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香爐

銅香爐

銅香爐是銅做的焚香器具,(西關銅藝)是歷史悠久的傳統工藝品。銅香爐雖然質地相同但是不同時代的能工巧匠們卻把他們做成了作成種種形式。銅香爐用途亦有多種﹐有熏衣銅香爐﹑或陳設銅香爐﹑或敬神供佛銅香爐。銅香爐中最知名的是明朝製造的宣德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銅香爐
  • 分類:工藝品
  • 地區:中國
  • 用途:熏衣銅香爐﹑或陳設銅香爐等
歷史沿革,宣德銅爐,崇禎鑄錢,鹹豐鑄錢,戰爭損毀,民間熔損,常見種類,鑑別方法,史料典故,

歷史沿革

薰香的歷史在中國由來已久,漢代著名的博山爐就是人們為薰香而設計的。薰香爐也叫香熏或者香爐,最初採用青銅為材料,漢代的博山爐就是青銅製成的。其實,薰香並不完全是古代文人生活中的點綴,它還有薰香衣物、消除疲勞以及驅散蚊蟲等作用。漢代以後,香爐的材質逐漸豐富起來。宋代出現了瓷製的博山爐,但是它禁不住香粉的燒烤,很快就變成了文人的把玩之物。諸如此類,以後出現的玉質香爐、翡翠香爐等等,也都是一種用來陳設或者把玩的觀賞品。與實用器相比,陳設器的價值也許更高。
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時,為滿足玩賞香爐的嗜好,責成宮廷御匠參照皇府內藏的定、汝、官、哥、均等名窯瓷器的款式,以及《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等史籍,設計和監製香爐。為保證香爐的質量,工藝師挑選了金、銀等幾十種貴重金屬,與紅銅一起經過十多次的精心鑄煉,成品後的銅香爐色澤晶瑩而溫潤,宣德爐的鑄造成功,開了後世銅爐的先河,在很長一段歷史中,宣德爐成為銅香爐的通稱。
宣德三年利用這批紅銅開爐共鑄造出了三千座香爐,以後再也沒有出品,這些宣德爐都深藏禁宮之內,普通百姓只能知其名而未見其形。經過數百年的風風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鑄造的銅香爐極為罕見。

宣德銅爐

據歷史記載,宣德三年,皇帝下旨鑄銅爐,合計一萬八千餘件,現竟然失落得幾乎無跡可尋,就連台灣的故宮博物院,也僅收藏了四座。其實,當時宣爐除了供御用外,也用來分賜給諸王、臣下及京內各郊祭壇,甚至於各地的聞名寺院,分布得非常廣泛,然而在改朝換代之際,許多宣爐(包括後仿爐和私款爐),不但失散了,甚至於銷毀,至今宣爐已成為可遇不可求的珍品,後仿爐、私款爐亦珍貴。原因是宣爐在短短的四五百年間遭到了多種劫難。

崇禎鑄錢

崇禎是明朝最後一朝,內憂外患,連年戰爭,國庫空虛,崇禎曾將內府庫藏的歷代各種銅器,全數發給寶源局,拿去熔鑄錢幣,其中包括上古三代及宣德年間的銅器。

鹹豐鑄錢

清代鹹豐年,亦是內憂外患,連年戰爭,國庫空虛,為了發行錢幣,不惜把皇宮、內廷保存的各種銅器(包括皇室歷代舊藏的銅爐、薰爐、銅龜鶴等)毀掉用以鑄錢。

戰爭損毀

日本人做槍炮缺乏銅料,於是在我國各地蒐集銅器,熔化後改做槍炮。如北京大慧寺內正殿原有高達十幾米的銅觀音像,在民國時期被日本人毀掉,換成了木製觀音像即是一例。

民間熔損

第一次是在1950~1953年抗美援朝時,戰爭需要大量的槍炮彈藥,便發動民間收集“舊銅”,從各地所收集來的舊銅器中,自然有不少的銅爐。
第二次,1958年大躍進大煉鋼鐵時,全民徵集銅鐵,老百姓家裡的銅器,如銅盆、銅鍋、銅勺、銅爐等都貢獻出來了。
第三次,是在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中,各種古舊銅器,包括銅爐,自然作為迷信品“破四舊”被收集到銅材廠熔掉。雖然後來經文物部門揀選出不少,但已被熔化的自然也不在少數。這是建國後三次銅爐大劫難。
幾十年來東西方的海外買家都大談考古學,爭相購買明清銅爐,然而有些人只會要求銅質精美,卻不懂欣賞皮色的美麗,一些商人為了迎合買家,竟把舊爐磨成嶄新的爐,破壞了不少好爐子。
有些玩家專門講究爐色的絢爛,於是一些商人又將色皮剝蝕晦暗的舊爐,重新敷上色皮,破壞了原爐的美。
有些好爐,往往厚重,一些世俗的人懷疑是純金鑄造,就鑿底部來化驗,破壞了爐。或有部分銅爐的爐身鍍了數量相當可觀的黃金,人為地“殺雞取卵”。
正因為明清銅爐歷史上經歷諸多劫難,損失慘重,造成今日真宣德爐已成鳳毛麟角,後仿爐和私款爐亦成為珍罕的歷史文物。

常見種類

現代銅香爐本以仿古居多,雖然質地相同但是不同時代的能工巧匠們卻把他們做成了作成種種形式。圍繞香爐的自身意義在演變,大膽創新,造型新穎,比例協調大方,比起古代香爐,添加了一份活力,加濃了些色調,更加象徵著國家的文化底蘊。現代銅香爐用途亦有多種,有熏衣銅香爐﹑或陳設銅香爐﹑或敬神供佛銅香爐。
高27厘米、爐口直徑26厘米,爐身有款識,上款為“光緒癸卯年季冬榖旦”,正款為“德溥南天”,下款為“沐恩弟子宣光德和號袁銘初敬涭,粵東省城天平街天成店造”,材質為黃銅、獸頭耳,爐身爐底連為一體。
這件爐雖然只有一百年的歷史,但是比起來同時期所造的爐來,從它的特徵、整體用料、做工來看,這是那個時期的最高檔的東西了。這個爐直觀來講,一個是它的個頭比較大,它的用銅非常的講究,就跟它的重量有關,這個爐是有30多斤重,非常的沉,所以說它用銅的質地非常好。再一個就是它這個爐,本身是仿照那個大明宣德爐的樣式所做的,但是一般的爐都是座跟爐是分開的,這個是合在一起的,它那鑄造的難度就加大了。再一個就是它那兩個獅子的獸頭,雕工刻的非常精緻,非常的到家,整體感覺這件爐,它的線條非常的流暢,有一種非常古樸的一種感覺。

鑑別方法

第一,要知道真宣德爐選用的是一種風磨銅。反覆提煉,同時銅中加入金、銀等貴金屬,這樣,愈燒愈純,金銀等貴金屬便浮於表面,輕輕擦拭,便泛出光澤,所以說銅質非常精細,而作假者不知其內加入金銀等貴金屬,不了解其比例,因此從銅質上能鑑別真偽,須看宣德爐底、足,露銅精者為真,粗劣者為假。
第二,真爐色澤蘊藏於內,映出黯淡奇光,燦爛自然、柔和;而偽者照於外表,非自然生成。
第三,真假宣德爐不管是圓形還是方型,也不管是陶耳,還是橋耳、半環耳,相同型者,輕浮者為假,渾厚古樸者為真。
第四,真宣德爐的款識有一、二、四、六字款,如“宣”、“宣德”、“宣德年制”或“大明宣德年制”楷書款,結構嚴謹,字型規整;而假宣德爐一般為“大明宣德年制”的六款,隨意書者為多,字型不規整。
第五,鎏金或散鎏金宣德爐真者,金水很厚,呈黃中閃白色;假者,金水薄,不均勻,顯輕浮。
宣德爐的價值要根據實物的年代、品相、形制、款識以及是否有名人收藏過等等綜合因素判斷。

史料典故

據說,洪武三十年的一天,燕王朱棣做了一個夢:太祖皇帝朱元璋賜他一個象徵著權力的大圭,大圭上攜著“傳之子孫,永世其昌”八個大字。正當他半夢半醒、回味無窮之際,有人來報皇孫朱瞻基降生了。朱棣心念一動,不久,明太祖去世,朱棣以“清軍側之惡”為名發動靖難,成為永樂皇帝,皇孫朱瞻基深受寵愛,其父朱高熾也因他被冊立為皇太子。
洪熙元年五月,朱瞻基即位,改元宣德。他就是宣德皇帝,既是一個有較高文化素質的皇帝,又是一個生活充滿情趣,熱愛書畫、喜歡射獵、斗促織和戲游無度的皇帝。他就是被後世譽為“太平天子”、“守成之君”的明宣宗,明朝“永宣盛世”的開創人。
宣宗繼位後,整個國家社會安定,經濟繁榮,風行追求物質享樂。宣德皇帝檢視宮內所有收藏品,總感慨遺失的太多,經常考慮要增加宮內的收藏物品。
據文獻記載,宣德三年初,宣德皇帝得到了南方遢羅國(今泰國)刺加滿靄進貢的幾萬斤風磨銅。這觸動了他改善郊壇、太廟及內廷之鼎彝陳設的想法,於是決定用此銅鑄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