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銅帶鉤,2006年3月11日林州市翠微園小區出土,林州市博物館收藏的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銅帶鉤
- 館藏地點:林州市博物館
- 所屬年代:戰國
戰國,銅帶鉤,2006年3月11日林州市翠微園小區出土,林州市博物館收藏的文物。
戰國,銅帶鉤,2006年3月11日林州市翠微園小區出土,林州市博物館收藏的文物。銅帶鉤,長16.0厘米,寬1.7厘米,厚1.5厘米。形狀呈扁方長條形,一端彎曲成鉤狀,背面有一圓形柱鈕,鉤體表面飾對稱渦紋,渦紋內等距離嵌寶...
錯金銀“丙午神鉤”銅帶鉤,即錯金銀“丙午神鉤”銅帶鉤,是東漢(公元25年-220年)的青銅鑄品,現為吉林省博物院鎮院之寶之一,國家一級文物,吉林省榆樹市劉家鄉福利村出土。文物歷史 東漢時期 銅帶鉤在都城洛陽製造完成,後由皇帝賜予扶餘國(夫余)貴族。1968年,銅帶鉤在吉林省榆樹市劉家鄉福利村出土,後...
帶鉤,也叫犀比,是古代貴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帶的掛鈎,多用青銅鑄造,也有用黃金、白銀、鐵、玉等製成。帶鉤起源於西周,戰國至秦漢廣為流行。帶鉤是身份象徵,帶鉤所用的材質、製作精細程度、造型紋飾以及大小都是判斷帶鉤價值的標準。簡介 帶鉤,是古代貴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帶的掛鈎,古又稱“犀比”。多用青銅...
戰國錯金鑲嵌綠松石銅帶鉤是青銅器類文物,現收藏於湖南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器身偏薄,下有圓形扣,鉤端細長,表面錯金鑲嵌綠松石,嵌錯成雲紋等紋飾。是腰帶上的鉤扣,又是裝飾品。文物鑑賞 保存完整,製作精細,是研究戰國時期金銀鑲嵌工藝的重要標本。背景資料 帶鉤,是古代貴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帶的掛鈎,起...
戰國秦漢時帶鉤流行的中心範圍是中原、關中地區,即黃河中游地區。北到長城附近,南到兩廣雲貴,也曾是帶鉤分布的地區,東部沿海地區雖然極少出土戰國帶鉤,但兩漢帶鉤卻發現不少。泰州新莊漢墓中出土的錯金銀銅帶鉤就是其中的代表。錯金銀銅帶鉤 新莊漢墓位於泰州城西約一公里處,在新莊之北,中間隔一條小河,舊名...
戰國,錯金銀銅帶鉤,1985年10月城關鄉大菜園村民韓旺生捐獻。2020年11月18日,國家文物局向社會通報,中國政府經過持續25年的跨國文物追索行動,錯金銀銅帶鉤在內68件流失英國文物已成功歸國。文物結構 錯金銀銅帶鉤,長21.2厘米,寬2.5厘米,厚2.1厘米。帶鉤呈琵琶形,鉤體微彎,窄端成鉤狀,背面有一柱形...
這件秦代的嵌松石帶鉤用青銅鑄造而成,並鑲嵌有綠松石,鉤身通體鎏金。帶鉤上面鑲嵌的綠松石,是按照圖案貼好之後,整體打磨而成,因此銅帶鉤鉤體本身與每片綠松石最後都在一個平面或弧面上。松石的綠色與金色互相映襯,斑駁陸離,多姿多彩,具有古拙的美感。文物背景 帶鉤,是古代貴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帶的掛鈎,古...
戰國虎噬蜥蜴紋帶鏈銅帶鉤是一件戰國時期文物,收藏於延安市文物研究所。文物特徵 帶鉤通長10.2厘米,寬4.4厘米,鉤身系有一條長達66厘米的銅鏈。銅鏈由銅環和兩端帶孔的銅構件組成,銅環外徑1.7厘米。銅帶鉤圖案為虎噬蜥蜴,帶鉤主體由一虎兩蜥蜴構成。只見虎爪緊抓兩條蜥蜴,虎口大張,咬住蜥蜴尾巴,而一...
戰國晚期錯金嵌玉鱉形銅帶鉤為戰國晚期文物。通長14.8厘米。形體似魚似鱉,側視如龍形,鉤似鱉尾。身體寬大,帶面分前後兩段。現收藏於襄陽市博物館。文物介紹 此展品為戰國晚期文物。通長14.8厘米。1990年湖北宜城楚皇城出土。形體似魚似鱉,側視如龍形,鉤似鱉尾。身體寬大,帶面分前後兩段:前段前部為...
兔猴銅帶鉤,漢,長16.2cm。帶鉤通體鎏金,動物裝飾均採用高浮雕手法。帶鉤前端為鳥首鉤,後端裝飾猴紋,猴一腿立,另一腿向後彎曲,雙爪捧握食物。帶鉤正中還飾有一臥兔,兔耳較長,形態生動。帶鉤是古人腰帶上的掛鈎,銅製帶鉤最早在遊牧民族地區流行,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在中原地區出現,一直沿用到漢代。
漢蛇首獸面紋銅帶鉤 漢蛇首獸面紋銅帶鉤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銅器。
漢虎形銅帶鉤 漢虎形銅帶鉤是漢朝時期文物,現收藏於平涼市博物館 。文物信息 長13.1cm。文物特徵 鉤首上卷,身作方柱狀,末端為一虎。回首張嘴露舌,兩爪,尾上卷,身上飾鱗紋。背面一圓鈕。
戰國銅帶鉤 戰國銅帶鉤是戰國時期文物,現收藏於平涼市博物館 。文物信息 殘長9.4cm。文物特徵 鉤首殘,身作方柱狀,腹橢圓,正面飾獸面紋。背面一圓鈕。
漢代錯金銀嵌松石銅帶鉤 漢代錯金銀嵌松石銅帶鉤,長21厘米,寬2.6厘米,現藏於河北博物院。長21厘米 寬2.6厘米 龍首形勾首,背有圓鈕,正面為錯金銀嵌松石几何捲雲紋;背面為素麵,兩側面紋飾模糊不清。
漢琴形銅帶鉤 漢琴形銅帶鉤是一件漢代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漢琴形銅帶鉤長8.4厘米,寬1.9厘米。
漢棒形銅帶鉤 漢棒形銅帶鉤是一件漢代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漢棒形銅帶鉤長16.2厘米,寬1.5厘米。
戰國錯金鑲嵌綠松石銅帶鉤 戰國錯金鑲嵌綠松石銅帶鉤是戰國(公元前403年—前221年) 時期文物,現收藏於焦作市博物館。文物歷史 1989年濟源小莊村民捐贈。文物尺寸 長20.5厘米,寬2.6厘米,鈕徑1.5厘米。
鏤獅形銅帶鉤 威寧縣中水1978年出土。長7.1厘米。這件帶鉤是仿生造型,且仿得惟妙惟肖,構思獨到。可以想見,這種動物必定是當時人民心中值得格外珍重的種類。鏤獅形銅帶鉤
東錯銀龍首銅帶鉤 東錯銀龍首銅帶鉤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銅器。
戰國蛇形銅帶鉤 戰國蛇形銅帶鉤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銅器。
北朝銅帶鉤 北朝銅帶鉤是一件北朝時期的文物,長7.55厘米,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
清末銅帶鉤 清末銅帶鉤是一件清末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清末銅帶鉤長14.8厘米,寬2.4厘米,高2.5厘 米。
戰國鴨首耜形銅帶鉤 戰國鴨首耜形銅帶鉤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銅器。、
漢耜形銅帶鉤 漢耜形銅帶鉤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銅器。
漢龍首獸面形銅帶鉤 漢龍首獸面形銅帶鉤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銅器。
西漢銅帶鉤 西漢銅帶鉤是一件西漢(新莽時期)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西漢銅帶鉤長8.2厘米 。
春秋時期中,帶鉤逐漸流行。如河南洛陽中州路西工段2205號與209號、淅川下寺10號、湖南湘鄉韶山灌區65S×10號與65S×17號、陝西寶雞茹家莊5號與7號及北京懷柔師範西12號等春秋墓均出土了銅帶鉤。山東臨淄郎家莊1號及陝西鳳翔高莊10號春秋墓也出土有金帶鉤。中國北方地區使用帶鉤晚於春秋晚期,已知最早之例出土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