鈍頂蹄蓋蕨,根狀莖直立,先端和葉柄基部密被褐色、線狀披針形的鱗片;葉簇生。能育葉長48-100厘米;葉柄長22-44厘米,基部直徑達4毫米,黑褐色,向上禾稈色,略被小形鱗片;葉片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28-54厘米,寬18-36厘米,先端略急狹縮,基部略變狹,二回羽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鈍頂蹄蓋蕨
- 拉丁學名:Athyrium obtusilimbum Ching
- 界:植物界
- 科:蹄蓋蕨科
- 屬:蹄蓋蕨屬
- 中國植物志:3(2):207
形態特徵,葉子形態,孢子形態,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命名來源:(中國蕨類植物孢子形態)[Acta Bot. Bor.-Occ. Sinica 6(1): 11. 1986]
葉子形態
急狹縮部以下有羽片7-9對,基部1-2對近對生,向上的互生,近平展或斜展,有短柄(長1-2毫米)或無柄,基部一對羽片略縮短,向基部變狹,中部的羽片狹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9-22厘米,寬2.8-4.8厘米,先端長漸尖或略呈尾狀,基部近對稱,上側截形與葉員並行,下側闊楔形,一回羽狀;小羽片10-25對,基部的近對生,向上的互生,平展,有短柄或無柄,狹長圓形,長1-2.5厘米,寬4-10毫米,鈍圓頭或急尖頭,基部較闊,上側近截形,有耳狀凸起與葉軸並行,下側闊楔形,下延,有時在羽軸上成狹翅,兩側銳裂達1/2;裂片4-9個,近方形,斜展,邊緣有2-3個小鋸齒;向上的各對羽片均與中部羽片同形逐漸縮小,其基部也不變狹。葉脈兩面可見,下面稍隆起,帶淡紫紅色,在裂片上分叉或為羽狀。葉乾後紙質,褐綠色,兩面無毛;葉軸和羽軸下面禾稈色,疏被小鱗片和短毛,上面有貼伏的鑽狀短硬刺。
孢子形態
孢子囊群圓腎形、彎鉤形、馬蹄形或長圓形,生於裂片基部上側小脈,每裂片1枚,在主脈兩側各排成1行;囊群蓋同形,褐色,膜質,邊緣有睫毛,宿存。孢子周壁表面無褶皺,有網狀紋飾,網眼大小不一。
生長環境
鈍頂蹄蓋蕨生長在海拔2 500-3 400米的雜木林或杜鵑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