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砂槐,落葉灌木,為中國新記錄。分布於新疆伊犁,生於砂地、沙丘或鹽漬化砂地。前蘇聯也有分布。優良固沙植物。小灌木。國家2極保護植物。為頻臨滅絕的植物。1977年從霍城引進野生苗、種子。1980年定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銀砂槐
- 拉丁學名:Ammodendron bifolium(Pall.)Yakovl
- 界:植物界
- 科:豆科
- 屬:槐屬
- 分布區域:新疆霍城塔合爾莫乎爾沙漠。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的沙漠地區。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灌木,高30-150厘米。枝和葉被銀白色短柔毛。複葉,僅有2枚小葉,頂生小葉退化成銳刺;托葉變成刺,宿存,長1-2毫米;葉柄與小葉等長,極少較長或較短;小葉對生,倒卵狀長圓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10-15毫米,寬4-10毫米,先端鈍圓,具小硬尖頭,基部漸狹成楔形,兩面被灰色或銀白色短絹毛;無小托葉。總狀花序頂生,長3-5厘米;花梗長4-8(-10)毫米;花萼淺杯狀,萼齒5,三角形,與萼管近等長;花冠深紫色,長5-7毫米,旗瓣近圓形,較翼瓣和龍骨瓣稍短,翼瓣長圓狀倒卵形,龍骨瓣先端鈍圓;雄蕊10,分離,宿存;子房疏被短毛。莢果扁平,長圓狀披針形,長18-20毫米,寬5-6毫米,無毛或在近果梗處疏被柔毛,沿縫線具2條狹翅,不開裂;有1-2粒種子。花期5-6月,果期6-8月。
得名
生長環境
生於較乾旱的砂石地帶。
分布範圍
產新疆(水定),為我國新記錄。原蘇聯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