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城遺址

釣魚城遺址

釣魚城遺址,位於重慶市合川區東城半島東北部海拔391.22米的釣魚山上。從公元1243年到1279年,南宋潼川府路合州軍民憑籍釣魚城天險,抵抗蒙、元軍隊36年。

釣魚城遺址具有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豐富的旅遊資源和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先後獲“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的遊覽勝地。2012年10月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3年5月入選《“十二五”期間重要大遺址名單》;2016年12月入選《大遺址保護“十三五”專項規劃》。包括釣魚城遺址在內的宋元山城遺址已向國家文物局申請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在釣魚城上,現存有總長8公里的城垣、8座城門,以及炮台、墩台、棧道、暗道出口、水軍碼頭、兵工作坊、武道衙門、軍營、較場、皇宮、天池、泉井等南宋軍事及生活設施遺址。

1996年11月20日,釣魚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釣魚城遺址
  • 投用時間:1243年(淳柘三年)
  • 所屬地區:今重慶市合川區
  • 級別批次: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批准文號 :國發〔1996〕47號 
  • 編號:55
  • 地理位置:今重慶市合川區東城半島東北部
  • 時代:南宋、元
  • 景點級別:AAAA級
地理位置,歷史沿革,文物遺存,綜述,遺址,題刻,發掘歷史,文物價值,古代軍事研究,歷史文化價值,旅遊價值,文物保護,參觀信息,交通線路,景區游線,

地理位置

釣魚城遺址位於中國重慶市合川區東城半島東北部海拔391.22米的釣魚山上,地理坐標為東經106°17′32″~106°19′22″,北緯29°59′30″~30°1′15″。其地當嘉陵江、渠江、涪江之口,控扼三江,為“巴蜀要衝”。
釣魚城古戰場遺址博物館

歷史沿革

釣魚山築城始於嘉熙四年(1240年),南宋四川安撫制置副使彭大雅修築重慶城時,派大尉甘閏於潼川府路合州釣魚山築寨,作為合州官民臨時避蒙古兵鋒之所。
淳柘三年(公元1243年),四川制置使兼知重慶府余玠,採納播州人離冉璡、冉璞謀,予釣魚山築城,並遷合州及石照縣治所于山上,作為重慶屏障,以抗蒙古軍的侵犯。釣魚城這個名字開始於此。
寶祐二年(公元1254年)七月,王堅知合州,調所屬石照、銅梁、巴川、漢初、赤水、五縣,計十七萬軍民又大修釣魚城.到景定四年(公元1263年),張珏知合州時,再次加修釣魚城。
從公元1243年到1279年,南宋潼川府路合州軍民在守將王堅、張珏的率領下,憑籍釣魚城天險,運用“以攻為守,主動出擊”、“耕戰結合,堅持抗戰”的戰略戰術,歷經大小戰鬥兩百餘次,抵禦了蒙、元精銳之師,實現了“控制交通大動脈——“嘉陵江”、“禁止蒙、元大軍出川通道”的戰略目標,創造了守城抗戰36年的戰績。
1259年,蒙哥汗(元憲宗)在御駕親征釣魚城之戰中戰死,導致了征戰南宋鄂州的忽必烈和進軍北非的旭烈兀大軍的全面回撤。
1996年11月20日,釣魚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2年10月,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2013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第二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文物遺存

綜述

在釣魚城上,現存有總長8公里的城垣、8座城門,以及炮台、墩台、棧道、暗道出口、水軍碼頭、兵工作坊、武道衙門、軍營、較場、皇宮、天池、泉井等南宋軍事及生活設施遺址;有遠古遺蹟釣魚台、唐代懸空臥佛、千佛崖、彌勒站佛、800年古桂樹、天泉洞、薄刀嶺、三龜石、護國寺、忠義祠、三聖岩、魚城煙雨、魚山八景等名勝古蹟;還有文天祥、劉克莊、楊慎、陳毅、郭沫若、周谷城、張愛萍、劉白羽等歷代名家的吟詠以及蔣中正、何應欽、張治中等國民黨軍政要人的摩崖題記。

遺址

鎮西門
鎮西門是釣魚城8座城門之一。該城門構築於西城小山堡的懸崖之上,當年釣魚城軍民曾施以棧道出入。在釣魚城36年抵抗戰爭中,樓高地險、易守難攻的鎮西門阻止了蒙、元精銳的數十次進攻,起到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重要作用。現在的鎮西門,由宋代的基礎、清代的牆體、現代的雉堞和城樓構成。
南水軍碼頭遺址
南水軍碼頭遺址東、西長400餘米,南北最寬處70.2米。整座碼頭由泊船港灣和平台式江防陣地兩大部分構成。位於西側的江防陣地系利用岸邊坡地,進行人工平整後填加粘土碎石逐層夯築,再於外部砌築護坡條石擋牆加固而成。共有石砌擋牆3組共16道,形成對應的層層平台。各層平台上除有炮台、礌石堆等遺蹟外,還有排水溝渠和上山石級大道,使其整座碼頭具備了鞏固江防和提供後勤保障的獨特功能。
“護國名山”石坊
“護國名山”石坊面闊7米,高8米,四柱三門三樓,仿木結構的梁、枋、斗拱俱全。該石坊的前後分別有“護國名山”、“護國禪林”的楷書題額,字大徑尺,結構謹嚴。史料記載,該石坊為清代道光年間,護國寺住持山元和尚集資興建,橫額系他親筆所書。現在的護國名山石坊是1986年底恢復重建的。
飛來寺
飛來寺始建於1945年秋季,得名於寺中的“飛來佛”。所謂“飛來佛”,即唐代鑿造在釣魚山上,今“古釣魚城”摩崖題刻處的彌勒佛造像。1944年7月,因連月大雨而發生岩崩,這尊站佛造像就連同岩石由山頂坍塌而下,跌落於此,由於該造像仍然站立,仿佛從天飛來,州人故於翌年捐資建立了飛來寺。2010年,隨著釣魚城前山始關門片區環境整治工程啟動,飛來寺得以重修一新。

題刻

北宋石曼卿“佛號”題刻
在護國寺前釣魚台右下側離地表2.16米的岩壁上。面西。摩崖高3.4米,寬2.6米,面積8.84平方米。上有楷書、線刻“三尊”(即:阿彌陀佛、釋迦佛、彌勒佛)佛號3行共12字。文曰,“無量壽佛、釋迦文佛、彌勒尊佛”。每字高0.8米,寬0.7米,為北宋著名文學家石曼卿手書。原本刻在釣魚山江對岸的龜山寺內。南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合州知州丁覺以墨本出示石照縣尉文燾,文燾遂糾工刻於此處。該佛號摩崖筆力遒勁,法度森嚴,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它與“一臥千古”摩崖和“釣魚城”摩崖,並稱為釣魚城“摩崖三絕”。
釣魚城遺址
南宋王休“一臥千古”題刻
在懸空臥佛西側離地表2.4米的峭壁上。刻於南宋紹興元年至淳祐元年(1131—1237年)。摩崖高0.74米,寬2.73米,面積2.02平方米。字徑0.65米。楷書、陰刻。落款曰:采亭王休書。該題刻筆力雄健,氣勢非凡,令觀者無不為之讚嘆。
南宋王休“山人足魚”題刻
“山人足魚”題刻在千佛岩右壁米距地表2.8米的峭壁上。刻於南宋紹興元年至淳祐元年(1131)—1237年)。題刻面南,高0.7米,寬2.7米,面積1.89平方米。字徑0.6米。楷書,陰刻。落款曰:采亭書。該題刻筆勢純熟,蒼勁有力,無論在書法和雕鑿技藝上都堪稱上乘之作。
釣魚城遺址
清代沈懷瑗“釣魚城”題刻
“釣魚城”題刻現存於護國門外,山道右側離地表2.2米處的峭壁上。摩崖高0.96米,寬2.4米,面積2.3平方米。“釣魚城”每字字徑0.7米。楷書。兩側有記曰:“清乾隆庚子(即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孟春”、“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紹興縣)沈懷瑗書”、“僧一清泐石。”
沈懷瑗時任合州州同。其人喜吟詠,尤工書法。“釣魚城”題刻再現了作者“筆鋒俊逸酣沉,使轉有致”的神韻。
郭沫若摩崖詩
郭沫若摩崖詩在城南護國門外徐瀾摩崖詩右側距地表3米的山崖上。刻於1991年7月。題刻面南,高7米,寬5米,面積35平方米,字徑0.3米。
釣魚城遺址
1942年6月3日,郭沫若在北碚管理局局長盧子英的陪同下專程到釣魚城考察,隨後寫成《釣魚台訪古·華國英撰重建忠義祠碑》一文,原載於是年8月出版的《說文月刊》第3卷第7期,後收錄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沫若文集》第12卷中。1942年,正值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郭沫若在文中讚頌了王堅、張珏等守城英雄的忠勇堅貞,對清末合州知州陳大文將開城降元的王立及其熊耳夫人同祀於忠義祠中之舉表示了極大的憤慨。這首詩即為文中抒懷之作。

發掘歷史

2006年至2015年,重慶市文物考古所先後對石照縣衙遺址、西北外城地道、西市民居、南水軍碼頭、出奇門、北一字城、南外城東、西一字城及“九口鍋”遺址、范家堰遺址等進行了搶救性考古調查與重點發掘。為最大限度地保存釣魚城遺址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重慶市文物考古所還與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進行密切合作,開展了環境考古研究工作。水軍碼頭、一字城牆遺址的清理試掘除採用GPS對文物點精確定位、測繪之外,還運用了航拍及三維掃描技術,在確保了文物的原真性的同時,力求以最大限度復原遺址所處的大環境。
2006年5月,重慶市文物考古所對位於釣魚城西北外城馬鞍山麓西的北外城地道進行了搶救性清理髮掘。該地道為蒙(元)軍隊為攻克釣魚城,從城外由北向南開鑿的一條直逼城下的地下通道。
釣魚城遺址
2006年10月至12月,重慶市文物考古所對釣魚城南外城東、西一字城中段遺址進行了搶救性清理髮掘。通過這次考古發掘,證實了釣魚城南外城東、西一字城存在,以及當年二冉、王堅和張珏曾先後三次修築釣魚城的歷史真實。
2008年7月至10月,重慶市文物考古所對釣魚城南外城東一字城、出奇門遺址進行了搶救性清理髮掘,出土了清代異地修築在東一字城牆中段的小東門遺址。
2008年9月至12月,重慶市文物考古所對釣魚城南外城東一字城南段及水軍碼頭進行了搶救性清理髮掘。東一字城南段城牆直抵嘉陵江邊,長約120米,寬14.3米,平均高度約8米。城牆南端的西側,即釣魚城水軍的戰船停泊處。
釣魚城遺址
2010年2月,重慶市文物考古所對宋代南水軍碼頭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南水軍碼頭遺址總建築面積8000餘平方米。考古發現有石砌擋牆3組共16道,形成對應的層層平台。各層平台上有炮台、礌石堆等遺蹟和排水溝渠、上山石級大道,整座碼頭具備了鞏固江防和提供後勤保障的獨特功能。
2011年3月,重慶市文物考古所在南外城西一字城牆中段與上山旅遊便道交匯處清理髮掘出了南宋時期的始關門遺址。該遺址正西向,面積約20平方米,南距嘉陵江約122米,中心地理坐標為北緯30°00′12.1″,東106°18′25.5″,高程約209米。
2011年5月,重慶市文物考古所在南外城東一字城牆的中段清理髮掘出了南宋時期的小東門遺址。該遺址面積約20平方米,中心地理坐標為北緯30°00′03.2″,東經106°18′54.9″,高程約259米,方向94°。
2011年5至6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重慶市文物考古所對地處釣魚城西岩上的“九口鍋”遺址進行了發掘,出土唐代建築遺址1處、南宋建築群遺址2處。
釣魚城遺址
九口鍋
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重慶市文物考古所對南外城西一字城牆上段進行了搶救性發掘。該段遺址位於薄刀嶺南側,地勢陡險。這次發掘出土了城牆、石級和炮台,再現了南外城西一字城上段這一相對獨立的重點防禦體系的宏偉規模。
2013年10月起,在位於釣魚城西部二級階地之上的范家堰遺址開展了考古發掘工作。目前已揭露遺蹟主要為兩座殘高近6米的宋代大型高台建築基址、排水系統、道路、石砌拱券頂建築等附屬設施,以及陶瓷器、鐵器、銅錢及板瓦、柱礎等建築構件。初步調查發現有城牆、大型院落建築、高台基址群等重要遺蹟,並與已發現的南一字城西城牆上段有密切聯繫。
釣魚城遺址

文物價值

古代軍事研究

釣魚城地形的天然優勢,具備攻守兼備、易守難攻的軍事價值。在冷兵器時代,釣魚城是整個山城防禦體系的中心。從遺址考察來看,釣魚城打破了中國古代“以交圈閉合”修築城池的傳統方式,構成了江防要塞與山城結合、內城與外城結合、墾田積粟與長期戰守結合、補給通道與藏兵運兵暗道結合的山城防禦體系。外城築在懸崖峭壁之上,城牆由條石壘成,內城有大片田地和四季不絕的豐富水源,周圍山麓也有許多可耕田地,使釣魚城具備了長期堅守的必要地理條件及依靠天險、易守難攻的特點。釣魚城依靠天然地形優勢開創的防禦體系及作戰謀略是中國傳統軍事哲學、軍事智慧的完美呈現,對於現代軍事理論與實踐具有研究價值和借鑑意義。

歷史文化價值

自轟轟烈烈的釣魚城保衛戰之後,雖經百年風雨,遊覽者更眾,百姓建祠修廟以祀,文人吟詩作文以頌,憑弔英烈,托古抒懷。歷代歌詠合川釣魚城保衛戰的詩文資料有其特別的文化意義。
一是詩史互證,甚或以詩補史。對於魚城保衛戰的一些歷史問題,因資料的欠缺,頗多爭議,而詩文資料可作歷史考證之重要參考,詩史互參。如因治史者為尊者諱,《元史》中無王堅的本傳,僅在《宋史·理宗》等中有零星記載。上個世紀50 年代發現、原存於釣魚城護國寺西千手觀音刻像旁、現移存於釣魚城博物館中的“王堅紀功碑”,則具有極其珍貴的歷史價值。儘管殘碑上只有61 字可辨認,,對王堅的評價更能代表南宋時人之評。
二是表現出重民族氣節的傳統儒家文化特徵。歷代詩文述評魚城之戰多熱烈禮讚英烈所表現的錚錚鐵骨和民族氣節,文天祥、朱奐、華國英、陳毅、郭沫若等人即多從傳統文化中漢家氣節的角度立論,只是各自的側重點不同而已。

旅遊價值

釣魚城具有鑑賞風光與考古旅遊完美合一的文化旅遊價值釣魚城珍貴的歷史價值、不可多得的軍事研究價值,以及長期積累所形成的厚重的文化底蘊,鑄就其獨有的旅遊價值。釣魚城遺址歷史內涵豐富,不僅僅是享譽中外的宋朝抗擊蒙古鐵騎的“釣魚城之戰”主戰場,有城垣、水軍碼頭等南宋軍事及生活設施遺存;還有晚唐、元、清三代大型建築遺址、石刻也現身在此。唐代懸空臥佛、八百年古桂樹、魚城八景等名勝景觀,展現出了“戰、雄、險、奇、秀、幽、古”的特殊風貌。其中釣魚山擁有峰頂白雲,嘉陵縈帶,天池夜月,古洞流泉,沙灘響雨,赤壁文光,東谷睛霞,西市晚煙等魚城八景,都是稀缺的自然遺產資源。周邊還有佛教禪宗文化聖地二佛寺,佛道並存的宗教聖地龍多山等眾多風景名勝,形成獨特的旅遊資源。
釣魚城是現代人了解古代戰爭、築城以及軍事生活等的現實載體,同時其自然風光也成為文化旅遊的熱點。

文物保護

自20世紀50年代初期釣魚城遺址的保護、管理工作啟動起,遺產本體的維修保護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初期(1952-1966年):一是合川縣政協組織文物普查小組,對釣魚城遺址的地面文物、自然環境、歷史、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調查,並對遺址區的文物進行登記、編號;二是對遺址範圍內的古建築、摩崖石刻開展小規模的維修保護,如修葺忠義祠、護國寺建築屋面,將歷代碑碣適當集中保存,開鑿摩崖石刻區排水溝槽,治理各文物點水害等。
中期(1977-2002年):主要維修項目包括:一是遺址搶救性維修工程,修復護國門至新東門和南外城始關門總長1000米的城牆、跑馬道,護國寺片區4口天池;維修南水軍碼頭、飛檐洞暗道石級、上天梯棧道、忠義祠、護國寺;重建始關門門洞、護國門城樓、新東門城樓古軍營5棟營房和校場。二是摩崖石刻病害治理工程,主要採用傳統工藝和現代科研成果對摩崖石刻病害進行治理,主要工作有重建王堅紀功碑保護亭、三聖岩摩崖造像窟檐、安置龕窟護欄;對石刻進行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調查,開溝引導地表水、砌牆堵截地下水治理石刻水害。三是遺址危岩滑坡加固工程,1997年釣魚城管理處委託中國文物研究所對釣魚城遺址的危岩滑坡進行了勘察,並就釣魚台插竿石、緘南澗水岩、孤佛岩、滴水岩危岩和始關門滑坡編制了加固方案,1998年由遼寧有色101地質礦業勘察公司完成加固工程。
近期(2003-2010年):這個階段遺產本體的維修保護內容主要有:2005年委託瀋陽故宮古建築有限公司完成護國寺、忠義祠搶救性維修;2006年中國對外建設總公司重慶分公司完成西城王堅紀功碑亭、薄刀嶺襟帶閣搶救性維修;2008年由杭州市文物古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完成石照縣衙維修保護;2009年由重慶易誠建築工程公司、重慶市恭州文物保護有限公司分別完成釣魚城西北段1378米城牆、跑馬道修繕保護和釣魚城護國門、始關門搶險維修;2009-2010年,由重慶市文物考古所對南水軍碼頭、南一字城遺址進行科學保護。

參觀信息

交通線路

一、重慶到合川城區
(1)從重慶江北機場到合川城區,乘計程車大約一個小時。
(2)可以坐火車,從重慶北站到合川站下車即可。從重慶北站到合川站一天有14個車次。
(3)可以坐大巴車,從重慶的沙坪壩、菜園壩、龍頭寺、南坪、陳家坪汽車站均有到合川的汽車。
二、合川城區到釣魚城風景區
1.城市公交:可乘坐602或603路公車到釣魚城。
2.城市計程車:合川城區到釣魚城,約十分鐘車程。

景區游線

A線(遊覽時間2小時)
1.(起點)釣魚城南水軍碼頭(釣魚城標誌牆) →2.休息長廊→3.始關門及“護國名山”石牌坊→4.飛來寺→5.陳毅摩崖詩及前人題刻→6.半山居小憩點→7.郭沫若摩崖詩及“釣魚城”題刻→8.護國門→9.宋街購物區→10.校場遺址→11.古軍營遺址“博物館基本陳列”→12.護國寺→13.釣魚台→14.懸空臥佛→15.千佛崖→16.三聖岩→17.王堅紀功碑(遊覽結束經奇勝門出景區)
B線(遊覽時間3小時)
1.(起點)釣魚城南水軍碼頭(釣魚城標誌牆)→2.休息長廊→3.始關門及“護國名山”石牌坊→4.飛來寺→5.陳毅摩崖詩及前人題刻→6.半山居小憩點→7.郭沫若摩崖詩及“釣魚城”題刻→8.護國門→9.蔣中正等人題刻→10.觀景台→11.飛檐洞→12.東新門→13.宋街購物區→14.校場遺址→15.古軍營遺址“博物館基本陳列”→16.石照縣衙→17.“獨釣中原”石牌坊→18.護國寺→19.忠義祠→20.釣魚台→21.懸空臥佛→22.千佛崖→23.三聖岩→24.王堅紀功碑(遊覽結束經奇勝門出景區)
C線(遊覽時間4小時)
1.(起點)釣魚城南水軍碼頭(釣魚城標誌牆)→2.休息長廊→3.始關門及“護國名山”石牌坊→4.飛來寺→5.陳毅摩崖詩及前人題刻→6.半山居小憩點→7.郭沫若摩崖詩及“釣魚城”題刻→8.護國門→9.蔣中正等人題刻→10.觀景台→11.飛檐洞→12. 東新門→13.宋街購物區→14.校場遺址→15.古軍營遺址“博物館基本陳列”→16.石照縣衙→17.“獨釣中原”石牌坊→18.護國寺→19.忠義祠→20.釣魚台→21.懸空臥佛→22.千佛崖→23.三聖岩→24.上天梯→25.九口鍋遺址→26.王堅紀功碑→27.薄刀嶺→28.西市古街→29.鎮西門→30.大天池→31.奇勝門(遊覽結束經奇勝門出景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