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山鄉土志》成書於光緒戊申年(1908年),由鉛山知縣朱炳光主編。現有書稿存中國科學院圖書館,為抄本。《鉛山鄉土志》例目共分十七門,除了按《鄉土志例目》規定的“歷史、政跡錄、兵事錄、耆舊錄、人類、戶口、氏族、宗教、實業、地理、山、水、道路、物產、商務”十五門外,另外增加了“學問”和“新政”兩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鉛山鄉土志
- 主編:鉛山知縣朱炳光
- 成書時間:光緒戊申年(1908年)
- 現存地點:中國科學院圖書館
- 書籍形式:抄本
編纂背景,書籍內容,
編纂背景
光緒轎承腿二十七年(1901年)一月底,清政府在軍政、財政、教育等多個方面進行改革,廢科舉、立學部、興學堂等措施陸續出台。翌年(1902年)七月,《欽定學堂章程》頒布,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試行現代意義的全民國小義務教育。“史學”、“輿地”是國小階段規定必修的兩門課程。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十一月,新出台《奏定學堂章程》對國小鄉土史地教育提出明確要求。為此,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負責教科書編纂工作的京師編書局按照《奏定學堂章程》的要求編訂了《鄉土志例目》,作為全國編纂鄉土史地教材的指導方案。《例目》規定“初等國小堂學科,於歷史則講鄉土之大端故事,及古地、古先名人之事實;於地理則講鄉土之道里,建置及本地先賢之祠廟、遺蹟等類……,然必由府、廳、州、縣各撰鄉土志,然後可以授課”。並且按照地方志的基本體例和內容,把基本內容設定為歷史、政跡錄、兵事錄、耆舊錄、人類、戶口、氏族、宗教、實業;地理、山、水、道路、物產、商務共十五門,每一門的內容都有詳細說明。該《例目》由學部下發各省學務處,並命令下發各屬縣遵照執行。此後,全國各地掀起了編纂鄉土史地誌書、教科書的熱潮。
按傳統慣例,殃欠台組鄉土史地內容一般屬地方志範疇,而地方志一般是由官方編定的,所以,儘管鄉土志是國小史地教材,但它一開始就被視為地方志的一種,實際編纂工遙宙乘作仍然由譽她盛戶地方長官主持編修,具體工作由當地儒紳來完成。
書籍內容
《鉛山鄉土志》是在鉛山知縣朱炳光主持下,歷時近三年,由鉛山縣地方儒紳完成編纂的。
《鉛山鄉土志》例目共分十七門,除了按《鄉土志例目》規定的“歷史、政跡錄、兵事錄、耆舊錄、人類、戶口、氏族、宗教、實業、地理、山、水、道路、物產、商務”十五門外,另外增加了“學問”和“新政”兩門。其中“學問”門類下分為“名儒”、“名臣功臣”、“名將”、“循吏”、“忠義”等目類。收集了古往今來的100多位鉛山傑出人物的事跡。“新政”門類下分為“學堂”、“警察”、“礦務”、“工藝”、“開墾和樹藝”等目類,是晚清政府在軍政、財政、教育、經濟等多個方面進行改革,廢科舉、立學部、建學堂、辦工業、興農業邀尋等措施出台的社會印證。
《鉛山鄉土志》內容豐富充實,文字精美簡懂整充練,記載了從夏朝以來幾千年的鉛山厚重歷史和文化,以及波瀾壯闊的鉛盛臘嫌山社會鄉土生活。如:“政績錄”記載了從宋代以來鉛山優秀人物和事跡。“學問”類記載了鉛山優秀的文人和文化。“物產”類記載了鉛山有名的物產,如“河紅茶”、“連泗紙”、“京放紙”、“葛蕨”等。“商務類”記載了鉛山晚晴時期的商務活動。“地理類”記載了鉛山甚多的有名古蹟和勝地。“實業類”記載了“士、農、工、商”的實踐活動。“兵事類”記載了鉛山的歷史戰事。“道路類”記載了鉛山很多的古驛道、古橋樑、古渡、古地名。
《鉛山鄉土志》編排新穎,採用四字韻語為主體內容加注釋的方法,易於教學和普及,培養學生愛國、愛鄉的情感,透過鄉土志的學習和有關“鄉土”、“國家”關係的詮釋,使“鄉土”和“國家”更緊密地、有機地連線在一起,學生的“鄉土意識”得到正確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