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鞮宮

銅鞮宮

代表春秋時期建築最高水平的國銅鞮宮,在古書上有多處記載,但經歷了2500多年的風吹雨打,宮城遭到了廢棄和侵蝕,其具體位置就在今山西省沁縣南22.5公里的地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銅鞮宮
  • 位置山西沁縣
  • 國家:中國
  • 朝代春秋時期
  • 東西長:1500多米
銅鞮宮北垣因河水沖刷而不存,東南兩面牆體夯層依稀可辨。東南城角保存最為完好,遺存高6米,底寬10餘米,略呈圓柱狀,夯土層清晰可見。東南西三邊的護城河尚存。據勘測,該城南北長700多米,周匝長4400多米,與《左傳》所載“銅鞮之宮數里”完全吻合。
銅鞮宮
春秋時期,諸侯兼併與爭霸日趨激烈,各國公室貴族的奢靡風氣日盛,當時最集中地反映在城郭宮室的建設上。地處黃河中游的晉國,由於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達及其霸業優勢,其宮室建築代表了當時列國建築技術的最高水平。晉國見於傳世載籍留有名字的宮室,首推晉平公時代所造離宮——銅鞮宮。
由於當時晉國實力雄厚,在與中原諸侯爭霸和北方群狄角逐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使其在遠離政治腹地(今晉西南侯馬一帶)而為狄人傳統領地的上黨地區構築規模宏大設防嚴固的別宮成為可能,同時出於鞏固、發展既得勝利的戰略考慮,而興建了銅鞮宮。但由於歷史已進入奴隸制向封建制急遽過渡的前夜,晉國的政治國力已屬強弩之末,其戰略計畫卻不得不擱淺作罷。從北朝以來,該地區中心逐漸遷離,導致該宮成為一座孤城,直至廢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