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館,香港一家以社會企業形式經營,老有所養、老有所為,以聘用九成長者為員工的食肆。2005年,香港“樂天關懷行動”在轄下的“溫情軒社會服務中心”開辦銀杏館,藉此“長者經營”的餐館,為老來無依也無所養,或期盼老有所為的長者,提供合適的就業環境,令他們善用晚年,重樹信心,別具社會意義,深受街坊愛戴, 亦為有經濟或心理需要的長者提供工作機會,成就了不少成功個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銀杏館
- 餐館成立:2005年
- 餐館隸屬:香港溫情軒社會服務中心開辦
- 餐館關懷:藉此“長者經營”的餐館
- 餐館菜式:是一間供應意法菜色的西餐廳
- 餐館宗旨:服務員皆為長者但並不以此為招徠
餐館簡介,社會企業,長者侍應,菜品素質,加強競爭,開拓商機,
餐館簡介
當前金錢掛帥,汰弱留強制度下的香港社會,長者往往被視為是社會負累的一群。為了講求效率,僱主們大多不願意雇用長者,即使經驗豐富,仍然有工作能力的長者亦要被迫退下來。政府政策中亦未有為長者提供就業輔導或再培訓等服務。在此背景下,刻意為長者提供就業機會的“銀杏館”之創立及成長,增添了特殊的意義及啟示。
銀杏館創辦於2006年9月,是一間供應意法菜色的西餐廳。 地方不算很大,兩層共有四十多個座位,位於中環歌賦街,不屬於核心商業地區,但在中環上班一族的步行範圍。 同一條街還有多家頗有名氣的食肆。 所有員工除了主廚及傳菜員外,皆為60歲以上的長者,共有20名長者員工,占總員工人數超過90%。
社會企業
既有理念,盧明輝與夥伴經營的樂天集團,在2006年投資了180萬開設銀杏館,除預期蝕錢守成,另一方面也招聘長者,實現企業的理念。可是長者們退休(或退出)自各行各業,背景多樣,必須重新受訓。由於長者學習能力較弱,餐館得重複訓練他們,熟習餐飲的工序。
「如果只是以長者就業招徠客人,人們因為同情,只會來一兩次。」 深明食物才是餐廳的靈魂,因此他們請了一位年輕的巧手大廚,樓面的工作則主要由長者應付。為了方便長者工作,餐廳經營也根據長者生活習慣而調節,例如安排了四至五小時的更期,依據長者的覆診時間編更,甚或在餐廳請一位年輕的跑腿,又安排社工處理長者與年輕人的隔閡。
「長者為軸」的營運方式。這種配搭,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由於長者們有不同的人生閱歷,很博得客人歡心。退休的紅酒導師、巴士司機,總能把過去的經驗套用在今天的工作,加上長者工作認真,餐廳開業兩三小時前就到附近「晨運」;晚上十二時打烊給老闆報告客人數創新高。這種貼心服務與產品俱佳的特質可謂老少鹹宜,令歌賦街的店鋪吸引了一大群上班族;而廟街的分店則吸引了不少家庭客。
銀杏館舉辦招聘會,四十個空缺吸引五百人參與,可見長者人老心不老,理想令他們比今天的年輕一代更有活力。因此黎明輝指,他們最終的目的,是希望銀杏館成為企業典範,證明長者在各行各業,也是值得珍視的力量。
長者侍應
銀杏館雖然所有服務員皆為長者,但並不以此為招徠。 他們深信,顧客來光顧,不是因為銀杏館只聘用六十歲以上的長者—他們根本未必知道這安排—而只會是因為食物質量高,服務好才來光顧。 事實上,銀杏館的西餐水準確是一流,比起大酒店及高級餐廳的菜色毫不遜色,價錢則便宜得多。 所以開業以來,門庭如市,平日午餐及晚餐,如無訂座,便有向隅之虞。 銀杏館開宗明義是以“五星級美食,五星級服務”為宗旨,力求做到一絲不苟,為顧客提供意想不到的優質服務,做到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菜品素質
深明餐飲業成功的關鍵因素,即必須要搞好餐飲質素。 所以即使成立的社會使命在於提供長者就業,但在最關鍵的崗位上,不堅持以長者為主力。 銀杏館的主廚,二廚等都是年青伙子。 主廚Rico曾在五星級酒店及高級意法餐廳任職大廚,具豐富高級西式餐飲經驗,更有心不斷鑽研食材的配搭,風格創新,又擅於結合傳統及新派廚藝思維,突破口味的層次,使銀杏館慢慢地建立起一種獨特的風味。 既獲顧客好評,亦獲多種傳媒廣為推介。
開業初期沿用一般宣傳方式,如街頭派傳單、寄發單張予社會服務機構、邀請飲食雜誌採訪等;好的服務質素會有廣泛口碑,這是現時銀杏館最佳的宣傳推廣策略。
加強競爭
一般人對雇用長者,都有很多疑惑和保留(長者手腳慢,記憶力較差,有固有想法難改變),但是長者也有他們的優點,例如長者員工肯虛心學習、守時、對工作投入,態度認真而嚴謹,處處盡顯細心及用心,令不少顧客對銀杏館留下“親切而溫馨”的評語。
現時長者員工的平均工資由每小時$25至$50,按經驗而定,比市場工資高。不可否認,銀杏館堅持為長者創造就業機會,整體運作成本不可避免地會較其他餐館為高。 最主要的額外開支在於員工培訓。 銀杏館聘用的長者服務員,絕大部份以前從未涉足這個行業,需要從最基本的訓練入手,但這正是銀杏館的社會使命,所以成本稍高也是值得。銀杏館雖然設有工作表現評核制度,鼓勵員工表現出色不斷進步,但由於本著“以人為本”的經營信念,即使員工表現稍有失準,亦不會嚴苛責備,更絕不會有“即時解僱”的做法。
開拓商機
配以創意及幹勁,令銀杏館可以在毫無外界資助的情況下創辦起來。 這就是創業精神的威力。 沒有這種精神,企業就像沒有靈魂一樣。 亦是大部份政府資助的社會企業不能持續經營的原因。
銀杏館已取得初步成績,還要在這基礎上不斷改進,精益求精,由一位長者資深餐飲從業員擔任館監,穩步前進。 如今又面臨新的挑戰: 如何在銀杏館的基礎上,建立下一間甚至更多的餐館。 絕對有可能開辦第二間餐館,但銀杏館的經驗令他們更加謹慎行事。 認為人才最重要,沒有好的人才,甚麽也不能開展。 但另外一個重要考慮是租金。 銀杏館開業不足兩年,所處地段的租金已節節上升,終有一天大部份收益為租金所蠶食。 如何面對租金不斷上升的壓力,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這也是創業者不斷要面對的問題。
“創業難,守業更難,不斷創業更難”,創業者與創業家的分別就在這裡。 銀杏館今後的挑戰,是如何可以不斷擴大規模。 相對於80萬65歲以上的長者來說,銀杏館提供的二三十個職位實在是杯水車薪。 黎先生相信,銀杏館已成功地證明,以商業模式運作同時實現社會使命,並非是不可能的事。 集團會珍惜及運用這個經驗,不斷探索進一步擴展的可能性。 但亦希望社會人士與及有志於公益創業的朋友,可以借鏡銀杏館的經驗,在不同的行業上開拓公益創業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