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特定穴位的理論與臨床

針灸特定穴位的理論與臨床

《針灸特定穴位的理論與臨床》是一本趙吉平編寫,由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在1998年出版的書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針灸特定穴位的理論與臨床
  • 出版社: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ISBN:750233012
  • 作者:趙吉平
圖書信息,內容介紹,目錄,

圖書信息

書名:針灸特定穴位的理論與臨床
圖書編號:1295668
出版社: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定價:32.0
ISBN:750233012
作者:趙吉平
出版日期:1998-06-01
版次:1
開本:大16開

內容介紹

本書主要包括概述,理論基礎,臨床套用,現代研究等內容.其中,對於各類特定穴的理論闡述和臨床套用概述是本書的特點

目錄

第一章 五輸穴
第一節 五輸穴總論
一、概述
二、內容及分布排列
三、理論基礎
(一)含義
(二)五輸穴與陰陽五行的配合
四、臨床套用
(一)診斷
(二)治療
(三)配穴方法
第二節 五輸穴各論
一、手太陰肺經五輸穴
1. 少商
2. 魚際
3. 太淵
4. 經渠
5. 尺澤
二、手少陰心經五輸穴
1. 少沖
2. 少府
3. 神門
4. 靈道
5. 少海
三、手厥陰心包經五輸穴
1. 中沖
2. 勞宮
3. 大陵
4. 間使
5. 曲澤
四、手陽明大腸經五輸穴
1. 商陽
2. 二間
3. 三間
4. 陽溪
5. 曲池
五、手太陽小腸經五輸穴
1. 少澤
2. 前谷
3. 後溪
4. 陽穀
5. 小海
六、手少陽三焦經五輸穴
1. 關沖
2. 液門
3. 中渚
4. 支溝
5. 天井
七、足陽明胃經五輸穴
1. 厲兌
2. 內庭
3. 陷谷
4. 解溪
5. 足三里
八、足太陽膀胱經五輸穴
1. 至陰
2. 足通谷
3. 束骨
4. 崑崙
5. 委中
九、足少陽膽經五輸穴
1. 足竅陰
2. 俠溪
3. 足臨泣
4. 陽輔
5. 陽陵泉
十、足太陰脾經五輸穴
1. 隱白
2. 大都
3. 太白
4. 商丘
5. 陰陵泉
十一、足少陰腎經五輸穴
1. 湧泉
2. 然谷
3. 太溪
4. 復溜
5. 陰谷
十二、足厥陰肝經五輸穴
1. 大敦
2. 行間
3. 太沖
4. 中封
5. 曲泉
第二章 原穴
第一節 原穴總論
一、概述
二、理論基礎
三、臨床套用
(一)診斷
(二)治療
(三)配穴方法
四、現代研究
第二節 原穴各論
1. 太淵
2. 合谷
3. 沖陽
4. 太白
5. 神門
6. 腕骨
7. 京骨
8. 太溪
9. 大陵
10. 陽池
11. 丘墟
12. 太沖
第三章 絡穴
第一節 絡穴總論
一、概述
二、理論基礎
(一)絡脈的循行、作用
(二)絡脈的病候
三、臨床套用
(一)治療
(二)配穴方法
四、現代研究
第二節 絡穴各論
1. 列缺
2. 偏歷
3. 豐隆
4. 公孫
5. 通里
6. 支正
7. 飛揚
8. 大鐘
9. 內關
10. 外關
11. 光明
12. 蠡溝
13. 鳩尾
14. 長強
15. 大包
第四章 俞、募穴
第一節 俞、募穴總論
一、概述
二、位置及取穴方法
(一)背俞穴
(二)募穴
三、理論基礎
(一)背俞穴的理論基礎
(二)募穴的理論基礎
四、臨床套用
(一)診斷
(二)治療
(三)配穴方法
五、現代研究
第二節 背俞穴各論
1. 肺俞
2. 厥陰俞
3. 心俞
4. 肝俞
5. 膽俞
6. 脾俞
7. 胃俞
8. 三焦俞
9. 腎俞
10. 大腸俞
11. 小腸俞
12. 膀胱俞
第三節 募穴各論
1. 中府
2. 膻中
3. 巨闕
4. 期門
5. 日月
6. 章門
7. 中脘
8. 石門
9. 京門
10. 天樞
11. 關元
12. 中極
第五章 郄穴
第一節 郄穴總論
一、概述
二、臨床套用
(一)診斷
(二)治療
(三)配穴方法
三、現代研究
第二節 郄穴各論
1. 孔最
2. 溫溜
3. 梁丘
4. 地機
5. 陰郄
6. 養老
7. 金門
8. 水泉
9. 郄門
10. 會宗
11. 外丘
12. 中都
13. 築賓
14. 陽交
15. 交信
16. 跗陽
第六章 八會穴
第一節 八會穴總論
一、概述
二、理論基礎及臨床套用
(一)髒會章門
(二)腑會中脘
(三)氣會膻中
(四)血會膈俞
(五)筋會陽陵泉
(六)脈會太淵
(七)骨會大杼
(八)髓會絕骨
第二節 八會穴各論
1. 章門
2. 中脘
3. 膻中
4. 膈俞
5. 陽陵泉
6. 太淵
7. 大杼
8. 懸鐘
第七章 下合穴
第一節 下合穴總論
一、概述
二、分布特點及理論根據
三、臨床套用
(一)診斷
(二)治療
(三)配穴方法
第二節 下合穴各論
1. 上巨虛
2. 下巨虛
3. 委陽
4. 足三里
5. 委中
6. 陽陵泉
第八章 八脈交會穴
第一節 八脈交會穴總論
一、概述
二、理論基礎
(一)八脈交會穴與奇經八脈的交通途徑
(二)八脈交會穴的相合關係及會合途徑
三、臨床套用
(一)主治作用
(二)治療病證
(三)配穴方法
第二節 八脈交會穴各論
1. 公孫
2. 內關
3. 足臨泣
4. 外關
5. 列缺
6. 照海
7. 後溪
8. 申脈
第九章 交會穴
第一節 交會穴總論
一、概述
二、數量及分布特點
三、交會穴的意義
四、臨床套用
第二節 交會穴各論
1. 肩NFDDB
2. 迎香
3. 承泣
4. 地倉
5. 下關
6. 頭維
7. 人迎
8. 三陰交
9. 大橫
10. 顴
11. 聽宮
12. 睛明
13. 風門
14. 肓俞
15. 翳風
16. 絲竹空
17. 瞳子
18. 懸顱
19. 頭竅陰
20. 本神
21. 頭臨泣
22. 目窗
23. 風池
24. 肩井
25. 帶脈
26. 環跳
27. 會陰
28. 天突
29. 廉泉
30. 命門
31. 大椎
32. 風府
33. 啞門
34. 百會
35. 神庭
36. 水溝
37. 齦交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