銹色粒肩天牛

銹色粒肩天牛

銹色粒肩天牛是一種破壞性極強的鑽蛀性害蟲。1995年被林業部確定為國內森林植物檢疫對象。銹色粒肩天牛主要危害槐樹、柳、雲實、紫鉚、黃檀、三叉蕨,以各蟲態隨寄主植物的調運作遠距離傳播;花絨堅甲是銹色粒肩天牛的主要天敵。國內分布於河南、山東、江蘇、安徽、福建、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國外分布在越南、寮國、印度、緬甸等國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銹色粒肩天牛
  • 拉丁學名:Apriona swainsoni
  • 二名法:Apriona swainsoni(Hope)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目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鞘翅目  
  • 亞目:多食亞目
  • :天牛科 
  • 亞科:溝脛天牛亞科
  • :白條天牛族
  • :天牛屬
  • :銹色粒肩天牛
  • 分布區域:華北、華南、西南、華東、華中等,越南、寮國、印度、緬甸等。
  • 成蟲體長:28~33毫米
形態特徵,寄主植物,地理分布,生物學特性,天敵,

形態特徵

成蟲:雄蟲體長28—33 mm,體寬9一11 mm;雌蟲體長33—39 mm,體寬邀臭應料11一13 mm。黑褐色,全體密被銹色短絨毛,頭、胸及鞘翅基部顏色較深暗。頭部額高勝於寬,中溝明顯,直達後頭後緣。雌蟲觸角較體稍短,雄蟲觸角較體稍長;觸角基瘤突出,各節生有稀疏的細短毛,但端部的4節毛極少;第四節以後各節外端角稍突出;最末1節漸尖銳。前胸背板具有不規則的粗皺突起,前、後端橫溝明顯;兩側刺突發達,末端尖銳。鞘翅基1/4部分密布黑色光滑小顆粒,翅表散布許多不規則的白色細毛斑和排列不規則的細刻點。前足基節外側具有不明顯的白色毛斑;中胸側板、腹板腹部各節腹面(末節除外)兩側各有明顯的白色細毛斑;翅端平切,縫角和緣角均具有小刺,緣角小刺短而較鈍,縫角小
:長橢圓形,長徑2.0—2.2 mm,短徑0.5—0.6 mm;黃白色。
幼蟲:老熟幼蟲扁圓筒形,黃白色。體長42—60 mm,寬12—15 mm。觸角3節。前胸背板黃褐色,略呈長方形,其上密布棕色顆粒突起,中部兩側各有l斜向凹紋。幼蟲胸、腹部兩側各有9個黃棕色橢圓形氣門
:紡錘形,體長35—42 mm,黃褐色。翅貼於腹面,達第二腹節;觸角貼於體兩側,達後胸部,其端部彎曲。

寄主植物

危害槐樹、柳、雲實、紫鉚、黃檀、三叉蕨。

地理分布

銹色粒肩天牛分布於河南、山東、江蘇、安徽、福建、四川、貴州、雲南;越南,寮國、印度、緬甸。

生物學特性

在山東2年1代,以幼蟲在枝漿放連乾蛀道內越冬。4月上旬開始蛀食危害;5月上旬開始化蛹,中旬為化蛹盛期,下旬為化蛹末期。成蟲出現期始於6月上旬,6月中,下旬大量出現成蟲。成蟲壽命較長,達65—80天,因此,一直到9月中旬,在寄主樹冠枝葉叢間仍可見到成蟲。老熟幼蟲化蛹時,頭部朝上。蛹期21天。成蟲羽化後,咬破堵塞羽化孔處的愈傷組織,在21時以後鑽出羽化孔,爬至陵龍承樹冠,取食新梢嫩皮進行補充營養。此蟲不善飛翔,受到震動極易落地。雌蟲多在21時以後於徑粗7 cm以上的枝幹上產卵。產卵前,雌蟲在樹幹下部爬行,尋找適宜樹皮縫隙,先用口器將縫隙底部咬平,把臀部插入,排出草綠色糊狀分泌物,作成“產卵槽”,然後將卵產於槽內,再用草綠色分泌物覆蓋於卵上。卵期為12—14天。此蟲一生可進行多次交尾,多次產卵。單雌產卵量為43—133粒。
銹色粒肩天牛
初孵幼蟲自韌皮部垂直蛀入邊材,並將糞便排出,懸吊於皮部排糞孔處,在初孵幼蟲蛀入5 mm深時,即沿枝幹最外年輪的春材部分橫向肯民幾頌蛀食,不久又向內蛀食。第一年蛀入木質部深可達0.5—5.5 cm,蛀食木質部表面積為0.3—0.7 cm;第二年,4月中旬開始活動,向內彎戶墊曲蛀食5—8 cm左右,當蛀至髓心附近後,轉而向上蛀食8—15 cm,然後,再向外蛀食2.5—7.0 cm。蛀食木質部的表面積為18—46 cm,且糞便越來越粗。第三年4月上旬開始排出木絲,4月中、下旬老熟幼蟲蛀食到韌皮部後,向外咬羽化孔,這時糞便很少排出樹淋背淚體外,全填塞在樹皮下的蛀道內。幼蟲在蛀道內來回活動,用糞便將蛀遭上端塞,下端咬些長木絲填實,做成長4.8—6 cm、寬1.7—2.4 cm蛹室化蛹。幼蟲歷期22個月,蛀食迎企汽危害期長達13個月。

天敵

蛹期天敵有花絨堅甲自然寄生率有時可達29%。

天敵

蛹期天敵有花絨堅甲自然寄生率有時可達2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