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平法

鋼筋平法

平法是“平面整體表示方法”的簡稱,包括平法的標註形式,是給從事結構設計與施工的專業人員看的一種標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鋼筋平法
  • 外文名:Steel flat method
  • 全稱:平面整體表示方法
  • 設備:多媒體教學系統
概述,柱平法,剪力牆平法,

概述

朋友們可以去“鋼筋平法多媒體教學系統”或者“鋼筋平法網”了解更多關於鋼筋平法以及11G101的更多視頻及教學課件。
1、平法的產生:
國內傳統設計方法效率低、質量難以控制。日本的結構圖紙 沒有節點構造詳圖,節點構造詳圖由建築公司(施工單位)進行二次設計,設計效率高、質量得以保證。美國的結構設計只給出配筋面積,具體配筋方式由建築公司搞。據此中國傳統的設計方法也必須改革。
2、平法的原理:
設計流程:設計結構體系—〉結構分析(力學分析)—〉結構施工圖設計。
結構設計是一種是商品,有使用價值,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分為創造性勞動和重複性勞動(非創造性勞動)。由結構工程師完成創造性設計部分(創造性勞動),節點構造、節點外構造不是結構工程師的勞動成果,是抄的規範。(註:節點構造是算不出來的,是由研究人員試驗出來的。)傳統的單構件正投影表示方法將創造性勞動和非創造性勞動混在一起,節點內構造和節點外構造的設計屬於重複性勞動(非創造性勞動)。基於此產生了結構標準化、構造標準化的思路,用數位化、符號化的表示方法即平面整體表示方法表示創造性設計。平面整體設計方法,含表示方法和標準圖兩部分。節點構造標準化後,施工公司的勞動量加大。
3、平法的套用:
1991年9月份平法開始在山東套用於工程,開始推廣平法。構造圖適合於所有的構件,平法一張圖上都有,走哪看哪,非常方便。平法推出後,有堅決支持、堅決反對、不表態三種人,後來將專利貢獻給國家,成為國家標準。
平法是給從事結構設計與施工的專業人員看的,提高了科技含量,不讓非專業人員看懂,設計方法的改革也促進了施工單位技術人員水平的提高。平法是結構設計領域的一次革命,提高效率兩倍以上,能夠使中國結構界不合理的人員配置情況得到改善。3個建築師配1個結構師。

柱平法

1、定義疑問:
(1) 嵌固部位是指地下室頂板處,地面以下的結構構造(含地下室部分)劃歸基礎結構(待出圖集)。嵌固部位以下箍筋也劃歸到基礎結構部位,不歸本圖集。
(2) 柱鋼筋總截面為柱截面面積b×h,梁鋼筋總截面為梁有效截面面積b×h0,h0為梁高扣單排鋼筋35mm、雙排鋼筋60mm後的數值。
(3) 保護層保護的是一個面、一條線,不保護一個點。要讓所有的鋼筋都完成混凝土的360○包裹。
2、鋼筋疑問:
(1) 鋼筋需搭接在箍筋非加密區,在全高加密的情況下可以突破上述規定,避開兩端、在中間區可以連線。柱筋焊接時兩根鋼筋級差不超兩級,若級差超過兩級可等截面代換。
(2) 兩根鋼筋交*時允許兩根鋼筋緊挨在一起,因為緊挨在一起的是點,握裹考慮的是線和面。
(3) 柱冒頂時鋼筋直接通上去,若柱頂沒有梁,則12d彎折也不要。柱鋼筋收邊儘量採用b圖節點樣式,往外側收邊,減少柱內鋼筋擁擠程度,柱鋼筋有效封邊即可。
(4) 柱箍筋複合方式很合理,任何一個局部重疊的部位鋼筋均不超過兩層,儘可能減少了兩根鋼筋並排出現的機率和長度。因為兩根鋼筋並排出現時,兩根鋼筋之間存在一道暗縫,存在隱患,混凝土也無法做到對鋼筋的360○握裹。柱箍筋首先由一個最大的箍筋包起來,其餘可以全部用拉筋,必須拉住主筋和縱筋。
(5) 拉筋和單肢箍筋的概念不同,沒必要勾住所有(縱向、橫向)的鋼筋,而拉筋則必須勾住所有鋼筋。

剪力牆平法

1、定義疑問:
剪力牆抵抗橫向水平地震作用的力,抗震思路為:剪力牆—〉柱(第1道防線—〉第2道防線)。拐角牆鋼筋不允許在角部搭接。鋼筋儘量配到邊沿,形成端柱、暗柱等,端柱、暗柱也是剪力牆的一部分。剪力牆鋼筋底部加強區不搭接。
2、鋼筋疑問:
(1) 約束邊緣構件的箍筋大,構造邊緣構件的箍筋小。當剪力牆的暗柱很長時,剪力牆水平筋和箍筋伸至剪力牆端部,除非設計者註明。剪力牆水平筋伸入端柱一個錨長即可(端柱計算參照框架柱)。
(2) 剪力牆最頂層的梁為牆頂連梁,箍筋箍到牆身里。剪力牆的水平層肯定放在外側,豎向筋放在內側。
(3) 暗梁箍筋:剪力牆豎向筋和暗梁箍筋在同一層面上。框架梁順到剪力牆中,形成框線梁BKL。
(4) 交*暗撐箍筋根據標註和構造要求,暗撐為半個牆厚,牆薄時採用交*鋼筋。柱鋼筋儘量用粗的,粱鋼筋不要用太粗的。
(5) 洞口加強鋼筋和剪力牆水平鋼筋:水平鋼筋扣柱加強縱鋼筋,不要將加強筋放在外邊;豎向鋼筋扣柱加強橫鋼筋。洞口加強筋放在剪力牆水平、縱向鋼筋的內側。洞口補強暗梁400高,為箍筋的中到中的尺寸(計算時需加2個箍筋直徑),寬度同暗梁寬。剪力牆縱筋錨入補強暗梁,為剛性條帶,形成一完整封邊。
(6) 連梁:用於剪力牆上的一種梁,分樓層連梁(樓面連梁)和屋面連梁(牆頂連梁)。連梁和連繫梁不搭界,平法中不採用連繫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