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入門歌訣(第2版)-名醫世紀傳媒

針灸入門歌訣(第2版)-名醫世紀傳媒

《針灸入門歌訣(第2版)-名醫世紀傳媒》是2018年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大偉、李軍華。

基本介紹

  • 書名:針灸入門歌訣(第2版)-名醫世紀傳媒
  • 作者:張大偉
  • 出版社: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 ISBN:978753497852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簡要介紹了針灸的概念、主治病症、近治作用、遠治作用、特殊作用及腧穴分類等基礎知識,詳細介紹了腧穴的取穴定位、刺灸方法,同時還介紹了特定穴的定義、內容、分布規律、臨床套用等。為了方便記憶,每個穴位後配有一首助學歌訣。全書有插圖200餘幅,書末附腧穴索引。本書內容科學實用,取穴準確,圖文並茂,突出了助學歌訣的易記性,可供全科醫師、醫學院校學生及中醫愛好者閱讀參考。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腧穴的治療作用  
一、近治作用  
二、遠治作用  
三、特殊作用  
第二章 穴位的定位法  
一、骨度分寸定位法  
二、解剖標誌定位法  
三、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四、簡便取穴法  
第三章 人體經穴  
一、十四經經穴  
(一)手太陰肺經經穴  
1.中府  
2.雲門  
3.天府  
4.俠白  
5.尺澤  
6.孔最  
7.列缺  
8.經渠  
9.太淵  
10.魚際  
11.少商  
(二)手陽明大腸經經穴  
1.商陽  
2.二間  
3.三間  
4.合谷  
5.陽溪  
6.偏歷  
7.溫溜  
8.下廉  
9.上廉  
10.手三里  
11.曲池  
12.肘髎  
13.手五里  
14.臂臑  
15.肩髃  
16.巨骨  
17.天鼎  
18.扶突  
19.口禾髎  
20.迎香  
(三)足陽明胃經經穴  
1.承泣  
2.四白  
3.巨髎  
4.地倉  
5.大迎  
6.頰車  
7.下關  
8.頭維  
9.人迎  
10.水突  
11.氣舍  
12.缺盆  
13.氣戶  
14.庫房  
15.屋翳  
16.膺窗  
17.乳中  
18.乳根  
19.不容  
20.承滿  
21.梁門  
22.關門  
23.太乙  
24.滑肉門  
25.天樞  
26.外陵  
27.大巨  
28.水道  
29.歸來  
30.氣沖  
31.髀關  
32.伏兔  
33.陰市  
34.梁丘  
35.犢鼻  
36.足三里  
37.上巨虛  
38.條口  
39.下巨虛  
40.豐隆  
41.解溪  
42.沖陽  
43.陷谷  
44.內庭  
45.厲兌  
(四)足太陰脾經經穴  
1.隱白  
2.大都  
3.太白  
4.公孫  
5.商丘  
6.三陰交  
7.漏谷  
8.地機  
9.陰陵泉  
10.血海  
11.箕門  
12.沖門  
13.府舍  
14.腹結  
15.大橫  
16.腹哀  
17.食竇  
18.天溪  
19.胸鄉  
20.周榮  
21.大包  
(五)手少陰心經經穴  
1.極泉  
2.青靈  
3.少海  
4.靈道  
5.通里  
6.陰郄  
7.神門  
8.少府  
9.少沖  
(六)手太陽小腸經經穴  
1.少澤  
2.前谷  
3.後溪  
4.腕骨  
5.陽穀  
6.養老  
7.支正  
8.小海  
9.肩貞  
10.臑俞  
11.天宗  
12.秉風  
13.曲垣  
14.肩外俞  
15.肩中俞  
16.天窗  
17.天容  
18.顴髎  
19.聽宮  
(七)足太陽膀胱經經穴  
1.睛明  
2.攢竹  
3.眉沖  
4.曲差  
5.五處  
6.承光  
7.通天  
8.絡卻  
9.玉枕  
10.天柱  
11.大杼  
12.風門  
13.肺俞  
14.厥陰俞  
15.心俞  
16.督俞  
17.膈俞  
18.肝俞  
19.膽俞  
20.脾俞  
21.胃俞  
22.三焦俞  
23.腎俞  
24.氣海俞  
25.大腸俞  
26.關元俞  
27.小腸俞  
28.膀胱俞  
29.中膂俞  
30.白環俞  
31.上髎  
32.次髎  
33.中髎  
34.下髎  
35.會陽  
36.承扶  
37.殷門  
38.浮郄  
39.委陽  
40.委中  
41.附分  
42.魄戶  
43.膏肓  
44.神堂  
45.  
46.膈關  
47.魂門  
48.陽綱  
49.意舍  
50.胃倉  
51.肓門  
52.志室  
53.胞肓  
54.秩邊  
55.合陽  
56.承筋  
57.承山  
58.飛揚  
59.跗陽  
60.崑崙  
61.仆參  
62.申脈  
63.金門  
64.京骨  
65.束骨  
66.足通谷  
67.至陰  
(八)足少陰腎經經穴  
1.湧泉  
2.然谷  
3.太溪  
4.大鐘  
5.水泉  
6.照海  
7.復溜  
8.交信  
9.築賓  
10.陰谷  
11.橫骨  
12.大赫  
13.氣穴  
14.四滿  
15.中注  
16.肓俞  
17.商曲  
18.石關  
19.陰都  
20.腹通谷  
21.幽門  
22.步廊  
23.神封  
24.靈墟  
25.神藏  
26.彧中  
27.俞府  
(九)手厥陰心包經經穴  
1.天池  
2.天泉  
3.曲澤  
4.郄門  
5.間使  
6.內關  
7.大陵  
8.勞宮  
9.中沖  
(十)手少陽三焦經經穴  
1.關沖  
2.液門  
3.中渚  
4.陽池  
5.外關  
6.支溝  
7.會宗  
8.三陽絡  
9.四瀆  
10.天井  
11.清泠淵  
12.消濼  
13.臑會  
14.肩髎  
15.天髎  
16.天牗  
17.翳風  
18.瘛脈  
19.顱息  
20.角孫  
21.耳門  
22.耳和髎  
23.絲竹空  
(十一)足少陽膽經經穴  
1.瞳子髎  
2.聽會  
3.上關  
4.頷厭  
5.懸顱  
6.懸厘  
7.曲鬢  
8.率谷  
9.天沖  
10.浮白  
11.頭竅陰  
12.完骨  
13.本神  
14.陽白  
15.頭臨泣  
16.目窗  
17.正營  
18.承靈  
19.腦空  
20.風池  
21.肩井  
22.淵腋  
23.輒筋  
24.日月  
25.京門  
26.帶脈  
27.五樞  
28.維道  
29.居髎  
30.環跳  
31.風市  
32.中瀆  
33.膝陽關  
34.陽陵泉  
35.陽交  
36.外丘  
37.光明  
38.陽輔  
39.懸鐘  
40.丘墟  
41.足臨泣  
42.地五會  
43.俠溪  
44.足竅陰  
(十二)足厥陰肝經經穴  
1.大敦  
2.行間  
3.太沖  
4.中封  
5.蠡溝  
6.中都  
7.膝關  
8.曲泉  
9.陰包  
10.足五里  
11.陰廉  
12.急脈  
13.章門  
14.期門  
(十三)督脈經穴  
1.長強  
2.腰俞  
3.腰陽關  
4.命門  
5.懸樞  
6.脊中  
7.中樞  
8.筋縮  
9.至陽  
10.靈台  
11.神道  
12.身柱  
13.陶道  
14.大椎  
15.啞門  
16.風府  
17.腦戶  
18.強間  
19.後頂  
20.百會  
21.前頂  
22.囟會  
23.上星  
24.神庭  
25.素髎  
26.水溝  
27.兌端  
28.齦交  
(十四)任脈經穴  
1.會陰  
2.曲骨  
3.中極  
4.關元  
5.石門  
6.氣海  
7.陰交  
8.神闕  
9.水分  
10.下脘  
11.建里  
12.中脘  
13.上脘  
14.巨闕  
15.鳩尾  
16.中庭  
17.膻中  
18.玉堂  
19.紫宮  
20.華蓋  
21.璇璣  
22.天突  
23.廉泉  
24.承漿  
二、經外奇穴  
(一)頭頸部經外穴  
1.四神聰  
2.當陽  
3.印堂  
4.魚腰  
5.球後  
6.上迎香  
7.太陽  
8.耳尖  
9.翳明  
10.內迎香  
11.聚泉  
12.海泉  
13.金津  
14.玉液  
15.頸百勞  
(二)胸腹部經外穴  
子宮  
(三)背腰部經外穴  
1.定喘  
2.夾脊  
3.胃脘下俞  
4.痞根  
5.下極俞  
6.十七椎  
7.腰奇  
8.腰眼  
9.腰宜  
(四)上肢部經外穴  
1.肘尖  
2.二白  
3.中泉  
4.中魁  
5.大骨空  
6.小骨空  
7.腰痛點  
8.外勞宮  
9.八邪  
10.四縫  
11.十宣  
(五)下肢部經外穴  
1.髖骨  
2.鶴頂  
3.內膝眼  
4.膝眼  
5.闌尾  
6.百蟲窩  
7.膽囊  
8.外踝尖  
9.內踝尖  
10.八風  
11.氣端  
12.獨陰  
三、穴位中的特定穴  
(一)五輸穴  
(二)原穴  
(三)絡穴  
(四)背俞穴  
(五)募穴  
(六)八會穴  
(七)郄穴  
(八)下合穴  
(九)八脈交會穴  
(十)交會穴  
第四章 常見疾病及常見症狀的
治療  
一、內科疾病治療  
1.支氣管炎  
2.支氣管哮喘  
3.肺炎  
4.急性胃炎  
5.慢性胃炎  
6.胃下垂  
7.胃擴張  
8.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9.胃酸過多  
10.胃酸缺乏  
11.急性胃腸炎  
12.急性腸炎  
13.慢性腸炎  
14.腸痙攣  
15.慢性肝炎  
16.高血壓  
17.低血壓  
18.心律失常  
19.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
心臟病  
20.風濕性心臟病  
21.心臟神經官能症  
22.無脈症  
23.急性腎小球腎炎  
24.腎盂腎炎  
25.慢性腎小球腎炎  
26.單純性甲狀腺腫  
27.甲狀腺功能亢進  
28.貧血  
29.三叉神經痛  
30.中風后遺症  
31.面肌痙攣  
32.面神經麻痹  
33.截癱  
34.多神經炎  
35.癲癇  
36.神經衰弱  
37.肋間神經痛  
38.精神分裂症  
39.癔症  
二、外科疾病治療  
1.丹毒  
2.癰疽  
3.瘰癧  
4.疔瘡  
5.急性乳腺炎  
6.膽石症  
7.膽囊炎  
8.膽道蛔蟲症  
9.闌尾炎  
10.急性腸梗阻  
11.急性胰腺炎  
12.術後腸麻痹  
13.膀胱炎  
14.泌尿繫結石  
15.尿瀦留  
16.尿道炎  
17.前列腺炎  
18.脫肛  
19.痔  
20.顳頜關節炎  
21.頸椎病  
22.落枕  
23.腕關節痛  
24.足跟、足底痛  
25.網球肘  
26.肩周炎  
27.腰椎間盤突出症  
28.坐骨神經痛  
29.腓腸肌痙攣  
30.扭傷  
31.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32.破傷風  
三、婦產科疾病治療  
1.閉經  
2.月經過多  
3.崩漏  
4.痛經  
5.白帶  
6.妊娠嘔吐  
7.胎位不正  
8.滯產  
9.產後血崩  
10.胎盤滯留  
11.引產  
12.乳少  
13.產後腹痛  
14.盆腔炎  
15.子宮脫垂  
四、兒科疾病治療  
1.小兒營養不良  
2.鵝口瘡  
3.喉炎、氣管炎、支氣管炎  
4.小兒驚風  
5.小兒腸炎  
6.腦發育不全、腦炎後
遺症  
五、五官科疾病治療  
1.角膜炎  
2.上瞼下垂  
3.結膜炎  
4.瞼緣炎  
5.冷淚  
6.視神經炎、視神經萎縮  
7.虹膜睫狀體炎  
8.青光眼  
9.白內障  
10.視網膜炎  
11.近視  
12.鼻炎、鼻竇炎  
13.急性中耳炎  
14.梅尼埃病(耳源性
眩暈)  
15.牙痛  
16.急性扁桃體炎  
17.梅核氣  
18.聲帶麻痹  
六、皮膚科疾病治療  
1.痤瘡  
2.神經性皮炎  
3.蕁麻疹  
4.濕疹  
5.帶狀皰疹  
6.銀屑病  
7.斑禿  
8.皮膚瘙癢症  
9.外陰瘙癢  
七、傳染病治療  
1.流行性感冒  
2.腮腺炎  
3.百日咳  
4.瘧疾  
5.細菌性痢疾  
6.病毒性肝炎  
7.肺結核  
八、急症治療  
1.休克  
2.昏厥  
3.昏迷脫證  
4.昏迷閉證  
5.中暑  
6.溺水  
7.暈車暈船  
8.電擊  
9.食物中毒  
10.一氧化碳中毒  
九、常見症狀的治療  
1.眩暈  
2.耳鳴  
3.頭痛  
4.耳聾  
5.失眠  
6.嗜睡  
7.熱證  
8.無汗  
9.多汗  
10.咳嗽  
11.失音  
12.呃逆  
13.消化不良  
14.流涎  
15.嘔吐  
16.泄瀉  
17.便秘  
18.胃脘痛  
19.腹痛  
20.黃疸  
21.消渴  
22.脅痛  
23.胸痹  
24.驚悸  
25.咯血  
26.嘔血  
27.尿血  
28.痹證  
29.痿病  
30.腰痛  
31.水腫  
32.淋證  
33.癃閉  
34.遺尿  
35.遺精  
36.陽痿  
附錄  
十四經脈穴位主治分部示意圖  
一、十四經脈腧穴主治分部示意圖(頭顱側面圖)  
二、十四經脈腧穴主治分部示意圖(軀幹正面圖)  
三、十四經脈腧穴主治分部示意圖(軀幹背面圖)  
四、十四經脈腧穴主治分部示意圖(軀幹側面圖)  
五、十四經脈腧穴主治分部示意圖(上肢內側部)  
六、十四經脈腧穴主治分部示意圖(上肢外側部)  
七、十四經脈腧穴主治分部示意圖(下肢後面部)  
八、十四經脈腧穴主治分部示意圖(下肢前面部)  
九、十四經脈腧穴主治分部示意圖(下肢內側部)  
十、十四經脈腧穴主治分部示意圖(下肢外側部)  
穴名拼音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