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錄像裁判”最早在足球場的引用,是在2016年的世俱杯。在“錄像裁判”的幫忙下,C羅的進球被主裁吹為有效,又被“錄像裁判”改判無效,隨後卻又被“錄像裁判”改為有效。
該技術已經在歐洲頂級聯賽,包括德甲、意甲以及其他聯賽中使用。
2018年平昌冬奧會短道速滑比賽中,每每結束比賽,選手們的名次不再是簡單地依靠衝過終點線的先後,而是要在裁判反覆回看視頻錄像後做出犯規判罰之後,名次才能最終拍板。
2018年3月3日(日內瓦),足球比賽的規則制定者——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IFAB)在瑞士蘇黎世舉行會議並發表聲明稱,同意在2018年的俄羅斯世界盃上採用“錄像裁判”(VAR)技術,借用錄像回放系統來輔助裁判執法比賽。
套用條件
“錄像裁判”技術在出現以下四種有可能改變比賽的情況時才會使用:進球、犯規、直接紅牌和錯誤身份。
使用方法
每次使用時,“錄像裁判”都會通過耳機通知主裁判,隨後主裁判吹停比賽,等待“錄像裁判”的確認,如果主裁判覺得有必要,還會跑到邊線處,親自確認視頻。
優點缺點
競技體育的最大魅力是勝負,成績的公平公正是保證這一魅力的基本,爭議的部分越少,最終的勝利也才最有意義。而“錄像裁判”能夠讓競技體育最大程度地接近公平的本源。
“錄像裁判”面臨討伐的一大弊端是它打亂了足球比賽應有的流暢節奏。而對足球激情最具殺傷力的還有一點,那就是球員進球後的慶祝動作可能要緩一緩才能做了。
社會評論
一直致力於推廣“錄像裁判”技術的國際足聯主席因凡蒂諾表示:“國際足聯得出的結論是——錄像回放有助於足球。”同意使用“錄像裁判”的決定“代表著足球進入了讓比賽更加公平的新時代”。
前利物浦球星貝拉米曾炮轟這一技術:“要知道當裁判吹停比賽時,看台上的球迷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他們只能焦急等待,球員們也只好進行一些額外的熱身運動來保持體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