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這裡有秀麗的山水,典雅的園林,深厚的文化底蘊。金閶區位於古城區和新區之間,金閶區教育文體局屬於區政府的一個職能部門,是區級教育文體行政機構,下設黨政辦公室、教育科、工會、團委、少工委、教研室、教科室、計財科、督導室、社區教育辦公室、電教中心等職能部門,管理全區教育部門辦的國小、幼稚園。目前全區公辦國小14所,282個教學班,11002名小學生;股份制民辦國小1所,16個教學班,401名學生。獲批准流動人口子弟學校6所。各類幼稚園21所,,;1所特殊教育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閶區教育文體局
- 幼兒:4674名
- 智殘學生:92名
- 教學班:135個
全區共有省級實驗國小2所----金閶區實驗國小、三元實驗國小;省級實驗幼稚園2所----閶西實驗幼稚園、彩香幼稚園;省級模範學校1所----培智學校;蘇州市常規管理示範學校9所。我區75%的學校為省市級優質學校。全區現有教師922人,學歷達標率已為100%,其中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占58%,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教師占83%。
教育文體局歷來重視青年校長的選拔和培養,全區各校40歲以下的校級以上幹部14名,已占到幹部總數的47%。這支年輕的校長隊伍教育理念新,開拓意識強,有闖勁,能創新;有方法,善管理;有精力,講貢獻。為金閶教育的新老交替、平穩過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更為金閶教育的加快發展贏得了先機,積蓄了後勁。
教育文體局一貫重視四項培訓工作。黨校主抓黨員、支委、校長培訓,突出辦學理念的更新,辦學規劃的制定和實施,青年校長管理能力的提高;教研室主抓教導主任培訓,強化教育教學管理,並和教科室聯手抓好“青藍工程”,兼顧教學能力和理論素養的同步發展,注意發揮了參與人員的自主性;計財室主抓總務主任培訓,以服務為宗旨,以提高后勤管理能力為主要內容;教研室教師進修輔導站協同各校認真抓了全員培訓,對45歲以下教師進行綜合素質考核、教育現代化技術培訓考核、國語培訓考核、新課程培訓、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培訓等等,整體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2001年全面啟動的新課程改革實驗,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經歷了全員培訓、重點突破、全面推開三個階段,抓住一年級起步、省實驗國小示範、重點學科突破三個主要環節,在理念和行為之間架起了一座多層次的立交橋。目前已形成了區實小“小班化教育”、三元實小“大閱讀教學”、山塘中心“引導自學”、彩香實小“數學教學”、城西中心“科普教育”、閶西幼稚園“幼兒科學啟蒙教育”和培智學校的“分流分層個別化教育”等各具鮮明特點的教育特色。教育科研不僅使全區學校的辦學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與提高,而且為一大批青年教師提供了鍛鍊的機會,搭建了成長的舞台,使他們很脫穎而出,成為金閶教育的中堅力量。
我區擁有省特級教師3名、省級學科帶頭人1名、市名教師2名、市名校長2名、市“十傑校長”3名及各科大市級學科帶頭人、學術帶頭人20多名,市“雙十佳”15名。另外獲全國級優秀教師稱號的有9人次,獲省級先進稱號的有44人次。教師的成長促進了全區教育質量的全面提高,全區除合格率均達到預定指標外,學生參加全國級、省、市各類競賽頻頻獲獎,屢創佳績。
近年來,教育文體局制定了“以現代教育技術為突破口,加大教育科研力度,迅速強占教育制高點”的教育戰略,提出了“以信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的構想,多渠道籌措資金,共投入2911萬元,用於擴大校園面積,改善辦學條件,改造薄弱學校,增添教學設備。與此同時,還大力實施教育信息化工程,以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全區所有的學校完成了寬頻接入,建成了校園網,使全區教育信息化建設進程又邁上了一個新台階。目前,全區國小幼稚園配備計算機生機比為1:7.8,新建計算機機房10個,網路教室18個,網路活動室9個,語音教室13個,多媒體演示室11個,閉路電視系統6個。現代化設施已在各校落戶安家,大力提升了各校教育現代化的實施水平。
全區的民眾文化工作也開展得蓬蓬勃勃,通過組織活動、開辦培訓班、指導業餘團隊來提高和方法全區民眾的文化生活。2003年6月成立了“手拉手”民眾藝術團,把全區的文化藝術資源整合起來形成品牌,有力地推動了民眾文化發展。目前全區建有國家級全民健身工程3個、省級全民健身工程1個、省級全民健身工程點26個、市級全民健身工程點8個。一支由200多名專兼職人員組成的社會體育指導隊隊伍活躍在健身愛好者當中,成為民眾性精神文明的“亮點”。
近年來,金閶教育文化體育的發展在創建特色上狠下工夫,形成了以“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為標誌的社區教育特色,金閶社區教育通過“八五”至“十五”十五年的發展,已經確立了在全國的地位,實現了“江蘇領先、全國知名”的預設目標。2005年全國社區、成教工作現場交流會在我區召開,金閶社區教育的發展得到了教育部、省教育廳及其他省市領導的充分肯定。“十五”期間我們出台了學習型社區的評估方案,建設了學習型社區8個,建立了現代農民教育培訓中心,實施了“教育券”制度,為流動人口和失地農民技術培訓提供各種教育機會。同時,我們還加強了對民工子女學校的管理,現經批辦的民工子弟學校有6所,在校學生達4000多人。我們通過培訓、對口支教、加強業務管理等措施,提高他們的辦學水平,為外來民工子女撐起一片藍天,共同沐浴黨和政府的陽光雨露。同時也形成以小班化教育為標誌的優質教育特色;以培智分流教育為標誌的特殊教育個體化特色;以校校通、區域網路為標誌的基礎教育信息化特色;以民辦幼兒教育集團化為標誌的學前教育多元化辦學特色;以“手拉手”民眾藝術團為載體的全民文化特色。全區先後獲得了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省特殊教育先進區、省幼兒教育先進區、省“創文明校風樹師表形象”先進集體、省青少年教育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o:p>
“十五”期間,金閶教育在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方面有了質的飛躍,校務公開、教代會制度、家長委員會等民主制度的建設得到了落實。2004年,根據教育現代化發展的需要,組建了三大教育聯合體,實施了校長聯席會議制度、學校中層幹部競聘上崗制度、骨幹教師交流制度、校本教研製度等一系列改革。為了加強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力量,學校成立了黨支部,聯合體成立了黨總支,堅強有力地保障了各項制度改革有效順利地進行。
“十五”期間,金閶教育以“加強基礎教育、提升優質教育、發展特殊教育、構建終身教育”為戰略目標,致力於創建一流學校,培養一流教師,儲備一流基礎教育人才,區域教育的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2004年8月通過了“江蘇省教育現代化區”的市級驗收,同年12月通過了省政府“雙高普九”專項督導,2005年2月通過了“全國社區教育示範區”的省級驗收,金閶教育開始步入省、市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先進行列。
目前,金閶區教育文體局堅持依法治教,促進學校均衡發展,不斷深化素質教育,積極實施課程改革,著力豐富民眾文化生活,以團結奮進,務實創新,與時俱進的現代精神,深厚金閶教育與文化的底蘊,昂首闊步向更高、更新的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