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橋景區位於黃山西部,面積1655公傾,南起雲門溪上的續古橋,北至伏牛嶺,東起雲際、石人二峰,西至雙河口畔。景區以釣橋庵為中心,釣橋庵位於石人峰下,白雲、白門兩溪匯合處,海拔610米,釣橋庵又名白雲庵,明前為道院,清康熙間改為佛庵,後沿用地名至今。庵周圍景致清幽,峰巒疊峙,松石爭奇,層竹鋪翠,溪流環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釣橋景區
- 地理位置:安徽省黃山市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景點級別:國家AAAAA級景區
結構,景觀,
結構
釣橋處於黃山岩體的西側邊緣及接觸帶部位,似斑狀花崗岩形成的峭壁如削、奇石嶙峋的峰巒地貌。西側外接觸帶太平花崗岩閃長岩體,風化後地勢相對低緩,構成西出去焦村通道。
釣橋景區以釣橋為中,從庵北懸浦橋,沿西海白雲峽谷拓展。依山就勢,鑿石為階,遇河、谷架橋,形成磴道,直至天海海心亭,形成路長7.5公里,高差千餘米,有石階5530級:沿途有大小景觀16處;別具匠心,造型各異的橋涵10座,沿途奇松、怪石、飛瀑、流泉等奇妙景點60多處。
景觀
白雲景區集松、石、泉於一體,獨具黃山山水之勝。白雲溪水流充沛,瀑潭相接,溪畔有懸瀑10餘處,潺潺流水,如同琴音;雨後水涌,急流奔騰,聲震山谷;山水迸瀉,形成飛瀑,懸垂如練,濺珠噴玉。從雲外峰巔曲折而下的巨大瀑布,仰望不見首,垂懸百餘米。山高水長,源寬瀑大,濤聲如雷,終年不涸,人稱“黃山第一瀑”。來自天海、西海和九龍峰三溪之水匯合——“三河口”,激流滾滾,河口有橋,名“三溪橋”,置身橋上,可觀奇峰異水等景。飛瀑懸垂沖刷成潭,潭多待名,惟“雙龍潭”最大,約有400平方米,水深5米以上;“鯊魚潭”狹深,寬不足1米,長卻20餘米,水深難測。橫跨溪上共有8座小橋,造型不同,典雅別致。沿磴道過“一線天”後,有一座高10餘米的石柱,尖頭、細腿、大肚皮,身著長“袍”,腰微微向前彎曲,似在用力攀登高峰。當雲霧纏繞時,恰似“仙人飄海”。這組巧石,就是在西海排雲樓前眺望的“仙人踩高蹺”。視點不同,景物也在不斷變化中。自然變化。步仙橋飛架在兩峰間,相距雖只有6米,但成90度平行矗立,人行其上,如有騰空凌雲,在谷中行雲穿霧,仿佛置身天際,更有飄然欲仙之感,不知天上人間,立於橋上向下俯視,是深不見底的萬丈峽谷,林木茂密,遍布奇石,時有雲霧飄過;極目遠望,峰石如筍,萬般奇景,盡收眼底;抬頭仰視,天柱並立,似雙劍合璧,鋒鍔刺天;轉身向南,近山有一精美石亭,與奇松巧石,相映成趣,過步仙橋,穿越石洞,橋頭是觀景台,視野豁然開闊,奇峰、怪石、瀑布、溪流盡收眼帘,右下方的“仙人踩高蹺”等景,更是一覽無餘。步仙橋從取景選址到人造天工,絕妙巧奇。人行橋上,如凌雲行空,似人間仙境,真“步仙橋”也。白雲溪兩側,峰石如筍,天柱並立,奇松巧石,琳琅滿目。黃山植物園是利用天海景觀奇特、氣候特殊的自然條件而創建的高山植物園,在20公頃的園中,除保留完好近千種原生植物資源外,又引進優質高寒物種集研究與觀賞、保護原生種與引進優質種相結合、相統一,取得成功。黃山杜鵑、天女花等奇花異草,翠綠欲滴;黃山松高大挺拔,虬枝橫伸;石床峰壁如刀削千仞。這是昔日被稱為神秘難測的“魔鬼峽谷”,而今成為人們回歸自然、享受自然的最佳去處。199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吉姆·桑塞爾博士專程來黃山考察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時,曾被這沿途自然奇景所陶醉。在步仙橋觀景台上,他仰石長思,流連忘返,得出了科學考察結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