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台遺址

釣魚台遺址

釣魚台遺址,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曉林鄉店頭村,村西1500米的沙河東岸有一土丘,俗稱“釣魚台”,占地面積7萬平方米,此遺址為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時期遺址。

釣魚台遺址南北長380米,東西長180米,台中間相對高度為8.4米,文化層厚度為0.3米至1.8米,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釣魚台遺址為掌握新石器時代人類的生活狀況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2006年5月25日,釣魚台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釣魚台遺址
  • 地理位置: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曉林鄉店頭村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7萬平方米
  • 保護級別: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Ⅰ-7
  • 時代:新石器時代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歷史文化,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時期,釣魚台遺址已人定居生活,並出現了陶器。
釣魚台遺址釣魚台遺址
1950年,釣魚台遺址被當地民眾發現。
1997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保定市文物管理所、曲陽縣文物管理所聯合對釣魚台遺址進行課題發掘,發掘面積300餘平方米,初步認定是古代人定居生活的建築遺蹟。

遺址特點

釣魚台遺址位於曲陽縣曉林鄉店頭村1500米的沙河東岸,為一高台,俗稱“釣魚台”,南北長380米,東西長180米,遺址面積約7萬平方米,台中間相對高度為8.4米,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該遺址發掘部分回填,西南由於河水沖刷形成斷崖,遺址地表大部闢為農田,保存基本完好,此遺址為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時期遺址。
釣魚台遺址釣魚台遺址

文物遺存

1997年,釣魚台遺址發掘300餘平方米,第一層為耕土層,第二層為文化層,厚度為0.3米至1.8米,土質為灰褐色。從該層發現有面積2-20平方米大小不等的14個不規則圓形灰坑,並存有半地穴式建築遺蹟及灶坑、火炕,炕三面壁上有燒烤痕跡。
釣魚台遺址文化層遺物種類豐富,有陶器、石器、骨器、角器等,尤以陶器為多,陶器以彩陶為主。釣魚台遺址與廟底溝類型比較相似,可視為廟底溝類型向太行山東麓地區傳播的一支。器形有缽、盆、碗、大口罐、小口瓶等;陶器多是泥制紅陶和灰褐陶,另有沙質粗紅陶。泥制紅陶多施彩繪,部分表面磨光;灰褐陶質粗,表面布有連弧狀細繩紋。彩繪以黑色居多,兼用棕紅色;紋飾以植物葉紋變體組織為主,有弧形三角圓點、半月形、幾何形等紋飾,而圖案的結構往往是弧形三角兩兩相向或相背,側旁、中間或繪直線或無紋,以幾個弧形三角或半月形組成的上下左右相稱或對頂的紋樣也不少,其次還有少量的方格紋、帶紋等。其中彩繪的胎是紅色和灰色,陶質堅硬細膩,紅胎的塗黑色彩繪,灰褐胎的塗棕色,彩陶片有的里表磨光,有的只表面磨光,可以看出手制的痕跡,其發現的彩陶罐口的花紋形制是小口大腹罐,口沿成寬平面,帶斜條形彩紋和中原河南陝縣廟底溝彩陶文化相同。

研究價值

釣魚台遺址為於研究河北仰韶文化提供了歷史資料,為掌握新石器時代人類的生活狀況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保護措施

1982年,釣魚台遺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5月25日,釣魚台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遺址自基點向北至斷崖60米,向西至沙河岸斷崖60米,向南至斷崖160米,向東至榮臻渠西岸23米。建設控制地帶:以重點保護區邊線為基點,東外擴34米至榮臻渠東崖,南外擴100至土路,北外擴34米至匯洪閘,西到沙河。
2017年8月7日,保定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保定市主體功能區負面清單》,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2013年5月28日頒布的《河北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冀政函[2013]70號)規定,釣魚台遺址被規劃為保定市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

歷史文化

曲陽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早在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時期,曲陽就出現了陶器,至商周時期制陶已獲很大發展。到隋朝(公元581年-618年),曲陽開始燒制粗瓷,至唐代(公元618年-907年),便有白瓷生產,到北宋(公元969年-1127年)時期達到鼎盛,是宋代五大官窯之一定窯所在地。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釣魚台遺址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曉林鄉店頭村。
釣魚台遺址
門票
釣魚台遺址免費。
開放時間
釣魚台遺址開放時間為全天。
交通信息
途經釣魚台遺址的公交線路有曲陽公交102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