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齒(中國古代族名)

金齒(中國古代族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金齒”是中國古代族名,一般指泰族的先民,後來進而擴大作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齒
  • 別稱:金齒蠻、金齒夷、金齒人
  • 族屬:泰族的先民
歷史,民俗,地名,

歷史

“金齒”即“金齒蠻”、“金齒夷”、“金齒人”。
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隨蒙古大軍抵達永昌時,看到當地人“皆用金飾齒,別言之,每人齒上用金作套,如齒形,套於齒上,上下皆然”(《馬可·波羅行記》)。波斯國拉斯持丁所著《史記彙編》中說:“金齒人以金套包牙齒。”元人李京所著的《雲南志略》說:“金裹兩齒謂之金齒蠻。”
金齒除用作族名外,還擴大作地名。大蒙古國征服大理國後,於公元1261年設“金齒等處安撫司”、招撫瀾滄江以西地區各部。公元1267年,大蒙古國分雲南為五大部:合剌章、鴨赤、赤科、金齒、茶罕章,金齒即其中之一。公元1286年,元朝(原大蒙古國)又設“大理金齒等處宣撫司”(後升級為“大理金齒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以金齒作為行政區域名稱,一延續到明代中葉,金齒形成較大的政治、軍事力量,成為雲南地區的主要民族。

民俗

“金齒”是指把牙齒染成金色。傣族自古有染齒的習慣,元朝時期稱傣族為“白夷”,因染齒之俗,也被稱作“金齒白夷”,《元史·地理志四》載:“ 中統初,金齒白夷諸酋各遣子弟朝貢。”
“金齒”與嚼檳榔的嗜好有關,泰族習慣嚼檳榔護齒、提神,把檳榔的果子切成薄片,配上石灰、旱菸絲,用生長在熱帶雨林下的一種草質藤本植物蘆子的葉片包裹,放進嘴裡咀嚼。沒有檳榔就采一些含有鞣酸的嫩樹葉代替。檳榔果子和那些替代植物咀嚼後有鮮紅色的汁液,能把染黑的牙齒再染成紫黑色、泛出金色。

地名

元朝指“金齒白夷”聚居地,曾設立“金齒等處安撫司”、“大理金齒等處宣撫司”、“大理金齒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等地方行政機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