鋸齒新米蝦指名亞種

鋸齒新米蝦指名亞種

鋸齒新米蝦指名亞種,屬十足目,主要分布在我國的太湖等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鋸齒新米蝦指名亞種
  • :十足目
  • :匙指蝦科
  • 亞科:匙指蝦亞科
  • :新米蝦屬
分類信息,形態描述,生境與習性,地理分布,

分類信息

編號:
3212
中文目名:
十足目
拉丁亞目:
DECAPODA
中文科名:
匙指蝦科
拉丁科名:
Atyidae
中文亞科:
匙指蝦亞科
拉丁亞科:
Atyinae
中文屬名:
新米蝦屬
拉丁屬名:
Neocaridina
拉丁種名:
denticulata
拉丁亞種:
denticulata
定名人:
(De Haan)
年代:
1849
中文名:
鋸齒新米蝦指名亞種
ogenus:
Caridina
原始文獻:
Leyden: 186, Taf. 45, fig. 8
生境:
通常生活於平原地區的大中小型湖泊邊緣的多水草地帶及其流出的溝渠中。
國內分布:
太湖,(蘇州到上海),江蘇(南京),福建沿海縣,台灣。
國外分布:
日本。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無脊椎動物 第三十六卷 十足目 匙指蝦科:77-82

形態描述

額角(圖40a)通常多伸至第1觸角柄第3節的末端,但長度常隨分布區的不同而變化,通常可從伸至第1觸角柄第3節的中部直至超出該節的末端。上緣具11—22齒,常分布於額角基部的2/3—3/4,基部有1—2齒位於眼眶後緣的頭胸甲上;下緣具2—8齒,分布於額角下緣的末半,末齒常在上緣末齒的下方。頭胸甲的前側角具頰刺。
尾節(圖40b)背面具4—7對活動刺。末端中央背側具一尖突。側刺細長,稍粗且長於間刺,為外後刺的3.5—4.2倍。間刺3對,約等大,通常稍短於側刺。肛前脊末端鈍,其上具剛毛叢。
柄刺(圖40c)伸至超出眼的末緣,約為第1觸角柄第1節的0.78倍,第1節為第2節的1.5倍,第2節為第3節的1.2倍。第2觸角(圖40d)鱗片長約為寬的3.6倍。第1顎足(圖40i)內肢的外末角圓,不具葉狀突起。第3顎足(圖40k)約伸至第1觸角柄的末端;末節稍短於末2節,長於末3節,末節末端爪狀,末腹緣具7—8枚短刺。
第1步足(圖40l)短而粗壯,約伸至第1觸角柄第1節的末端;座節短於長節的1/2,長節長於腕節,腕節短於螯,末端向內深凹,長為末端寬的1.6—2.0倍,指節為掌部的1.1—1.2倍,螯長為寬的2.3—2.7倍。第2步足(圖40m)較細長,約伸至第1觸角柄第2節的末端;底節(圖40n)外側具1大而發達的鉤狀刺,座節長於長節的1/2;長節短於腕節,腕節長於螯,長約為末端寬的4.4—5.0倍,指節為掌部的1.2—1.5倍,螯長為寬的3.0—3.2倍。第3、4步足(表5圖40A)相似,兩性同形。雄性掌節(圖40p)無明顯的彎曲,掌末不膨大,指節寬闊,指節末端的幾個腹緣刺也不粗長而呈彎鉤狀。第3步足(圖40o)長度兩性相似,伸至鱗片的末端或稍超出;座節短於長節的1/3,長節清楚的長於掌節,腹緣具3大刺,腕節約為指節的2倍,末腹緣具1粗刺和幾個小刺,掌節約為腕節的1.7倍,腹緣具許多活動刺,掌節長約為末端寬的7.4—10.1倍,為指節長的2.4—3.0倍,指節(圖40p、q)長為寬的4.1—4.5倍,腹緣具8—10(偶見7)刺,末端爪狀。第5步足(圖40r)稍超出第1觸角柄第1節的末端;座節短於長節的一半,長節約近掌節的3/4,腹緣具3大刺,腕節約近掌節的一半,掌節約等於座長兩節之和,腹緣亦具許多活動刺,長為末端寬的8.7—9.8倍,為指節的2.0—2.6倍,指節(圖40s)長為寬的5.0—5.2倍,腹緣具45—70個疏狀刺。
雄性第1腹肢(圖40t)內肢膨大,呈卵圓形的薄片,背面滿布小刺,其長與寬之比隨年齡和棲息環境不同而異,一般成年個體長為寬的1.2—1.5倍;內附肢細小,由內肢基部伸出,其長短不一,常隨環境和個體的不同而變異。第2腹肢雄附肢(圖40u)甚粗壯,呈腎形,長為寬的2.5—3.0倍,內緣和末端具許多長刺;內附肢較大,自內側腹面伸出,其大小、長短亦隨環境不同而變異。
尾肢外肢的端葉縫(圖40v)具11—15個活動刺。
體長 為18—29mm。
卵徑為0.60mm—0.64mm×0.92mm—1.02mm。
體色 常隨生活環境而變異,在同一環境中,隨個體和性別不同常不一樣。一般呈深綠色,背面有棕色斑紋,有時呈黑褐色或赤褐色。雄性的個體常較小,色素也較淡。

生境與習性

通常生活於平原地區的大中小型湖泊邊緣的多水草地帶及其流出的溝渠中。

地理分布

國內分布:中國的太湖地區、台灣。本種在中國僅分布於太湖、(蘇州到上海)、江蘇(南京)、福建沿海縣、台灣及由於漁業原因被移養到新疆博斯騰湖和巴楚的小海子水庫
國外分布: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