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印

銅印

銅印,古亦稱“金印” 銅印源於東周,盛於西漢。 銅製的印章。官私皆用。官用代表一定的官階。漢代祿六百石以上佩之﹐南朝諸州刺史多用銅印﹐唐諸司﹑宋六部以下用銅印﹐清府﹑州﹑縣皆用銅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銅印
  • 拼音:tóng yìn
  • 含義:銅製的印章
  • 印面印的印面以方形為主
【詞語】:銅印
【注音】:tóng yìn
【釋義】:1.銅製的印章。官私皆用。官用代表一定的官階。漢代祿六百石以上佩之﹐南朝諸州刺史多用銅印﹐唐諸司﹑宋六部以下用銅印﹐清府﹑州﹑縣皆用銅印。
印的印面以方形為主,也可見到極少數的棱形和圓形銅印,印紐的形狀變化較多,有瓦紐,兔紐,獸紐,柄紐,片紐等等。古代銅印從印文內容上又可分為官印,人名印,閒章,吉祥語,圖案印,齋室印,收藏印,在古代遺留下的書畫作品或其他文史資料中,人們可以常常可以看到這類印文;還有一類是人們不太熟悉的宗教文字印,在宗教印中,最為著名、數量最多的是道教的秘密文字印,這類印文在當時只有道觀中的住持和少數功法極高的道士才能認得。到了清代道教中的人開始逐漸忽視這類文字,後來幾乎就沒有人能認識這類文字了。
銅材料較之其他印材,耐用、莊重、高貴,多作護佑平安之重器。西泠印社建社百餘年來,朱炳仁先生是印社用銅製治印第一人,也是西泠印社中唯一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對於銅工藝和銅印也是有獨到的見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