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仁儺文化

銅仁儺文化

貴州是我國儺戲最多、品種保留較齊全的省份,而銅仁又是貴州省的儺戲之鄉。儺,起源於遠古的驅鬼逐疫儀式,是一種原始宗教的巫文化現象。仁儺的活動主要有兩大類,即:沖儺”、還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銅仁儺文化
  • 地區:貴州
  • 班子:480多個
  • 地位:儺戲之鄉
儺戲,類型,

儺戲

被譽為戲劇的“活化石”,銅仁全區尚有480多個班子(每個班子十人左右)廣泛活動在民間,比較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儺的主要特點是通過儺祭鬼逐疫。祭中有戲,戲中有祭,通過儺祭酬神驅鬼,通過戲娛人娛神。儺的活動除了正祭之外,還有上刀梯、過天橋、下火池、開紅山、下油鍋、踩紅鏵、銜耙齒、翻茅、懸斗、栽牛角、釘雞、篩子裝水、吞釘子、吃碗等特殊祭儀絕技。
銅仁儺文化博物館位於銅仁市東山寺內,建於1990年,收藏著明清以來的儺面具500多件,2006年5月20日,儺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全國唯一的儺文化博物館。

類型

仁儺的活動主要有兩大類,即:"沖儺”、"還願”。
"沖儺”一般是臨時性的,主要是儺信仰者家中一旦發生了不幸;如家中有人生了急病,受了災害等,就及時請儺法師(即掌壇師)來"沖儺”。他們以為儺法師法術高超,可以上通天曹,下通地府,憑藉手中平時養著的幾十萬神兵神通廣大,威力無窮,用法術懲罰鬼邪,強制他們遠離主家永不再來。這種儀式比較簡單,一般只要兩個法師一個晚上便可完成。
"還願”則不同,這是主人事先許下的"願”,其"願”的種類很多,祈求老人長壽的"壽願”,求子的"子童願”,孩子滿十二歲許的"過關願”,還有祈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一家人四季平安許下的願等等。凡許下的願如願之後,主人就要選定良辰,請掌壇師來舉行儺祭"還願”。"還願”是一種酬謝神靈的活動。因此,比較隆重,少則三天,多則十天半月。"還願”的儀式大體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開壇”,這階段包括"請師”、"還神”、"發文”、"立樓”、"搭橋”、"調兵”、"差兵”等內容;第二階段為"開洞”,即由和尚通過地盤請出唐氏太婆,打開桃園上、中、下三道洞門,請出24個正戲;第三階段為"和壇催願”,把主人許下的願催交願官;第四階段為"勾願送神”,即是由判官勾銷主人許下的願,由掌壇師收兵、送神(閉壇)。"還願”結束這天,親朋好友要前來祝賀,晚間還要唱戲祝賀主人平安,款待來賀親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