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刀頸椎病

針刀療法
針刀療法是指以針刀為工具,結合中醫針灸理論與現代外科手術操作方法,參照生物力學、西醫的生理學,解剖學及人體電生理線路等學說,用於臨床治療各類疾病的一種醫療體系。
主要簡介
針刀療法又稱小針刀療法,是指以針刀為工具,結合中醫針灸理論與現代外科手術操作方法,參照生物力學、西醫的生理學,解剖學及人體電生理線路等學說,用於臨床治療各類疾病的一種醫療體系。
針刀療法所採用的針刀是一種融合中醫針灸用針與手術刀功能的新型醫療器械,外觀具有針和刀的雙重特性。基本形狀與針灸類似而略粗,前端針尖部位為一扁平刀刃,寬0.8毫米。針刀既可以像針灸用針一樣刺進體內達到針灸的效果,又能在體內起到切割,剝離,松解等手術刀功能。
針刀療法有適應症
針刀療法在臨床上主要針對治療慢性軟組織損傷所致的頸椎病、頸肩痛、腰腿痛(包括腰肌勞損、腰椎管狹窄、骨質增生症等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腱鞘炎、跟骨痛/網球肘、各種關節韌帶損傷、以及因扭挫傷、骨傷、擠壓傷、肌肉注射、手術等引起的局部軟組織長久性疼痛;此外,對風濕類風濕、慢性支氣管炎、股骨頭壞死、強直性脊柱炎、痙攣性腦癱、青少年O型腿(羅圈腿)、X型腿、臀肌攣縮、胃腸功能紊亂、慢性胃炎、胃潰瘍、結腸炎、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多種疑難雜症也有獨特的療效。
針刀療法特點
前國家衛生部長張文康部長的對針刀的評語,將針刀療法的特點歸納為四個字:簡(單)、便(利)、廉(價)、(靈)驗,生動地體現了針刀療法的特色及優點。針刀療法是一種閉合性手術,與針灸相似,不流血、恢復快、無疤痕、無後遺症,立竿見影、標本兼治、一勞永逸。
利用針刀療法治療頸椎病
1、頸椎病的病因、症狀及治療
首先我們需要對頸椎病的病因及病理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徵,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徵、頸椎間盤脫出症等疾病的總稱。頸椎病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因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迫,引發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徵。頸椎病多表現為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性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如椎節失穩、鬆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及繼發性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並引起各種各樣症狀和體徵。
頸椎病的主要症狀表現為頭、頸、肩、背、手臂酸痛,頸脖子僵硬,活動受限;部分患者伴有頭暈,重者噁心嘔吐,臥床不起,少數可見眩暈,猝倒;有的患者一側面部發熱,出汗異常,肩背部沉重感,上肢無力,手指發麻,肢體皮膚感覺減退;另一些病人下肢無力,行走不穩,雙腳麻木,行走時有踏棉花的感覺。
當頸椎病累及交感神經時可出現頭暈、頭痛、視力模糊,雙眼發脹、發乾、雙目無法張開、耳鳴、耳堵、平衡失調、心動過速、心慌,胸部緊朿感,有的甚至出現胃腸脹氣等症狀。如果疾病久治不愈,會引起心理傷害,產生失眠、煩躁、發怒、焦慮、憂鬱等症狀。
1、 慢性勞損頸椎長期超限負荷引起的慢性損傷,主要由長期睡姿不良、工作姿勢不良及長時間上網、遊戲、打麻將等不良生活習慣所致;
2、 頭頸部外傷頭頸部遭受過外傷與頸椎病的產生及加劇有明顯關聯,不同部位、程度的外傷在頸椎病發展的不同階段會產生不同影響;
3、 頸部炎症頸部有急性和慢性感染時,尤其是咽喉部炎症可直接刺激鄰近的肌肉和韌帶,致使韌帶鬆弛,肌張力減低,椎節內外平衡失調,加速和促進退變的發生和發展;
傳統上,治療頸椎病的方法主要有藥物鎮痛、頸椎牽引療法、頸椎制動、理療、推拿按摩、針灸和穴位封閉等療法,雖然對緩解症狀有一定的效果,但並不能改變導致頸椎病的頸椎強行性退變,無法徹底根治,極易導致頸椎病的復發。
2、針刀療法的治療頸椎病機理
針刀療法運用針刀在各類慢性頸椎病的軟組織病變部位對粘連、疤痕、攣縮進行閉合性松解分離;通過松解組織粘連、消除硬結條索、減輕組織壓力、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加快水腫吸收、解除血管神經卡壓,實現治療目的。針刀是一種根治性手術,治療後只要注意保養,頸椎不再勞損便不會復發。
針刀醫學的理論認為:頸椎發病的根本原因是頸椎部位維護關節穩定的椎周軟組織(肌肉韌帶等)受到急慢性損傷後引起動態平衡失調,由此而造成頸椎部位生物力學平衡失調。其主要發病機制如下:
軟組織的急慢性損傷引起組織間的疤痕、粘連以及攣縮,可刺激、卡壓穿行其間的血管、神經而引起症狀;另一方面,粘連、攣縮的椎周組織可牽拉所附著的椎骨,導致力平衡失調,引起頸椎椎體的整體或局部發生位移而產生骨關節的微小移位;與此同時,這種骨關節的微小移位會使頸椎的生理力線發生偏移,椎體各部位承受的應力會發生改變,在人體自我代償機製作用下導致骨質增生的發生,這種病理性的骨關節微小移位和變性的軟組織會壓迫、卡壓周圍的頸部神經、血管、脊髓,從而產生一系列頸椎病臨床症狀。
針刀閉合手術一方面可針對椎周軟組織病灶內的疤痕、粘連和攣縮進行松解、剝離以重新恢復椎周軟組織的動態平衡,另一方面在此基礎上根據頸椎X片所提示的骨關節病理改變,用針刀醫學手法進行精確矯正,恢復頸椎的生理力學平衡。
3、針刀對頸椎病的局部治療和整體治療
目前針刀治療頸椎病有2種主要的治療方法:一種是以壓痛點為治療部位的局部治療,為大部分臨床針刀醫生所套用;一種是頸椎病的病理構架為治療點的整體治療,只有張天民教授(創始人)和他的學生崔清國主任等人使用。
壓痛點的針刀治療只是局部的治療,對緩解疼痛有效果,但要治癒頸椎病,必須根據疾病的病理機制,從點——線——面進行全面治療。依據頸椎病的網狀病理構架,我們設計了“T”形針刀整體松解術治療頸椎病。這種術式設計的基礎是根據頸椎病時,頸部弓弦力學系統的形態學改變所形成的網路狀的病理構架, T形橫線針刀操作既松解了附著於枕骨上項線周圍的項韌帶的止點、斜方肌的起點、頭棘肌止點、頭半棘肌的止點、頭最長肌的止點以及胸鎖乳突肌的後側止點,同時又松解了枕骨下項線周圍的椎枕肌的起止點;T形豎線針刀操作既松解了頸深筋膜,又松解了椎枕肌起點,項韌帶起點,頭夾肌起點,斜方肌的起點,頸夾肌等肌肉起點。
4、針刀療法治療頸椎病的關鍵和要點
針刀治療頸椎、腰椎疾病的關鍵在於松解椎周病變的軟組織,除了針刀的運用,醫師的經驗和手法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治療效果。針刀療法對頸椎病的治療效果中,針刀的功用占70%,而手法整脊、適當用藥則占30%,一名合格的針刀醫師必須精通中醫經絡理論和手術操作方法,才能有效運用針刀對病變部位進行整體松解。
針刀療法治療頸椎病的要點
(一)、肌型頸椎病:針刀主要松解肩胛提肌,C2棘突旁,或頸固定肌群(頭、頸夾肌、頭、頸半棘肌。用針刀斜刺術效果好,且安全無痛。
(二)、動脈型頸椎病:針刀主要松解椎枕肌、腱弓、環枕後膜,C2關節囊;
(三)、神經根型頸椎病:針刀主要松解斜角肌、固定肌群、項韌帶及頸背筋膜等;
(四)、脊髓型頸頸椎病:針刀主要松解頸固定肌群、項韌帶、某一壓迫節段關節囊、並輔以動態牽引、營養神經藥、擴血管藥;
(五)、交感型頸椎病:針刀主要松解斜角肌或針刀觸激星狀神經節。
5、針刀療法治療頸椎病的優勢
直擊病變部位,綜合治療、標本兼治,絕不復發;
無創無痛,療程短、見效快、效果徹底;
不需要打封閉或配合推拿,安全有效、費用低廉。
針刀名醫:
朱漢章
針刀醫學創始人、奠基人、學術帶頭人、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中國傳統手法研究會 副理事長。中國中醫藥學會針刀醫學會 主任委員、中國骨傷科學會 常務理事、中國高等醫學院校骨傷研究會 常務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 理 事、澳大利亞針刀醫學會 名譽理事長、美國科學院創傷應激專家委員、馬來西亞中醫學會 顧 問會 委 員、全美國骨傷學會 名譽會長、美國加州針灸執照醫師工會 顧問、北京中醫藥大學針刀醫學研究教育中心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創立了針刀醫學。
張天民
針刀醫學創始人朱漢章親傳弟子。針刀醫學帶頭人,張天民教授現任中國針灸學會微創針刀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聯合會針刀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湖北中醫藥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
崔清國
針刀醫學帶頭人張天民親傳弟子。現任中國針灸學會微創針刀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北針灸學會針刀專業委員會委員,武漢市中醫學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在針刀治療頸椎病、腰椎病、O型腿X型腿、臀肌攣縮等學科方面獨樹一幟,頗有建樹。曾多次參與參與編寫《針刀臨床治療學》《頸椎病的針刀治療與康復》《常見皮膚科與整形外科疾病針刀治療與康復》,以第一副主編編寫《針刀治療頭頸部疾病》、《痙攣性腦癱針刀治療與康復》、第三副主編編寫《脊柱側彎針刀治療與康復》,參與《針刀醫學大型系列視聽教材》20集的拍攝與製作。公開發錶針刀醫學論文10餘篇。有著湖北針刀針刀名醫的美譽。
針刀療法治療頸椎病的注意事項
1、針刀療法是在非直視下進行操作治療,如果對人體解剖特別是局部解剖不熟悉,手法不當,容易造成損傷,因此醫生必須做到熟悉欲刺激穴位深部的解剖知識,以提高操作的準確性和提高療效。
2、選穴一定要準確,即選擇阿是穴作為治療點的一定要找準痛點的中心進針,進針時保持垂直(非痛點取穴可以靈活選擇進針方式),如偏斜進針易在深部錯離病變部位,易損傷非病變組織。
3、注意無茵操作,特別是做深部治療,重要關節如膝、髖、肘、頸等部位的關節深處切割時尤當注意。必要時可在局部蓋無菌洞巾,或在無菌手術室內進行。對於身體的其它部位只要注意無菌操作便可。
4、針刀進針法要速而捷,這樣可以減輕進針帶來的疼痛。在深部進行鏟剝、橫剝、縱剝等法剝離操作時,手法宜輕,不然會加重疼痛,甚或損傷周圍的組織。在關節處做縱向切剝時,注意不要損傷或切斷韌帶、肌腱等。
5、術後對某些創傷不太重的治療點可以做局部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和防止術後出血粘連。
6、對於部分病例短期療效很好,1-2個月後或更長一些時間,疼痛復發,又恢復原來疾病狀態,尤其是負荷較大的部位如膝關節、肩肘關節、腰部等。應注意下述因素:病人的習慣性生活、走路姿式、工作姿式等造成復發;手術解除了局部粘連,但術後創面因缺乏局部運動而造成粘連;局部再次遭受風、寒、濕邪的侵襲所致。因此,生活起居尤當特別注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