鈍齋記

《鈍齋記》是清朝方孝標的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鈍齋記
  • 作者:方孝標
  • 朝代:清
文章內容,註解,翻譯,作者簡介,

文章內容

由高會君子堂之東偏南折,有小廊,由廊得竹籬,由籬又東折入門,得古柏、榆各一,老桂三,雜卉數十。柏之蔭可覆庭,榆之蔭方半畝。蔭之中有屋凡四楹,中為小堂,左為室,右兩楹為齋,方子讀書地也,名曰“鈍齋”。
或曰:“何謂也?”曰:“不忘師教也。”“曷言乎師教?”曰:“余昔讀中秘書,實師武陵學士胡公此庵先生也。”先生時以理學倡教,長安賢士大夫從之者眾。余受業其門,先生器之。余嘗於僦居①葺老屋為齋,造先生,請名焉。先生不答,有間,與余說“吾與回言終日章”義②,曰:“回之不可及,不在不愚而在如愚。蓋回以不愚而如愚,故庶幾凡人以愚而如不愚,故去聖遠甚。”辭畢,余拜命曰:“有是夫,先生其即以‘愚’名余齋夫?”先生曰:“未也,子何利也?吾將以‘鈍’名子之齋也。”余再拜,受教而歸。遂名其齋。
自是二十餘年,患難奔走,或為齋,或不能為齋,而無時不奉“鈍齋”之名以周旋。今獲安居,奉親治蔬圃,韋弦之訓安敢忘③?
且嘗思夫“鈍”之義矣。鈍,遲也,不利也。《說文》謂字“從金從屯”。屯,邅也,為卦,以震遇坎,以動遇險,故不利④。金,堅物也;剛,德也,故以金制屯。此義也,非即余之入險而終濟乎險之道耶!……《傳》曰:“作《易》者,其有憂患乎!”此之謂也。然則以屯御金,又非即余之出險而不忘乎險之道耶!然則余安敢不始終其教以自警雲。

註解

①僦:租屋。
②孔子向顏回講授終日,顏回從不提出疑問,似愚。然考其言行,能申發夫子之教,故謂“不愚”。
③韋弦:指警戒、規勸。西門豹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於之性緩故佩弦以自急。
④屯:卦名,震下坎上。卦象是雷雨交加,故曰“不利”。邅:艱險難行。

翻譯

由高會君子堂的東面偏南轉彎,有小廊,廊邊有竹籬,從竹籬再向東轉進入門中,看到古柏、榆各一株,老桂三株,各種花卉數十種。柏樹的樹蔭可覆蓋庭院,榆樹的樹蔭大小約半畝。樹蔭之中有屋舍共四間,中間為小堂,左側為正室,右側兩間為書齋,這是方子讀書之地,給它取名叫“鈍齋”。
有人說:“啥意啊?”答:“不忘老師教導。”“為什麼提到師教?”答:“我當年在這裡讀書寫字,這裡其實是老師武陵學士胡公的住處啊。”先生當時用理學教導我們,長安跟從他的賢士大夫很多。我在他門下受教,先生重視我。我曾經租屋,後來修葺老屋作為書齋,拜訪先生,請他給書屋取名。先生不答,不久,對我說起“孔子給顏回講授學問,顏回看著就像一個笨蛋”這章的含義,說:“顏回之所以超出常人,不在於不笨而在於看起來像個笨蛋。大概是因為顏回憑藉不笨卻看起來像個笨蛋,因此也許凡人本來是笨人但看起來不笨,所以才遠遠不如聖人。”說完,我拜謝老師的教導說:“是這樣吧,先生就用‘愚’給我的書齋起名嗎?”先生說:“不是,你貪圖什麼呢?我將用‘鈍’給你的書齋起名。”我向老師拜了兩次,受教而歸。於是給書齋取這個名字。
此後二十餘年,我為生活奔波,有時研究學問,有時不能研究學問,無時無刻不奉行“鈍齋”之名來處世。現在得到安定的居所,奉養父母修理菜圃,哪裡敢忘記老師的訓戒?
我曾經思考那“鈍”的含義。鈍,意為遲,不利。《說文》對此字的解釋是“從金從屯”。屯就是邅,作為卦相,用震對付坎,用動應付險,所以不利。金是堅物;剛代表著德,所以用金克制屯。這個含義,不就是說我遭遇險境卻最終安然脫險的道理嗎!……《傳》說:“創作《易》的人,大概遭逢憂患吧!”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然而用屯對抗金,又不就是說我脫險後卻不忘經歷的險境嗎!這樣我哪裡敢不始終用老師的教導來自我警戒啊。

作者簡介

方孝標(1617一1697年),本名玄成,避康熙帝玄燁諱,以字行,別號樓岡,安徽桐城人。
方孝標青少年正值明末動亂之秋,十七歲隨父母遷居金陵。順治六年(1649年)進士,累宮至內弘文院侍讀學士,坐事流放寧古塔,後得釋。康熙二年(1663年)居揚州,後去杭州、福建。康熙九年入滇,仕吳三桂,為翰林承旨。據在滇、黔時所聞所見明末清初事,著《滇黔紀聞》。同邑戴名世若《南山集》,多采其言。
後戴名世被禍,並及孝標。時孝標已死,掘墓銼骨,親族坐死及流徙者甚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