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色腔吻鱈

銀色腔吻鱈,學名:Coelorhynchus argentatus (Smith et Radcliffe, 1912) ,為長尾鱈科腔吻鱈屬的一種魚類。分布於菲律賓呂宋島西南、棉蘭老島達沃灣和樂島及塔威塔威群島、印度尼西亞的卡伊群島、澳大利亞西北部外海、在非洲南端海區以及中國南海東部等,屬於水深85-582米的遠洋底層海魚。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蘇祿海南部和樂島。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銀色腔吻鱈
  • 拉丁學名:Coelorhynchus argentatus (Smith et Radcliffe, 1912)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鱈形目
  • 亞目:長尾鱈亞目
  • :長尾鱈科
  • 亞科:長尾鱈亞科
  • :腔吻鱈屬
  • :銀色腔吻鱈
品種,生活習性,種群分布,形態特徵,

品種

中文學名:
銀色腔吻鱈
二名法:
Coelorhynchus argetatus (Smith et Radcliffe, 1913)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綱:
硬骨魚綱(Osteichthyes)
亞綱:
輻鰭亞綱(Actinopterygii)
目:
鱈形目(Gadiformes)
亞目:
長尾鱈亞目(Macrouroidei)
科:
長尾鱈科(Macrouridae)
屬:
腔吻鱈屬(Coelorhynchus)
種:
銀色腔吻鱈
分布:
在非洲南端海區以及中國南海東部等。

生活習性

以魚、蝦、蟹和多毛類為食。產卵期為春季。

種群分布

產於東海。棲息在150米水深海底。

形態特徵

背鰭Ⅱ-8-10,約100;臀鰭100;胸鰭i-15-18;腹鰭7;尾鰭1—3.到後背鰭始點側線上鱗4—5;內行鰓耙2+6—7。幽門盲囊約9.體全長281—365mm:為體高6.5—9.8倍,為頭長3.9—5.4倍,為頭軀長2.6—3.6倍.頭長為吻長2.5—2.8倍,為眼徑3.2—4.1倍。體長形側扁,項背最高后向漸尖。頭側面觀尖錐形,長為鰓峽距臀鰭1.2倍。吻平扁尖長,前側緣骨不全有。上頜長於眼徑。下頦須較瞳孔短。肛門鄰臀鰭。發光器達喉部。鱗刺小錐狀近5點排列,頭腹面無鱗。側線前部高。前背鰭位胸鰭上方長硬刺略達後背鰭。臀鰭較後背鰭略前且發達。腹鰭亞喉位不達肛門。成年魚灰褐,腹側銀色,口腔淡白。長硬刺淡黑。深海底層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