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頭舞歌

鋤頭舞歌

《鋤頭舞歌》是調寄本地栽秧山歌。本歌詞是陶行知先生作於1927年創辦曉莊試驗鄉村師範之時,曾配以南京市郊農村栽秧山歌的調子,讓曉莊師範師生演唱,後流行於國內。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鋤頭舞歌
  • 創作年代:1927年
  • 文學體裁:調寄本地栽秧山歌
  • 作者:陶行知
詩歌《鋤頭舞歌》,歌曲《鋤頭舞歌》,

詩歌《鋤頭舞歌》

《鋤頭舞歌》是調寄本地栽秧山歌。本歌詞是陶行知先生作於1927年創辦曉莊試驗鄉村師範之時,曾配以南京市郊農村栽秧山歌的調子,讓曉莊師範師生演唱,後流行於國內。
鋤頭舞歌
手把個鋤頭鋤野草呀!
鋤去野草好長苗呀!
綺呀海,雅荷海。
鋤去野草好長苗呀!
雅荷海,綺呀海。
五千年古國要出頭呀!
鋤頭底下有自由呀!
綺呀海,雅荷海。
鋤頭底下有自由呀!
雅荷海,綺呀海。
天生了孫公[1]做救星呀!
喚醒鋤頭來革命呀!
綺呀海,雅荷海。
喚醒鋤頭來革命呀!
雅荷海,綺呀海。
革命的成功靠鋤頭呀!
鋤頭鋤頭要奮鬥呀!
綺呀海,雅荷海。
鋤頭鋤頭要奮鬥呀!
雅荷海,綺呀海。
——十六年十一月九日《知行詩歌集》(1933年上海兒童書局版)
【注釋】[1]孫公,指孫中山。

歌曲《鋤頭舞歌》

——歌曲《鋤頭舞歌》解讀
鋤頭舞歌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根據南京曉莊附近的山歌調子填詞的《鋤頭舞歌》,是“以鋤頭喻作農民,喚起農民剷除‘野草',爭取民主自由的覺悟”。這首填詞歌曲可謂特殊時代下的“曉莊新時調”。單就歌曲的時代功用上說,《鋤頭舞歌》在當時為喚醒民眾的覺悟、團結民眾的力量、號召民眾參與革命事業等方面發揮過積極的作用。
關於《鋤頭舞歌》的曲調來源,許多資料有著不同的說法。在《曉莊歌曲集》里,陸靜山先生認為此曲調來源於南京山歌《山歌好唱口難開》,但通過對比,顯然兩者的差別較大。民族音樂學家江明 先生在《漢族民歌概論》一書中認為,《鋤頭舞歌》是根據江蘇六合,安徽全椒、曹縣一帶《丫頭調》的曲調填詞而成,對比之後也覺得不足為信。後經過對20世紀60年代部分學者的錄音和手抄譜的對照研究,發現《鋤頭舞歌》與流傳於南京、溧水、金壇、江寧一帶的民歌《苦媳婦調》頗為相似。《苦媳婦調》又有《姐在田裡拔青稞》、《童養媳調》等名稱,其詞格及曲調結構為“兩句半”,屬於曲牌【剪靛花】的一種。
民國十八年(1929)春天,“曉莊劇社”在金陵大學禮堂公演的話劇中演唱了這首歌曲。《鋤頭舞歌》以分合的唱法(獨唱與合唱)在舞台上與觀眾初次見面,獲得了熱烈的掌聲。
如今曉莊的四周已不見農田,也聽不到“出自農婦的口中”的那些“山歌調兒”了,但是曾作為曉莊學校校歌的《鋤頭舞歌》,卻在中國現代音樂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