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藤大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廣要》卷十二。具有熄風解痙,通腑瀉熱之功效。主治小兒傷寒,里不解,發驚妄語,狂躁潮熱。
基本介紹
- 名稱:鉤藤大黃湯《傷寒廣要》
- 出處:《傷寒廣要》卷十二
- 功用:熄風解痙,通腑瀉熱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配伍特點,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鉤藤皮、當歸、甘草(炙)、芍藥各半兩,大黃三分。
用法用量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以水一盞,煎六分,溫服。以利為度。
功用
熄風解痙,通腑瀉熱。
主治
小兒傷寒,里不解,發驚妄語,狂躁潮熱。
方義
本方治療小兒內傷飲食,停滯為痰,痰阻竅道所致的驚癇。方中鉤藤皮熄風解痙,平肝清熱;大黃直達下焦,蕩滌痰食積熱;當歸、芍藥補血斂陰,血行風滅;甘草調和諸藥,共奏熄風解痙,通腑瀉熱之功。
配伍特點
此方妙在以大黃與鉤藤同用,瀉熱與鎮驚並進。使熱除驚止。服法中,龐氏反覆強調以利為度,正體現其重視攻邪。治病求本的思想。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1.《傷寒總病論》釋評:“小兒患傷寒病後,若邪氣入里,久不解,出現驚悸、胡言亂語、狂躁不寧、潮熱等征者,此為內熱熾盛、擾亂神明、損傷陰精所致。熱擾神明,故胡言亂語,熱熾津傷,筋脈失養,故見發驚;熱為陽邪,陽主動,故狂躁不安;熱盛於陽明,故見潮熱。此屬陽明熱盛、擾神動風之象。治當泄熱保津、熄風定驚,可用鉤藤大黃湯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