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紅茶

河紅茶

河紅茶是中國傳統名茶,由中國茶農創製於明代。作為產自江西省鉛山縣河口鎮的紅茶。河紅茶自問世後,即贏得世人青睞,全國各地商人紛紛前來訂購,印度等國商人也不畏關山遼遠千里迢迢奔至河口販運。河紅茶成了國內最著名的紅茶和“第一次問世(出口)之華茶”,被西方人奉為至尊名茶,譽為“茶中皇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紅茶
  • 別稱河口紅茶
  • 適宜人群:老人
  • 產地:江西上饒鉛山縣河口鎮
  • 原產地:天柱山佛寨村
簡介,產地環境,歷史,現狀,特點,高山野茶,茶多酚,水浸出物,胺基酸,絕對健康的茶,

簡介

河紅茶全稱:河口紅茶。
得名:河紅茶原產地在江西上饒鉛山縣河口鎮而得名。
河紅茶河紅茶
湯色橙黃清澈透亮湯色橙黃清澈透亮
頂級河紅茶貢玉高樅單牙頂級河紅茶貢玉高樅單牙

產地環境

河紅茶原產地在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河口鎮天柱山佛寨村。鉛山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部,武夷山脈綿亘於縣境南緣贛閩交界,全境地貌特徵是“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莊園”。
鉛山屬中亞熱帶地區,氣候溫和,平均氣溫為8.7~17.9℃;雨水充沛,年降雨量1733~2000毫米;日照適度,岩壑之間土質微酸肥沃,自古以來盛產茶葉。
河紅茶原產地天柱山佛寨村,海拔範圍1200~1500米,佛寨之名意為神仙居住之地,山巒疊翠,逶迤而北,雲霧迷濛,山峰流暢。河紅茶園即墾殖於此。
天柱茶園天柱茶園
天柱茶山天柱茶山
常年雲霧繚繞的神仙之地常年雲霧繚繞的神仙之地

歷史

《鉛山·食貨書》載:鉛山‘凡石山帶土者,兩山夾岸者、陽岸者、陰峽者皆種以茶木。……宋即有周山茶,有白水團茶,小龍鳳團茶,皆以佐建安而上貢。
自明嘉靖起,“河口即逐步成為南方內陸水運中心和茶紙加工、轉運的貿易大市場”(《中國通史》),河紅茶也由此躋身全國乃至世界貿易大宗。
據明萬曆版《信州府志》載:“河紅茶乃為國內最著名之紅茶,且為華夏首次問世之華茶。”
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是世界的飲料之王。而讓中國茶走向世界的使者是河紅茶。河口歷史上的商業繁榮,與河紅茶的興旺分不開。制茶業是鉛山的傳統產業,北宋,鉛山的周山茶、白水團茶、小龍鳳團茶等就是貢品。明代清吏笪繼良任鉛知縣,進一步推廣種茶業,“鉛邑凡石山帶土者、兩山夾岸者、陽岸者、陰峽者皆種以木(茶樹)。”(明《鉛書》)全縣茶葉種植面積達20餘萬畝,並推出了一批名茶行銷市場,其中河紅茶最為走俏。
河紅茶成了國內最著名聲的紅茶和“第一次問世(出口)之華茶”(見《上饒地區志》),“河紅繁盛之時,商家買辦,每年數百萬金”(明《鉛山鄉土志》)。河口成中國紅茶貿中心和制河紅茶的技術中心,當時的河口鎮從事紅茶加工的就有三萬之眾。清人程鴻益在《河口竹枝詞》中描寫道:“獅江婦女趁新茶,鬢影衣香笑語嘩。齊問莊客分小票,春蔥纖剔凍雷芽。”河口鎮的九弄十三街上,茶棧茶鋪櫛比林立,“舟車馳百貨,茶楮走群商”(蔣士銓《河口》),江邊10個碼頭,茶箱茶簍堆積如山,裝船的羅俠搬運工)揮汗如雨,忙個不停。河紅茶曾經的輝煌,就是程著卿所說的使命感。
只是到了近代,河紅茶才每況逾下。解放後,為重振鉛山茶葉產業,鉛山縣於1956年在縣城西辟茶園建立國營河口茶場。這是我省最早的國營茶場,開闢茶園3700餘畝,生產河紅茶3000多擔,並且重新恢復了對日本、新加坡、歐美、香港等地的茶葉出口。1958年原場長金爾鎮光榮地出席了在京召開的千人群英會,還捧回了周恩來總理親自頒發的國務院獎狀。可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河紅茶又下坡了。
上饒市鉛山縣境內的武夷山腹地處處都有野生茶。過去,這一帶居民家家戶戶采野生茶葉、制上品河紅茶“正山小種”,一些茶商還直接在當地開茶廠制“正山小種”,村民因茶而豐衣足食。近三、四十年來,由於河紅茶停產,漫山遍野的茶葉無人採摘。而篁村、西坑、桐木關一帶等河紅茶原產地被列為國家公益林區禁止伐木,當地居增收入減少。當鉛山本地人創辦的茶廠開始生產時,當地山民每天採茶青可收入100—400元,清明穀雨時節的20多天裡,當地居民一家數人採茶少則收入數千元,多則收入一萬多元。

現狀

國人好綠茶,洋人嗜紅茶。而河紅茶過去四百多年一直被西方人奉為至尊名茶,譽之“茶中皇后”。西人“能品一盞,竟不問價。”其愛河紅茶,幾乎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河紅茶曾是中國打響世界的一張名片。可近四十年來,它幾乎被人們遺忘了。近幾年來,一些文化人為這一文化名茶奔走吶喊,河紅茶終於得以保護——上饒市鉛山縣文化部門正在為河紅茶製作技藝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鉛山人們正在致力於恢復河紅茶的生產,讓河紅茶重新叫響世界。
濃烈的河紅茶情
河紅茶是最早出口西方的中國茶。紅茶鼻祖——上品河紅茶‘正山小種’是英國王室傳統茶飲。‘正山小種’原產地就在鉛山。明清兩代,鉛山河紅茶製作師傅遍布全國紅茶產區。必須抓緊時間收集整理,讓河紅茶的製作技藝傳承下去,讓河紅茶的魅力持久而濃烈!
2008年7月,原鉛山縣第一任文化館館長、89歲的藤振坤在鉛山縣“四朵金花”(河紅茶、膽水煉銅、連史紙、畲族風情)非物質文化遺產座談會上深情地呼籲。藤老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是製作河紅茶的名師,在他心中,河紅茶的魅力持久而濃烈。
河紅茶了不得。自唐迄清,中國有三張打響世界的名片——唐之絲綢、宋之瓷器、明清之茶葉。而河紅茶乃是明清茶名片上最最耀眼的金斑銀線,贛閩皖浙等地的紅茶如果不經河口加工和集散,就沒有市場。
讓河紅茶重新叫響世界
鉛山當地人的理想,就是要讓河紅茶重新叫響世界。
2009年3月,租賃河紅茶原產地鉛山縣天柱山佛寨老茶園4000餘畝,多為建國後天柱山墾殖場開闢,茶樹品種多為當地的“菜茶”,自1974年荒蕪,是深山裡一片潔淨的“荒野茶”。2009年復墾後,堅決杜絕使用農藥化肥。
2010年鉛山縣“河紅茶”製作技藝已經列入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十二五”規劃的2011年初,“河紅茶”的製作技藝已作省重點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僅單純大力生產紅茶鼻祖河紅茶葉,更加致力於將河紅文化傳播給大眾。
經縣人民政府批准,在佛寨高際嶺征地30餘畝,建設河紅茶制茶基地。至2011年12月,完成廠房建築3000平方米。
2009年至今,基地經歷了3個茶葉生產周期,從採摘、加工直至包裝、出售,4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精加工出貢玉系列、龍鱗鳳羽系列、天字系列、如字系列、竹字系列5個系列15款河紅茶產品。15款茶,款款風味獨具,包裝各異。各款河紅茶曾多次參加北京、深圳、成都舉辦的國際性展示,展銷博覽會倍受青睞,許多慕名而至的消費者通過鑒評、品茶,皆言贊不虛,紛紛訂貨、購買。
河紅茶
明代,一條以河口鎮為起點,縱貫我國南北和歐亞大陸的茶葉商路形成。劉基在《多能鄙事》中說,紅茶產於江西鉛山和福建崇安,經鉛山河口集散,由荷蘭人輸入歐洲。這是一條堪與唐代絲綢之路媲美的國際商路。不少英、俄等國茶商,為了多購河紅,還不遠萬里親赴河口甚至鉛山鄉間購茶。萬曆年間,英國商人威廉·馬克思在其所著的《茶葉全書》寫道:“河口鎮為中國內地最重要的茶市。”英國商人復慶說:“河口是一個繁華的大市鎮,茶行林立,全國各地茶商雲集於此,英國商人也來自行據此採購河紅茶。”英國人諾頓說:“喝正山小種紅茶勝過飲人參湯。”詩人拜倫喝過紅茶後在他的長詩《唐瑛》寫道:“我覺得我的心變得那么富有文學浪漫色彩的贊評,我一定要去求助於武夷山中的紅茶”。17世紀的英國,綠茶每磅售價十六先令,而紅茶則要三十先令。外國人如此鍾情河紅茶,讓河紅茶重回巔峰,大勢所趨。
河紅茶

特點

高山野茶

河紅茶茶園處於典型高(深)山環境,較高的海拔(900~1300米),獨特的高山溫度、濕度、光照和土壤條件,十分適宜茶樹生長,茶葉內含物積累豐富。尤其是胺基酸、芳香物質等營養成分含量較多,從而形成了河紅茶滋味鮮爽,香氣高長等特點。
開發老樅河紅茶產品。用高山老樅鮮葉製成紅茶產品,在國內當屬首創。
河紅茶

茶多酚

鮮葉製成河紅茶成品,茶多酚保留量為65%,高於紅茶一般保留量50%。形成河紅茶滋味濃、強的特點。

水浸出物

農業部監測出的含量38.75%,遠遠高於“特技~一級”的中小葉工夫紅茶的水浸出物的標準值32%。該指標是河紅茶濃厚、濃醇的最直接原因。

胺基酸

河紅茶茶葉中游離胺基酸含量高達6.63%,一般茶葉只有2%~4%。故而形成河紅茶茶湯滋味“鮮爽”的品質特徵。

絕對健康的茶

河紅茶茶園絕對無任何農藥與化肥,同時,絕對不從其他的任何途徑採購茶葉。嚴格把控茶葉的生產環節綠色無污染。
河紅茶
採用竹炭烘焙技術。
國家質檢中心的監測中,河紅茶監測的13項農殘指標不僅僅是低於國家標準,而是全部為“0”。
過去有個諺語:河口茶市通天下,河紅幫茶師遍中國。”這是說河口茶市興盛,“河紅邦茶師”是我國制紅茶最早最強的一支技術隊伍。高薪聘請的制茶師傅,祖輩都是製作河紅茶的,充滿信心生產出純正的河紅茶,並通過制茶師傅帶出一大批河紅茶製作傳人,生產出更多更好的上品河紅茶。
西方人對通過河口輸出的武夷山紅茶,如此鍾情。福建省武夷山市搶先了一步,於2003年恢復了正山小種的生產,並於當年向國家質量監督總局對與鉛山縣緊鄰的三港、星村等地申報了原產地標記註冊。武夷市年產紅茶已有200多噸,國際市場供不應求。而同屬原產地的鉛山縣篁村、西坑、桐木卻晚了一步。所幸,紅茶鼻祖正山小種製作技藝還在鉛山縣。讓河紅茶重新叫響世界,任重而道遠。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