容許建築噪聲標準和噪聲源狀況,進行綜合處理。
噪聲容許標準 在設計錄音室時,必須先確定所採用的噪聲容許標準。各類錄音室的噪聲容許標準如表3所示,表中NC為噪聲評價標準(見建築噪聲容許標準)。 日本和英國都採用類似的標準,聯邦德國則採用更為嚴格的標準。
場地選擇 建錄音室應選擇交通方便、環境噪聲小和面積較寬闊的場地。錄音室場地應遠離飛機場、火車站、鐵路、港口、工廠、交通幹道等噪聲高和振動大的區域和設施,以便簡化隔聲構造,降低工程造價。
總平面布置 對室外噪聲,應作實際測量,根據實測結果和錄音室噪聲容許標準來確定錄音室與噪聲源的距離。在總體布置上還應使冷凍機房、鍋爐房、汽車庫、布景製作車間等噪聲高、振動大的設施與錄音室保持足夠的距離。
錄音室的布置要儘量避免節目聲壓級低的語言錄音室、混響室等與噪聲(節目聲壓級)高的音樂錄音室直接相鄰;避免與大、中型電視演播室直接相鄰,以簡化隔聲、隔振的構造。錄音室一般不宜與電梯、廁所、空調機房等直接相鄰。
干擾源 各種錄音節目的聲音對其他錄音室是一種干擾源。在設計錄音室的隔聲構造時,必須了解干擾源的噪聲情況,以便根據實測各種節目的聲功率級和所考慮的錄音室的室內聲學條件,計算出錄音節目的聲壓級,作為計算隔聲時干擾源的噪聲級。
隔聲隔振 根據錄音室的噪聲容許標準及其周圍干擾源的噪聲級,考慮採用單層或雙層12~49厘米厚磚牆(或相近重量的混凝土牆)和10厘米左右厚的單層或雙層混凝土樓板。雙層牆和雙層樓板間留出大於10厘米的空隙。必要時,錄音室的隔聲、隔振構造還可做成房中房,內房通過彈性墊層(金屬彈簧、玻璃棉墊等)放在外房的地面上,其他五面的空隙中填吸聲材料,以提高隔聲能力。在高層建築中,為減輕荷載,內牆可用加氣混凝土或石膏板等材料。為避免環境噪聲干擾,錄音室對外不宜設窗,而採用機械通風或空調。通風空調系統必須作消聲處理(見通風空調系統的噪聲控制),以保證錄音室的噪聲不超過表3中所規定的容許值。錄音室與控制室之間的聯絡窗,要根據隔聲要求,採用2~3層不同厚度玻璃,以改善吻合效應的影響。錄音室宜採用雙重隔聲門,其間還要設定聲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