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鋼鐵第1營是步兵第188師第563團第1營。她是一支普通的部隊,也是一支不同尋常的部隊。說她普通是因為和其他團隊一樣,曾經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和社會主義建設貢獻過自己的力量;說她不同尋常,是因為她在那艱苦的戰爭歲月里,建立過不同尋常的功勳——團榮立大功,一營是晉察冀軍區授予的“鋼鐵營”,其他兩個營也都榮立過大功,全團沒有一個單位不是曾立過功的……您想了解這個部隊嗎?
為了儘可能全面真實地展現這支部隊的歷史,編者走訪了一些還健在的老首長、老戰友,請他們詳細地向您介紹這支培養了這么多英雄人物的部隊,向您講述她的誕生、成長、壯大的過程和輝煌的業績,並講述了這支部隊在各個時期戰鬥的過程和一些事件的來龍去脈。
內容
五六三團前身是從冀中平原、白洋淀上殺出來的抗日頸旅,反“掃蕩”,打伏擊,燒炮樓,苦戰八年,鍛造成敢打硬戰的英雄團隊。
解放戰爭中,血戰劉家溝,一營打阻擊以一敵十立大功,獲“鋼鐵第一營”稱號;進攻固城,打爛蔣軍“能征善戰”王牌團,三營也被評為大功營;解放石家莊,二營首先突破內市溝立大功,全團則被評為“大功團”。
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痛擊英軍第二十九旅,湧現出“王永章智殲坦克英雄排”、“仵鳳嶺英雄小組”等英雄集體;鐵原阻擊戰,一連八勇士寧死不屈,氣壯山河;八連以步兵武器對敵人飛機、坦克、大炮,堅守陣地6晝夜,打垮美“華盛頓開國第一師”一個加強團的13次進攻,以傷亡16人的代價,斃傷敵800餘人;保衛開城,多個連隊和個人再立新功。
前身
1949年2月,由西北野戰軍第1縱隊第358旅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軍第1師。其前身為1930年7月組建的中國工農紅軍第2軍團,1937年8月改編為八路軍第120師第358旅。1952年6月,與第3師合編,仍稱第1師。1985年,整編為陸軍第1集團軍步兵第1師。2000年,改建為兩棲機械化步兵師。
戰績
第1師及其前身部隊在抗日戰爭時期,參加了雁門關、滑石片、陳莊、齊會、米峪鎮、百團大戰、田家會等重要戰役戰鬥,解放戰爭時期參加了陝北三戰三捷、宜川、沙家店、西府隴東、荔北、扶眉等重要戰役戰鬥。1953年參加抗美援朝。1961年1月為全軍首批10個戰備值班師之一,1962年參加東南沿海緊急戰備行動,1984年參加中越邊境老山防禦作戰。其第1團第6連曾被國防部和中央軍委分別授予“硬骨頭六連”和“英雄硬六連”榮譽稱號,為我軍著名英模連隊。現該師下轄步兵第1團(紅軍團)、步兵第2團(紅軍團)、炮兵團、高炮團和裝甲團。
相關書籍
大功團的光輝歷程(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六三團征戰實錄)
5.1前言
張嘎》中那個活潑可愛的“嘎小子”,也許您還為長篇小說《東方》中郭祥連長的壯舉而興奮過……如果告訴您,他們的原型出自同一個戰鬥集體,您也許會問,這是支什麼部隊?
現在我們就向您介紹這支培養了這么多英雄人物的部隊,向您講述她的誕生、成長、壯大的過程和輝煌的業績……
她是一支普通的部隊,也是一支不同尋常的部隊。說她普通是因為和其他團隊一樣,曾經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和社會主義建設貢獻過自己的力量;說她不同尋常,是因為她在那艱苦的戰爭歲月里,建立過不同尋常的功勳——團榮立大功,一營是晉察冀軍區授予的“鋼鐵營”,其他兩個營也都榮立過大功,全團沒有一個單位不是曾立過功的……您想了解這個部隊嗎?
我們本書所寫的大功第五六三團,原來隸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原陸軍第六十三軍。她在挽救民族危亡的烽火中誕生,在偉大的解放戰爭中成長壯大,她曾令日寇聞風喪膽,曾令裝備精良的國民黨部隊不戰而潰,曾獲縱隊授予“大功團”的光榮稱號。作為這個部隊的一員,我們都曾為這個團隊的建設做過一點工作,是這個部隊發展的見證人。在部隊編制體制調整的今天,這個英雄的部隊已撤銷編制,完成了她的歷史使命,我們覺得有必要,也有義務把她的歷史真實而全面地再現出來。
為了儘可能全面真實地展現這支部隊的歷史,我們走訪了一些還健在的老首長、老戰友,請他們詳細地講述了這支部隊在各個時期戰鬥的過程和一些事件的來龍去脈。但是,由於很多老首長都已經過世,所以有相當一部分的歷史事件無法調查清楚,同時為了整體上的連貫性,我們有些史料以第六十三軍軍史和第一八八師師史為依據的,儘可能地做到真實地再現歷史。
本書從五六三團的起源開始寫起,按時間先後為序,首先是抗日戰爭時期,主要是這支部隊的來源以及成長過程,其主要來源包括河北游擊軍第二十九大隊、安新縣大隊三小隊這兩部分,比較詳細地介紹了這支部隊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一些戰鬥經歷,特別是一些盡人皆知的戰鬥,譬如白洋淀伏擊戰、定縣張莊戰鬥、尚莊端據點戰鬥等。
其次是解放戰爭時期,介紹了這支部隊的壯大過程,這是這支部隊成長過程中一個關鍵的時期,有相當一部分戰功都是在這個時期取得的,如“鋼鐵營”、“大功團”、“猛虎連”這些榮譽也都是在這個時期被上級授予的。當然,我們也詳細地講述了解放石家莊、血戰劉家溝、解放太原等和這些榮譽相關的戰鬥。
第三是抗美援朝時期,五六三團是在1951年3月入朝的,第五次戰役中開始參戰。本書介紹了五六三團參加突破臨津江、鐵原阻擊、保衛開城的一些戰鬥,比較詳細地介紹了打坦克的王永章排、仵鳳嶺戰鬥小組以及寧死不屈八勇士、戰鬥英雄郭恩志、拼刺英雄蘇文俊等英雄團體和個人。
最後是和平建設時期,簡單介紹了這支部隊在黨的領導下,保衛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一些英勇事跡。
本書附帶介紹了五六三團的番號演變情況。採用圖表的形式說明了五六三團從地方武裝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十三軍一八八師五六三團的變化過程。收錄了曾在五六三團任過職務的團領導和部門領導姓名錄以及各個時期的戰鬥中犧牲的烈士名錄以及他們所取得的戰功、在戰爭年代取得功績的單位名錄。
在此,向曾經為五六三團的建設做過貢獻的人們致以最崇高的軍禮。
本書編委會
2009年5月於石家莊
5.2後記
英雄集體,她來得輝煌,走得光榮!
在這裡我們想說明幾個問題,一是關於第五六三團的一些領導名錄,特別是一些副職和部門首長名錄,在編寫過程中,由於健在的老首長不多,難以走訪,所以是以《陸軍六十三集團軍組織史資料》為基本依據編寫的。鑒於保密要求,只收錄了1955年以前的團領導。
二是解放戰爭時期,由於長期戰爭的原因,部分立功受獎資料丟失,在編寫過程中,我們根據一些健在的老首長的記憶,經過調查以後,確實的,進行了一些補充,但肯定還存在著一些遺漏,沒有在光榮榜中體現出來。
最後就是在這兩年中,我們對一些健在的老首長做了些採訪。這些老首長大都已年逾古稀,身體狀況都不是很好,有的不能長時間談話,有的在病榻上,有的正在服藥,但是作為當年戰鬥的當事人,歷史的見證人,他們都毫無保留地講述了他們的親身經歷,所見所聞。“歷史是最好的鏡子”,他們不僅書寫了歷史,還把歷史傳承了下來,供我們這些後來人鑒學,在這裡我借這個小冊子表達一下對這些老首長的敬意。他們是於錫瑞、張志彬、邸文彬、蘇文祿、祁如奚、王永喜、董敏之等。
5.3精彩回顧
動民眾,開展游擊戰爭
說起“大功團”的起源,一定要先提到孟慶山,以及毛澤東主席親自下令讓孟慶山回冀中發動民眾,開展游擊戰爭的故事。
1937年,日寇的鐵蹄踏進了華北,將戰火進一步擴大,妄圖侵吞整個華北平原,並以此為跳板,實現其侵略中國,進而稱霸亞洲,統治全世界的野心。然而當時的當權者——國民黨政府實行不抵抗政策,國民黨的軍隊節節敗退。
祖國的大好河山淪落敵人之手,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中華民族如風中燭,似危巢卵。法西斯的炮火不僅摧殘了華夏河山,也驚醒了四萬萬華夏子孫,使他們看清了日寇的狼子野心,也看清了蔣介石政府的腐敗無能。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中國共產黨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抗擊日本侵略者。8月,中共中央在陝北洛川召開會議,通過了《目前形勢和黨的任務的決定》和《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制定了開闢敵後抗日戰場的策略。
日寇進軍華北的訊息傳到了我黨創辦的抗日軍政大學,學校里一片沸騰,學員們群情激憤,紛紛要求到抗日的最前線,用自己的所學,狠狠打擊日本侵略者,收復失地。
孟慶山當時是抗大二期學生,也強烈要求到前方救亡抗日,向學校寫了請願書。抗日軍政大學副校長羅瑞卿讀後,意味深長地對他說:“不讓你到前方去,讓你到後方去。”並通知孟慶山到黨中央駐地去談工作——黨中央要派孟慶山到敵後去開展游擊戰爭。
孟慶山是河北蠡縣萬安村人,從小在冀中長大。1925年19歲時,他不堪忍受工頭的欺負,打死了蠻橫的工頭,逃到國民黨西北軍馮玉祥部當兵。1931年在趙博生、董振堂的領導下,參加了寧都暴動。在紅軍隊伍中,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第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征;1935年入黨;歷任團參謀長、副團長、團長、幹部隊長。他對冀中情況很熟悉,也是久經鍛鍊的紅軍幹部。派他到冀中,黨中央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當他和另六位同志奉命到中央駐地的時候,毛澤東、李富春等同志已經在門口等候著他們,毛主席和李富春等把他們熱情地讓進了窯洞。當時的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李富春向孟慶山等交代了中央的意圖後,毛澤東主席便坐下同他們攀談起來。
毛主席滿懷深情地對他們說:“現在全國抗戰已經開始。中央派你們到敵後去發動民眾,開展游擊戰爭。這就是要你們把學校學習的東西到實踐中去運用,這項任務是很艱巨的。”他又笑著問,“慶山同志,你有什麼意見。”當時只有31歲的孟慶山,個頭不高,卻精神煥發,聽了主席的話後異常的激動,他深知在敵後開展鬥爭的重要性,黨中央把這么重要的任務交給他,充分說明了對他的信任,於是聲音洪亮地說:“保證用實際行動來回答中央對我們的期望和信任。”主席聽後很高興,一邊抽菸,一邊說:“要學會依靠民眾,要靈活地掌握中央的政策。共產黨員是松柏,也是楊柳,要冬夏常青,也要能適應環境,宜於栽種。”一席話說得孟慶山心裡更亮了。
建國後,孟慶山擔任河北省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回憶起那段歷史,他深有感觸地說:“毛主席的談話,使我更加感到肩負的責任的重大和光榮,提高了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受到毛主席接見後,孟慶山立即動身,在奔赴冀中的火車上,他遇見了去河北抗日前線視察戰況的周恩來、彭德懷。彭總關切地問:“堅持平原游擊戰爭,咱們經驗很少,部隊組織起來以後,主要任務就是設法堅持。”周恩來同志叮嚀說:“要學會搞統一戰線,合力對敵。”孟慶山不住地點頭,銘記這些寶貴的指示。
冀中的8月,正是悶熱的季節,孟慶山肩負著黨中央的重託,繞過重重關卡,克服重重困難到達了保定。當時,保定市民都傳說“日本打到了長辛店”,不少人都是有親戚的投親戚,有朋友的找朋友。保定城內一片混亂,孟慶山費了些周折才與河北省委和保定特委的同志們接上了頭,隨後孟慶山傳達了黨中央開展游擊戰爭的指示,還給大家講了毛主席接見他的情景,把毛主席的話對保定特委的同志們又重複了一遍。聽完孟慶山的談話,大家都對鬥爭充滿了信心。這次會面之後,孟慶山擔任了保東特委軍事委員。同年9月,保定省委成立,孟慶山擔任省委軍事委員會主席。孟慶山與省委同志一道,在故鄉開始了創建人民抗日武裝的工作。
孟慶山的故鄉蠡縣在古城保定東部,那裡地肥水美、人傑地靈。而且早在1932年,這裡的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就舉行過全國聞名的“高蠡暴動”,充分顯示了當地農民不畏強暴、堅強不屈的革命精神。1935年,任丘的共產黨員牛文倉、牛文良、牛文長組織起來的游擊隊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殊死鬥爭,“牛氏三傑”在民眾中享有很高的聲望。聲勢浩大的“保定二師學潮”、“博蠡暴動”也在這裡播下了革命的火種。人民在鬥爭中了解了黨,共產黨也在這裡紮下了根。
9月底,保定失陷,日軍占領了白洋淀地區,到處燒殺搶掠。日軍的暴行激起了人民民眾的極大憤慨,這一帶的人民民眾都渴望中國共產黨建立武裝,狠狠地打擊侵略者。
孟慶山根據當時的形勢,在保東特委的協助下,選擇我黨基礎較好,黨員較多的高陽、蠡縣、安新等地,辦起黨員骨幹培訓班。孟慶山在培訓班講解毛澤東主席的軍事鬥爭思想,把從抗大帶來的小冊子當作教材。講台上,他一口家鄉話,使學員們感到親切,一下子就拉近了和學員的距離,受到了學員們的歡迎。無論是風雨交加的白天,還是如漆似墨的夜晚,黨員骨幹們總是堅持聽課。通俗、生動並結合親身體會的講解使學員們提高很快。在很短的時間裡,培訓班就從這村辦到那村,一共辦了四期,先後有200多人參加。受訓的同志分散到各地,利用社會關係宣傳動員民眾,調查蒐集槍枝,組織了抗日游擊隊,一些縣也都積極行動起來,整理恢復過去遭到破壞的黨組織,發展黨員,組織人民自衛武裝和救國會等抗日組織。就像烈火遇到乾柴一樣,熊熊的抗日烽火在平原上迅速燃起了。廣大農民、學生紛紛參軍,一時間出現了“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的生動局面。抗日烽火在冀中大地上漸成燎原之勢。
似春風化雨滴人大地,像陽光雨露滋潤禾苗,黨中央的號召,毛澤東軍事思想,在這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地區廣泛傳播,逐步被民眾所掌握。
蠡縣、高陽、安新等縣迅速組建了抗日自衛團。保東省委和孟慶山將這些抗日武裝及時擴編為第一、第二、第三游擊師,下轄九個團,約一萬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