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錠 》是2017年5月1日實施的一項中國國家標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銀錠
- 實施日期 :2017年5月1日
- 主管部門: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 類型:中國國家標準
《 銀錠 》是2017年5月1日實施的一項中國國家標準。
銀錠是熔鑄成錠的白銀。出土銀錠中年代最早的,是漢景帝中元二年 (公元前148年) 所鑄。漢武帝元狩四年 (公元前119年) 作白金 (即白銀) 三品。王莽鑄有銀貨二品。其後歷代皆有鑄造,惟流通不廣。隋唐以前稱銀錠為“銀餅...
銀錠,漢語辭彙。拼音: yín dìng 釋義:銀塊,常指銀元寶 釋義 (1) [silver ingot] (2) 銀塊,常指銀元寶 (3) 用錫箔折成或糊成的假元寶,迷信的人焚化給鬼神用 例句 1、熔鑄成錠的白銀。始自 漢 代, 武帝 時嘗作白金三品, 王莽 亦鑄有銀貨二品。其後歷代雖有鑄造,但流通不廣。及至 明 清...
明清銀錠中國古代貨幣。即熔鑄成錠的白銀。始自漢代,其後各代皆有鑄造,但流通不廣。至明代盛行,但不是國家法定貨幣。至清,始作為主要貨幣流通。重量不等,因以“兩”為主要重量單位,故又稱銀兩。明清兩代白銀作為主要貨幣流通,鑄錠盛行。我們今天所見元寶尤以明清居多。簡介 明代銀錠美觀大方,大都以明代銀錠...
承安寶貨銀錠是金代的一種白銀貨幣,鑄造於金承安二年(公元1197年),形制為束身圓頭板形錠,表面略內凹,鏨刻有銘文“承安寶貨一兩半”及“庫□部□”字樣,並非十分規範。因為當時鑄量稀少,流通時間很短,承安寶貨非常罕見,價值極其珍貴,因為長久未識其廬山真面目,所以不少錢幣學者誤以為它是圓形方孔的...
合成升級外掛程式的原料。包括和其不同形態的轉換與儲存。模組組合套用 包括但不限於怨念彈、銀質搬運器、高壓導線的合成。(MC模組是無限的,這裡只說明一些常見的:)在神秘時代4中,可以分解為銀粒,用於製造銀杖端或者複製銀粒。可以頂替熱力膨脹等mod中的銀錠。在套用能源2中可以做線纜錨。是重要的稀有物品。
南宋“京銷”銀錠 “京銷鋌銀”意為南宋京城臨安府(今杭州市)銷鑄的銀鋌。現藏杭州西湖博物館。南宋”京銷”銀錠 銀質、亞腰形,面微凹,鋌面銘文六組。“京銷鋌銀”意為南宋京城臨安府(今杭州市)銷鑄的銀鋌。現藏杭州西湖博物館
規定由中書省提舉司統籌其事,並一律以白銀為鈔本,有一定的兌換率,即鈔二貫值白銀一兩;而銀五十兩為一錠,故一錠銀值鈔百貫。各行省在發行鈔幣前必需有充足的銀錠作為準備金。這是當時世界最先進的貨幣制度。傳世及出土的元代銀錠頗多,顯示在元統治期間曾相當程度地貫徹過銀本位的鈔法。
上海銀錠是上海市銀行博物館館藏文物 此展品為清代文物。上海源記五十兩銀錠,道光十一年(1831年)鑄造。銀錠又稱元寶。上海銀爐所鑄元寶,大抵是受錢莊或銀行委託,由外路元寶、大條銀或外國銀元等改鑄。元寶鑄成後,須經公估局批定,才能投入流通。1933年實行“廢兩改元”後,上海銀爐業與公估局才結束其歷史...
我國是用銀較早的國家,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鑄造了大量的銀質貨幣。由於歷史上鑄幣情況複雜,流傳下來的實物也是形態各異。在機制銀元出現和流通之前,銀錠作為我國銀質貨幣的主要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參與流通。基本介紹 為古代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歷代銀錠在重量、成色、外形及鑄造工藝上千差萬別,多數銀錠外形...
貴州是少數民族聚居區,一直有用銀的習慣。清民時期,當地流通銀兩品種多,有來自廣西、廣東、四川等省銀兩,貴州省也有銀爐自鑄。受外省銀錠的影響,貴州自鑄銀錠的種類多種多樣,有十兩圓錠、五十兩馬蹄錠,稍早還有砝碼錠、晚清還有貴州官錢局鑄造的銀餅。民間銀爐也不遜色,鑄造各種各樣的小銀錠。其中,最...
南宋銀錠,1978年江蘇金壇茅山窖藏出土。簡介 南宋(公元1127~1279年)銀質,兩頭寬,中間窄,正面四角刻有“出門稅”,有些還有“王周鋪”字樣,背面有蜂窩狀眼。與金牌同時出土,用途也相同。種類 南宋時期,白銀已廣泛使用,稅銀除作為上繳朝廷、地方留存、商業支付外,在宋代大部分還用於“贍軍”,即軍需開支,...
清光緒“成記款”銀錠 清光緒“成記款”銀錠收藏於哈爾濱市錢幣博物館。
清同治年間江漢關五十兩銀錠為清同治年間文物,現收藏於瀋陽金融博物館。文物介紹 此展品是清代白銀貨幣中較為罕見的海關銀錠,它既是清代晚期歐美列強侵犯我國主權的歷史明證,也是中國近代金融、稅收、海關、航運等諸多領域發展歷程的實物遺存。銀錠整體保存完好,包漿自然,戳印文字清晰,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展示價值...
元課銀銀錠 元課銀銀錠是元代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元課銀銀錠長14.7,寬8.7-5.2,高2.4。元代銀錠形制與宋代相仿,銘文有鐫刻和戳記兩種,文字較長,內容涉及銀錠的用途、鑄造機場、相關官員、銀匠和紀年等。
喜慶吉言銀錠,始於清代,是由純銀打制而成,是當時廣為流傳的交易貨幣形式。名稱: 喜慶吉言銀錠 製造年代: 清 材料: 銀 規格: 重量單價20~50克 清代貨幣。喜慶吉言銀錠是在社會文化影響下產生的。現今發現較早的銀幣是春秋中期的銀“空首布”,其次是戰國銀貝幣。銀作為貨幣,到漢代已鑄為銀五銖錢流通。唐代...
荊門銀錠是由荊門州衙督造的於清乾隆年間鑄制的文物。【詞 目】:荊門銀錠 【銀錠名稱】:荊門州福意銀房 【鑄制年代】:清乾隆年間 【鑄制銀號】:福意銀房 【督造機構】:荊門州衙 【銀錠規格】:5.4㎝× 2.1㎝ 【銀錠形狀】:橢圓 【銀錠成色】:98 【銀錠重量】:340克 【簡介】:清乾隆時期,...
粵海關十兩銀錠 粵海關十兩銀錠,清朝文物,中國海關博物館藏品。第一次鴉片戰爭後,由於關稅自主權的喪失,對外貿易連年入超,再加上被迫支付巨額戰爭賠款,造成了大量金銀外流。此為粵海關把稅收碎銀熔解重鑄後的銀錠。
該件銀錠呈現兩頭折翹起,呈七十五度向外斜出的角度,形狀如船形,底部鑄有“柳大吉”陰文三大字,正面無戳記。器物簡介 此件船形銀錠的樣式與西安出土銀錠相似,為宋代之樣式無疑,此樣式無論在流傳或出土上,均罕見,彌足珍貴。由於銀錠是秤量貨幣,前朝的銀錠多不予保留,常逕行銷熔後再行鑄造新銀錠使用,這...
“金花銀”銀錠 “金花銀”銀錠是明代時期的文物,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文物特徵 尺寸:通長111.64毫米,上寬82.61毫米,下寬83.01 毫米
現收藏於溫州博物館。基本信息 數據:重189.1克 收藏:溫州博物館 文物介紹 1996年12月溫州市區江心嶼原溫州博物館三進館舍改建工地出土。半圓球形。面凹,中間有一小乳凸,周圍有冷卻收縮圓圈紋,乳凸右側長方框內印“泰順”二字。背面呈蜂窩狀,為澆鑄痕。該銀錠對於研究清代晚期溫州貨幣具有重要意義。
“聶秦家肥花銀”銀錠 “聶秦家肥花銀”銀錠是南宋時期的文物,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文物特徵 尺寸:通長128.72毫米,上寬69.51毫米,下寬70.97 毫米
蒙山歲課銀錠,元代貨幣。1977年9月出自吉林農安縣三寶鄉廣興店村附近。計兩枚,形制相同,皆呈豎長橢圓亞腰形,周緣飾水波紋。背面布有窩狀氣孔,正面銘刻文字。含銀量為95%。一枚為元字號,錠亞腰處自右而左豎排鏨刻七行漢文,頭兩行為標題“蒙山銀課/元字號”,以下5行銘文系“提調官瑞州路總管府官/催辦...
元真空洛河澗課銀錠 元真空洛河澗課銀錠屬於元代文物,長14.3,寬8.3-3.2,高2.7 厘米。詳情 元代銀錠形制與宋代相仿,銘文有鐫刻和戳記兩種,文字較長,內容涉及銀錠的用途、鑄造機場、相關官員、銀匠和紀年等。
清代銀錠 清代銀錠是清代時期文物。清代“江漢關·光緒二十五年·協成號匠王松”五十兩銀錠,重1863.5克,長114.6毫米,束腰寬65.9毫米。現收藏於中國錢幣博物館。
唐船形銀錠 唐船形銀錠為唐代的金銀器,形制完整,錠面呈中間狹兩頭寬的束腰狀。現收藏於揚州博物館。文物介紹 該錠船形,形制完整,錠面呈中間狹兩頭寬的束腰狀,兩端由上至下為斜面梯形足,對研究貨幣發展史有一定價值。
泰順戳記銀錠 泰順戳記銀錠為清朝銀錠,1996年12月17日江心嶼原溫州博物館三進館舍改建工地出土。簡介 年代 清;尺寸 重189.1克;質地 銀質;內容 該批銀錠共39枚,大部分有“泰順”“永邑”“和豐”“廣茂號”“曾玉順”“十三年”等地點、店鋪名、店主名或年代文字,對於研究清代晚期溫州貨幣具有重要意義。
清鹽厘局銀錠,為四川地區稅課銀兩,收藏於四川博物館。文物歷史 清鹽厘局銀錠,1974年四川邛崍城關原孫家花園挖掘出土。文物特徵 長5.65厘米,寬5厘米,高2.7厘米,重371.2克。文物鑑賞 橢圓碗形,面凹陷,左右兩邊均豎排“鹽厘局”三字,背隆起有蜂窩眼。此銀錠為清四川地區稅課銀兩,屬官稅銀兩,文字為...
標準銀又稱為國際標準銀,標準的含量是含銀量在92.5%以上,稱為國際標準銀,是防過敏材質,皮膚敏感者可放心佩戴。並含7.5%其他金屬(如銅),以增加其硬度的銀合金。英國銀幣即以這種銀製成,故有標準之稱。其標記常採用“925”,或“92.5fine”。簡介 1 000 盎司標準銀錠是向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BMA)交割的...
馬蹄銀是銀錠的一種。即“元寶”。形如馬蹄,故名。流通中實際使用的白銀,最基本的形式是約50兩重的“元寶”。從明代以來,這種銀錠的兩端往往稍捲起,以至向上高翹,呈船形,而整個銀錠若馬蹄形,所以又稱馬蹄銀。 元寶由貴重的黃金或白銀製成,一般白銀居多,黃金稀見。據古籍所載,古者金銀皆有定式,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