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壺

銅壺

銅壺是銅製的銅質器皿,既是酒器,也是盛水器,用於燒水;漢代還作為量器。

根據材質分,銅壺可以分為,紫銅壺,黃銅壺,白銅壺,其中紫銅壺質量最好,銅的含量更高,更純,更易於保養。

根據工藝分,可以分為手工銅壺和鑄造銅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銅壺
番杏科植物,特徵,養護方法,《銅壺》,小說《銅壺》,內容簡要,作家簡介,簡介,古代器皿,古計時器,漢代銅壺,用途,造型,現代銅壺,好處,

番杏科植物

中文學名:銅壺
拉丁學名:Conophytum ectypum ssp. brownii
銅壺
科屬:番杏科肉錐屬

特徵

銅壺常年綠色,植株表面有凸起的半透明紋,陽光下半透明的紋會微微有點點紅,肉質葉片的中間有一個小口,是開花的視窗。紋路清晰,植株微高,容易群生。銅壺每年1脫2~3頭,花開淡粉紅色。異花授粉,晝開型。夏冬季休眠,其他季節生長。花期秋季。

養護方法

春天3月是脫皮期,可以暴曬,脫皮完成後需要補水,澆水不浸盆。整個夏季遮陽,放在明亮通風的散射光處,整個夏季也就少量的給點水,多了會爛。脫皮期和生石花相似,不過脫皮期比較長,脫皮期多曬,少水。4~6月底基本會脫完,如果期間給水,脫皮期就會延長到整個夏季。銅壺的脫皮是外面的老皮慢慢乾枯,養分提供給了新植株,等老皮乾如薄翼,這個時候才算徹底脫皮成功。
銅壺植料用煤渣混合了少量泥炭及少量的赤玉土和蘭石。植料以透水透氣為主,本品種不耐曬,夏季要遮陽,秋天溫度下來後可以恢復給水,循序漸進。秋季會開出絢麗的淡粉色花朵。植株飽滿就不需要補水。冬季避免溫度太低而凍傷,盆土乾燥的狀態下零下3度可越冬。南北地區差異比較大,花友要根據自己的環境來養殖。繁殖可以播種或者是分株。

《銅壺》

小說《銅壺》

作者:薛燕平
銅壺
出版社:春風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5月
書號:9787531340096
定價:26.00元

內容簡要

北京舊城區犄角旮旯的故事;北京四合院裡的人生百態;

作家簡介

薛燕平,一個以寫北京市井生活而備受矚目的作家,繼《琉璃》之後,又一次為讀者呈現的“原生態北京映象”。

簡介

古代器皿

詩經》:“清酒百壺”;是古代盛酒的器皿,當時也用它盛水,《孟子》:“簞食壺漿”。它的形狀因時代不同,變化較大。商代的壺多是扁圓形,大腹、貫耳(耳象筒子)、圈足。西周的壺圓形長頸,大腹有蓋,兩旁有耳,作獸頭銜環。春秋時的壺,鼓腹長頸,肩上有兩個伏獸;新鄭出土的一件作扁圓形,圈足下有伏獸,蓋上裝飾著蓮瓣並有一隻立鶴,和周初的壺已大不相同。戰國的壺更接近於後來的瓶子。這時有方壺,是漢代鍅的始祖,此外還有八角形、瓠形等形狀比較特別的壺。

古計時器

是古代銅製壺形的計時器。唐 顧況樂府》:“玉醴隨觴至,銅壺逐漏行。” 宋 王安石《春寒》詩:“冰殘玉甃泉初動,水澁銅壺漏更長。”《水滸傳》第三一回:“五鼓樓頭,點點銅壺正滴。”《花月痕》第四一回:“別淚銅壺共滴,愁腸蘭燄同煎。”
銅壺銅壺

漢代銅壺

漢代的銅壺繼承春秋戰國時期的傳統樣式,圓壺稱為鐘,方壺稱為鍅。

用途

壺既是酒器,也是盛水器,漢代還作為量器。

造型

漢代銅壺已有定式。造型優美。小頸是鼓腹,口外侈而圈足,飾弦紋,腹側有一對鋪首銜環,此種形式具時代特色。河北滿城漢墓出土的長樂宮鐘和錯金銀鳥篆文壺,都是代表性的精美作品。前者全身布滿方格紋,其上鎏金,方格中嵌以淡藍色琉璃,金色與藍色相互輝映,色澤美麗;後者遍體布滿纖細流暢的鳥蟲文字。銅壺

現代銅壺

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朱府銅藝”為代表的現代銅壺既繼承了古代的傳統它樣式又增加了當代的創新元素,讓它在時代的長河裡與時俱進。它通過刻刀、錘子、鑿子、銼刀等工具,純手工打磨出每一件藝術精品。整塊銅片在匠
人的手中自然落成,精工細作,呈現極佳的密封性和均熱性,有利於茶味的保持,而且銅有天然的抑菌性。極簡的設計,色如金,亮如鏡,聲如鐘,自然古樸,一錘一打間均可細細把玩。

好處

銅有預防癌症的作用。癌症患者人體內銅元素含量都低;日常生活中多用銅鍋、銅杯、銅鏟等銅製餐具,這些地區的癌症發病就很低。另外,少年白髮、白癜瘋也是由於銅缺乏的緣故。
生活中與銅器親密接觸,就有可能攝入更多的銅離子,這樣有助於增強體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