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中市鋸山埡位於四川省閬中市沙溪街道盤龍村,因唐朝貞觀年間唐太宗命火山令袁天罡和太史令李淳風在此挖斷龍脈而聞名於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鋸山埡
- 地理位置:閬中市蟠龍山(盤龍山)
- 著名景點:蟠(盤)龍山公園
歷史傳說,相關資料,
歷史傳說
唐貞觀十六年(公元633年),太白金星在白天接連出現,宮廷禁苑、街巷阡陌又讖(預言、預兆)和謠言傳說大唐三世而易其主。又有大臣密奏西南出現了王氣,唐太宗速召見火山令袁天罡和太史令李淳風商討對策。袁天罡諫道:“微臣自願去西南測步王氣,毀其地形,則王氣自泄,大唐江山無憂亦。”於是太宗允許。
袁天罡自長安一路測步到利州(廣元),發現閬州地帶瑞氣環繞,祥雲升騰,大呼道:“王氣在閬中!”他來到閬中,站在錦屏山一觀,只見對面小蟠龍山不停地 晃動“龍頭”,大蟠龍山如巨大的龍軀盤屈蜷縮,不停地蠕動掙扎,將伸展身軀凌空騰飛。山頂上空彩光絢麗,瑞氣生輝......,於是他選擇在張家埡(龍頸處)開山鑿石,截斷龍頸。現在的張家埡被齊嶄嶄截斷20米長、5米深一個凹面。據傳,被鋸斷的山脈流“血”如注,流經三年不止,由此使閬中王氣敗泄(傳說唐太宗在派出袁天罡後又派出李淳風測步王氣,結果袁李二人具都相會於鋸山埡)。張家埡也因袁天罡敗王氣而鋸斷,於是後人也就把這裡稱為鋸山埡。
袁天罡自長安一路測步到利州(廣元),發現閬州地帶瑞氣環繞,祥雲升騰,大呼道:“王氣在閬中!”他來到閬中,站在錦屏山一觀,只見對面小蟠龍山不停地 晃動“龍頭”,大蟠龍山如巨大的龍軀盤屈蜷縮,不停地蠕動掙扎,將伸展身軀凌空騰飛。山頂上空彩光絢麗,瑞氣生輝......,於是他選擇在張家埡(龍頸處)開山鑿石,截斷龍頸。現在的張家埡被齊嶄嶄截斷20米長、5米深一個凹面。據傳,被鋸斷的山脈流“血”如注,流經三年不止,由此使閬中王氣敗泄(傳說唐太宗在派出袁天罡後又派出李淳風測步王氣,結果袁李二人具都相會於鋸山埡)。張家埡也因袁天罡敗王氣而鋸斷,於是後人也就把這裡稱為鋸山埡。
如今,鋸山埡,王氣泄處,古木參天,獨木成林,天罡築城,九縱九橫,紫氣東來,靈氣聚城,風水之都,天下聞名。
相關資料
天文學家 的超級“預言”
李淳風,為唐開國軍師。唐太宗李世民時淳風拒相位任太史,貞觀年間製成六合儀、三辰儀、四游儀、渾天黃道儀。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觀測儀器。後又從至元法師習相術、陰陽風水,對《周易》、《祿薄》、《相經》等書進行校正注釋。在朝48年,受到唐初李淵、李世民、李治三代皇帝的重用和拔擢,至今在閬中的柏埡鎮仍然保留“淳風街“來紀念他。
袁天罡,拜峨眉山智仁法師為師,後遇李淳風之父李播以及藥王孫思邈,學得數術、醫術、相術,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天文歷算學家、星象師、風水相術大師。著有《五行相書》、其有《易鏡玄要》一卷。久佚。
這兩位都是中國歷史上對天文地理,風水堪輿最精深的人物,兩人合著的《推背圖》,按照歷史順序預言了“太平天國”、“清兵入關”、“日本侵華”等歷史事件,被譽為東方千古預言奇書。《推背圖》中前四十三象圖均已被歷史證實,其神秘性與準確性令人驚嘆。未揭密的17幅圖象、讖言依然是玄機難測。因為它預言的準確,使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心驚,一直被列為禁書,而今天我們從網上看到的推背圖,是清乾隆舉人金聖歎評批的版本,原本現存於台北故宮博物院中。
“斷龍脈”與乾陵“風水”
話說在閬中古城東南郊,有一奇異的山脈繞古城蜿蜒向南,其山形地貌如一條游龍,故名“蟠龍山”。在其“龍頸”處有明顯被人工挖鑿的痕跡,據當地老百姓說:這是被唐代風水大師袁天罡“斷龍脈”時“鋸”斷的。
話說唐貞觀初年,太宗接到報告稱西南千里之外有天子之氣,恐有人奪朝篡位。袁天罡遂奉命測王氣到了西南,途經廣元時,被利州路都督武士艧“攔截”,求其為家人看相。只有一歲的武則天被保姆扮作男孩抱出。袁天罡端詳片刻,驚呼:“龍眼鳳頸,若為女,當為天下主”。後袁天罡在閬中見大小蟠龍山如兩條蛟龍盤繞其後,鳳凰山高舉鳳頭,左右張開兩翅,若攬若抱,形成龍鳳之勢,於是便命人將大小蟠龍山結合部砍斷以破龍脈,當時石脈鑿破,短岩上“水流如血”,以此確保閬中“方圓百里之內不出天子”,而近代“天子”鄧小平的祖居地——原廣安縣,離閬中的地理位置正好在百里之外。時至今日,在閬中依然留有“鋸山埡”遺蹟。
袁天罡斷了誰家的“龍脈”呢?如是武則天的,既然龍脈已斷,為何三十年後,她能篡權改唐為周,欲將李氏皇權讓位武氏家族執掌,並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正統的女皇帝。
這還要從乾陵選址開始說起。民間一說是長孫無忌和李淳風稱梁山為萬年吉壤,袁天罡則說“帝葬不宜,選陵於此,恐為女人所控,三代後江山有危。”面對截然相反的說法,李治一時也拿不定注意。武則天卻認為梁山風水格局正好暗預她的命象,於是力勸李治聽舅舅長孫無忌的話,袁天罡得知長嘆“代唐者,必武昭儀”。另外一說是武則天當政時,差丞相李淳風與國師袁天罡選皇陵。二人同選梁山一穴,遂建陵於此。
其實,不管是“意見不合”還是“同選一穴”,目的只有一個。袁袁天罡和李淳風是好友也是“同門”,意見怎會不合?!既然知道選墓梁山會“武代李唐”,為什麼袁天罡還要明確指出?在梁山的諸多不宜中,“恐為女人所控”才是正中武則天下懷的一條,讓她認定梁山就是“興武代李”的“風水寶地”。但是,如這梁山乾陵真是“利於”武氏,為何武則天67歲才當上皇帝,而且僅做了15年,大唐江山重又歸於李氏之手,而武氏諸王等許多外戚都被剷除。
“不約而同”的擇墓或揭秘史上最強忽悠
在以“明察善斷、手段強硬”而著稱的武則天面前,袁天罡和李淳風用“狸貓換太子”之計讓武則天、中宗至睿宗用了長達57年之久修築乾陵,高宗李治活著時就被自己皇后“奪權”,死後也不得安寧,先葬洛陽,後回長安乾陵,23年後,又被“掘陵開墓”。而武則天是到死都對梁山念念不忘,甚至在臨終留下遺訓: “祔廟、歸陵、令去帝號,稱則天大(順)聖皇后。”願放棄皇帝稱號也要葬入乾陵。成為中國古代帝王中唯一葬於同一陵園的兩朝帝王。看來,乾陵這“風水寶地”也不過如此,那袁天罡和李淳風自己又擇墓在哪了呢?
袁天罡破蟠龍山的“龍脈”後,被閬中的風水地脈所吸引,於是決定在閬中安度晚年,後李淳風訪友也追隨而至。袁李二人雖然交往甚密,但在選擇自己將來陰宅之地上卻互相保密,到了各自動工修建之時,才發現他們各自私下選擇的陰宅位置,竟然同在一個“九龍捧聖”的風水之地。據說,當年袁天罡擇墓至現在閬中天宮鄉,看中其風水,隨埋了枚銅錢作記。後李淳風也相中了這塊地,並留下一枚金針作記。後兩人相會時提起風水一事,都稱“已選中”,兩人出土記號時卻發現,銅錢眼中正好插有一金針。於是兩人相視而笑,在擇地之處一起修建了保存至今的閬中“天宮院”。此後兩人一直隱居在風景秀麗的閬中,修真養性、著書立傳,致死都沒有離開。現在天宮鄉五里台山上和觀稼山半山腰,袁天罡和李淳風兩墓還在遙遙相對,安靜的比鄰相守。
李淳風,為唐開國軍師。唐太宗李世民時淳風拒相位任太史,貞觀年間製成六合儀、三辰儀、四游儀、渾天黃道儀。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觀測儀器。後又從至元法師習相術、陰陽風水,對《周易》、《祿薄》、《相經》等書進行校正注釋。在朝48年,受到唐初李淵、李世民、李治三代皇帝的重用和拔擢,至今在閬中的柏埡鎮仍然保留“淳風街“來紀念他。
袁天罡,拜峨眉山智仁法師為師,後遇李淳風之父李播以及藥王孫思邈,學得數術、醫術、相術,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天文歷算學家、星象師、風水相術大師。著有《五行相書》、其有《易鏡玄要》一卷。久佚。
這兩位都是中國歷史上對天文地理,風水堪輿最精深的人物,兩人合著的《推背圖》,按照歷史順序預言了“太平天國”、“清兵入關”、“日本侵華”等歷史事件,被譽為東方千古預言奇書。《推背圖》中前四十三象圖均已被歷史證實,其神秘性與準確性令人驚嘆。未揭密的17幅圖象、讖言依然是玄機難測。因為它預言的準確,使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心驚,一直被列為禁書,而今天我們從網上看到的推背圖,是清乾隆舉人金聖歎評批的版本,原本現存於台北故宮博物院中。
“斷龍脈”與乾陵“風水”
話說在閬中古城東南郊,有一奇異的山脈繞古城蜿蜒向南,其山形地貌如一條游龍,故名“蟠龍山”。在其“龍頸”處有明顯被人工挖鑿的痕跡,據當地老百姓說:這是被唐代風水大師袁天罡“斷龍脈”時“鋸”斷的。
話說唐貞觀初年,太宗接到報告稱西南千里之外有天子之氣,恐有人奪朝篡位。袁天罡遂奉命測王氣到了西南,途經廣元時,被利州路都督武士艧“攔截”,求其為家人看相。只有一歲的武則天被保姆扮作男孩抱出。袁天罡端詳片刻,驚呼:“龍眼鳳頸,若為女,當為天下主”。後袁天罡在閬中見大小蟠龍山如兩條蛟龍盤繞其後,鳳凰山高舉鳳頭,左右張開兩翅,若攬若抱,形成龍鳳之勢,於是便命人將大小蟠龍山結合部砍斷以破龍脈,當時石脈鑿破,短岩上“水流如血”,以此確保閬中“方圓百里之內不出天子”,而近代“天子”鄧小平的祖居地——原廣安縣,離閬中的地理位置正好在百里之外。時至今日,在閬中依然留有“鋸山埡”遺蹟。
袁天罡斷了誰家的“龍脈”呢?如是武則天的,既然龍脈已斷,為何三十年後,她能篡權改唐為周,欲將李氏皇權讓位武氏家族執掌,並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正統的女皇帝。
這還要從乾陵選址開始說起。民間一說是長孫無忌和李淳風稱梁山為萬年吉壤,袁天罡則說“帝葬不宜,選陵於此,恐為女人所控,三代後江山有危。”面對截然相反的說法,李治一時也拿不定注意。武則天卻認為梁山風水格局正好暗預她的命象,於是力勸李治聽舅舅長孫無忌的話,袁天罡得知長嘆“代唐者,必武昭儀”。另外一說是武則天當政時,差丞相李淳風與國師袁天罡選皇陵。二人同選梁山一穴,遂建陵於此。
其實,不管是“意見不合”還是“同選一穴”,目的只有一個。袁袁天罡和李淳風是好友也是“同門”,意見怎會不合?!既然知道選墓梁山會“武代李唐”,為什麼袁天罡還要明確指出?在梁山的諸多不宜中,“恐為女人所控”才是正中武則天下懷的一條,讓她認定梁山就是“興武代李”的“風水寶地”。但是,如這梁山乾陵真是“利於”武氏,為何武則天67歲才當上皇帝,而且僅做了15年,大唐江山重又歸於李氏之手,而武氏諸王等許多外戚都被剷除。
“不約而同”的擇墓或揭秘史上最強忽悠
在以“明察善斷、手段強硬”而著稱的武則天面前,袁天罡和李淳風用“狸貓換太子”之計讓武則天、中宗至睿宗用了長達57年之久修築乾陵,高宗李治活著時就被自己皇后“奪權”,死後也不得安寧,先葬洛陽,後回長安乾陵,23年後,又被“掘陵開墓”。而武則天是到死都對梁山念念不忘,甚至在臨終留下遺訓: “祔廟、歸陵、令去帝號,稱則天大(順)聖皇后。”願放棄皇帝稱號也要葬入乾陵。成為中國古代帝王中唯一葬於同一陵園的兩朝帝王。看來,乾陵這“風水寶地”也不過如此,那袁天罡和李淳風自己又擇墓在哪了呢?
袁天罡破蟠龍山的“龍脈”後,被閬中的風水地脈所吸引,於是決定在閬中安度晚年,後李淳風訪友也追隨而至。袁李二人雖然交往甚密,但在選擇自己將來陰宅之地上卻互相保密,到了各自動工修建之時,才發現他們各自私下選擇的陰宅位置,竟然同在一個“九龍捧聖”的風水之地。據說,當年袁天罡擇墓至現在閬中天宮鄉,看中其風水,隨埋了枚銅錢作記。後李淳風也相中了這塊地,並留下一枚金針作記。後兩人相會時提起風水一事,都稱“已選中”,兩人出土記號時卻發現,銅錢眼中正好插有一金針。於是兩人相視而笑,在擇地之處一起修建了保存至今的閬中“天宮院”。此後兩人一直隱居在風景秀麗的閬中,修真養性、著書立傳,致死都沒有離開。現在天宮鄉五里台山上和觀稼山半山腰,袁天罡和李淳風兩墓還在遙遙相對,安靜的比鄰相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