鋩,漢語文字,讀作鋩(máng),❶刀、劍等的尖端。❷鋩鑼,一種民間敲擊樂器,流行於雲南省傣族和景頗族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拼音
- 拼音:máng
- 注音:ㄇㄤˊ
- 繁體:鋩
- 部首:釒部
- 總筆畫:5+6
- 五筆:QAYN
- 倉頡:OPTYV
- 鄭碼:PESH
- 結構:左右
- 造字法:形聲:從釒、芒聲
- 平水韻 :下平七陽
鋩,漢語文字,讀作鋩(máng),❶刀、劍等的尖端。❷鋩鑼,一種民間敲擊樂器,流行於雲南省傣族和景頗族地區。
鋩又稱冬鑼。通體用青銅鑄成,圓盤形,中心突起呈半球形乳狀,鋩面不平坦,邊緣部分也有一圈突起,鋩邊比其它鑼稍寬。鋩體大小不一,規格較多。常見的鋩一般可分為大、中、小三種。 大鋩面徑40厘米、邊寬6厘米、乳臍直徑7厘米、...
有一個叫蝦嘎(哈尼語)的,他的漢語名字叫黃文杰,他就是地道的建水縣普雄鄉龍岔村委會大寨人、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鋩鼓舞傳承人,他創作改編的《祭鼓》、《螳螂》在CCTV舞蹈大賽上獲得三等獎。 [12] ...
編鋩,是傣族、佤族敲擊體鳴樂器。演奏時,奏者立於架前,雙手各執一個木錘進行擊奏。樂器簡介 編鋩,傣族、佤族敲擊體鳴樂器。雲南省歌舞團、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歌舞團、滄源佤族自治縣文工隊、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文工隊等...
排鋩,是傣、景頗、德昂等族敲擊體鳴樂器。傣語稱蒙省、鋩聳。流行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孟連等地。將五六面或七八面大小不等、音高不同的鋩,按音高順序吊掛在一個長方形木架上而成 。木架上方裝有一根連動桿,桿上設有...
將十四面大小不同、音高有別的鋩,按一定音序編排在一起,分三排平置於前低後高、能摺疊的梯形木架上。低音在前,高音在後,音階自右而左排列。鋩琴,傣族敲擊體鳴樂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歌舞團製作並使用。將十四面大小不...
套鋩,傣、佤、基諾等族的敲擊體鳴樂器。套鋩,是傣、佤、基諾等族的敲擊體鳴樂器。流行於雲南省西雙版納、西盟、孟連、滄源等 地。將三至五面經過音高選擇的鋩,按一定的調式音列組合配套,在合奏中可以演奏旋律。這是在單面鋩演奏...
鋩筒,是彝、傣、滿、漢等族唇振氣鳴樂器。傣語稱篳相短、哈亞。漢語稱桶子、大銅角。流行於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以及遼寧、吉林等地。樂器歷史 歷史久遠。鋩筒是古代軍中號角。相傳是在北魏時期(公元386年—534...
《藏鋩》是夏山創作的網路小說,發表於起點網。作品簡介 神秘身世的市井少年,熱情善良的貴族公子,一對摯友於風華正茂時演義的傳奇…… --- 書名《藏鋩》(cangmang都是二聲)本指書中兩位主人公將使用的武器,借寓二人,又暗表多南...
南京韜鋩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於2018年12月26日成立。法定代表人武劍,公司經營範圍包括:文化藝術交流(不含演出);設計、製作,代理、發布國內各類廣告;影視文化信息諮詢;影視策劃;電影與電視節目製作(須取得許可證後方可經營)、技術諮詢...
光鋩 光鋩,讀音為guāng máng,漢語詞語,意思是光鋩。解釋 光芒。出處 唐·歐陽詹《送洪孺卿赴舉序》:“金欲求鍛,玉將就磨,光鋩穎耀,朝夕以冀。”宋·曾鞏《冬望》詩:“霜餘荊吳倚天山,鐵色萬仞光鋩開。”
銛鋩 銛鋩,讀音xiān máng,漢語詞語,意思是剛銳的鋒芒。解釋 剛銳的鋒芒。出處 清 鈕琇 《觚賸·石言》:“﹝ 端溪 硯石﹞淬筆鋒之銛鋩,發墨華之蔥蒨。”
(單鋩、排鋩)鋩鑼是傣族、哈尼族、景頗族、佤族、獨龍族的民間打擊樂器,流行於雲南的南部和西部。 鋩鑼的形狀面圓體厚,中間呈乳狀隆起,漢語又稱乳鑼,音色渾厚而洪亮。 鋩鑼有大、中、小3種,分為單鋩和排鋩兩類。單個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