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錢兌換商夫婦,15世紀,尼德蘭的繪畫在評價生活現象時所採取的是世俗原則與宗教標準相結合的觀點,這種觀點導源於凡·艾克兄弟,也在尼德蘭其餘畫家的一些作品上不同程度地得到體現。巨觀地看,這也是尼德蘭美術的時代特徵;至16世紀初,尼德蘭的繪畫開始了一些質的變化。這是因為經濟進入高度發展時期,加上美洲的發現,使這一低地國家處於國際貿易的中心位置。工場手工業很快把行會工業排擠出歷史進程。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又湧現了一些新興城市,舊城布魯日相形見絀了,安特衛普由於它具有良好的港口,成了過境貿易與金融事業的重要中心。對外貿易開放,又孳生出一批暴發戶,他們成了城市的豪紳和行會中的領銜人物。美術品的購主,當然也不得不從教會中分出相當數量歸這些新興的尼德蘭資產階級。 16世紀尼德蘭的社會思想是複雜的,除了經濟飛速發展的原因之外,民族解放的思想在新教加爾文教的影響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它進一步促進著尼德蘭的革命。昆丁·馬西斯的作品,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前產生的繪畫新現象。
基本介紹
油畫簡介
我們從他的畫面上看到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世俗世界,儘管他也畫過宗教畫,如《聖馬利亞抹大拉》、《基督入殮》和《基督被戴上荊冠》等,即便是這些宗教生活畫面,也不是如凡·德·威登或者凡·艾克的畫上所見的那種幻想與現實的混雜,而是一個真實的社會現狀,尤其在這一幅《銀錢兌換商夫婦》上,就更令人確信無疑了。 昆丁·馬西斯(1465/66~1530年;關於他的姓名,英語寫法不一,有的是Quentin Matsys,這裡從大英百科全書)出生於魯汶,是尼德蘭16世紀初最傑出的畫家之一。他早期的作品仍未脫盡傳統影響,如現藏布魯塞爾美術館的一幅《聖安娜三折聖像畫》(1507~1509年作)以及現藏安特衛普美術館的《基督入殮》(1509~1511年作)等即是。從那以後,他的畫風為之一變,突然傾向於表現富有的世俗生活來,這一幅《銀錢兌換商夫婦》(1514年作,現藏巴黎羅浮宮)是典型的一幅風俗畫,作於木板上,可以說它開了近代美術描繪日常生活的先河。雖然過去揚·凡·艾克也畫過一幅《阿爾諾芬尼夫婦》的風俗畫,但在揭示當代人的生活真實方面,風俗性還不夠強烈,這一幅可被稱為尼德蘭風俗畫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