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章

銀章

銀章是一個詞語,拼音yín zhāng,指銀印, 漢制,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銀印。典故名,典出《漢書》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上》。銀章意思是銀印。其文曰章。 漢 制,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銀印。 隋 唐 以後官不佩印,只有隨身魚袋。金銀魚袋等謂之章服,亦簡稱銀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銀章
  • 類型:典故名
  • 來源:典出《百官公卿表上》
  • 相關:銀章意思是銀印
  • 拼音:yín zhāng
詳細釋義,典源,譯文,釋義,用典示例,

詳細釋義

典源

《漢書》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上》
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銀印青綬(1),光祿大夫無(2)。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銅印墨綬,大夫、博士、御史、謁者、郎無(3)。其僕射、御史治書尚符璽者,有印綬。比二百石以上,皆銅印黃綬(4)。成帝陽朔二年除八百石、五百石秩。綏和元年,長、相皆黑綬。哀帝建平二年,復黃綬。吏員自佐史至丞相,十二萬二百八十五人。
銀章

譯文

(1)銀印青綬:師古曰:“《漢舊儀》雲銀印背龜紐,其文曰章,謂刻曰某官之章也。”(2)光祿大夫無:謂光祿大夫無印綬。(3)無:謂大夫以下亦無印綬。(4)銅印黃綬:師古曰:“《漢舊儀》雲六百石、四百石至二百石以上皆銅印鼻鈕,文曰印。謂鈕但作鼻,不為蟲獸之形,而刻文雲某官之印。”沈欽韓曰:“《漢官儀》皇太子黃金印,龜紐,印文曰章,下至二百石,皆為通官印。案:自此以上印,皆取方,曰通官印,其百石以下,則為半印,曰半通。”陳直曰:“以現時出土漢印證之,漢代不用純金印,最多用塗金印,御史大夫章,西安漢城遣址曾出一方,系銅質,並非銀質。至於二千石以上之卿官,如奉常、太僕、衛尉、大鴻臚、大司農、水衡都尉、長水校尉、京兆尹等,皆出過銅印,並非銀質亦不塗銀。《百官表》所云可能為漢初制度,後來鑄印不一定遵照制度。又半通式印,僅見於揚子《法言》,及仲長統《昌言》,為低級官吏所用,亦為本表所未詳。又文官及侯印多鑄字,武官多刻字,然文官因倉猝需要,亦有用刻字者。”
銀章

釋義

漢制,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銀印。 隋唐以後官不佩印,只有隨身魚袋。金銀魚袋等謂之章服,亦簡稱銀章。

用典示例

陳子昂 《為司刑袁卿讓官表》:“復蒙璽誥之榮,驟綰銀章之貴。”
唐 杜甫 《春日江村》詩:“赤管隨王命,銀章付老翁。”
納蘭性德 《淥水亭雜識》卷一:“ 元仁宗 時,詔 雲山禪師 以榮祿大夫大司空,佩一品銀章。”
史記·南越列傳》:“於是天子許之,賜其丞相 呂嘉 銀印。”
杜甫《酬薛判官見贈》詩:“我嘆黑頭白,君看銀印青。”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軍機大臣》:“所掌銀印龜紐、藏於內府。”
顏師古 注引 臣瓚 曰:“《茂陵書》:御史大夫秩中二千石。”亦省作“ 銀青 ”。
高適《遇沖和先生》詩:“三命謁金殿,一言拜銀青。”
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五:“今官制:光祿大夫轉銀青,銀青轉金紫,金紫轉特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