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開英(1902年10月16日-1999年5月8日),字公弢,浙江省吳興縣南洵鎮人,為中國石油工業人士,為1960年代台灣石化工業發展的催生者。曾主持玉門油廠,成為“中國石油事業的先驅和煉油的第一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開影英
- 別名:公弢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02年10月16日
- 逝世日期:1999年5月8日
- 籍貫:浙江省吳興縣南洵鎮
簡介,事跡,背景,家世及求學,主持沁園燃料研究室,臨危受命,主持玉門油廠,主持中油公司,
簡介
1945年,對日抗戰結束後,金開英先生奉命擔任台灣石油事業接管委員會主任委員,來台灣接收日本人所有關於石油生產、煉製與營運相關設備。當時外商對當時國內石油市場有極大興趣,因此金開英先生與少數有識之士密商後,建議政府於1946年6月1日,於上海成立中國石油公司,金開英先生則擔任協理,負責製造與材料業務。1948年末,大陸局勢逆轉,金開英先生奉命來台部署。至1949年初將公司遷來台北。其後接任總經理,至1961年卸任。
先生對人才之培植亦不遺餘力,為台灣石油與石化界培植英才無數,如胡新南、李達海、詹紹啟、姚恆修、虞德麟、董世芬、陳耀生等大老。
事跡
背景
我國石油煉製工業的主要創建人,他的前半生在大陸,主持玉門油廠,成為“中國石油事業的先驅和煉油的第一人”。他的後半生在台灣,主持“中油”公司,成為“台灣石油事業的創始人和經濟起飛的功勳人物”。
1937年11月20日,國民政府通電中外,遷都重慶。12月13日,南京陷落。半壁河山淪陷敵手,日寇的鐵蹄踐踏著神州大地,中華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時刻。
歷史學家在定論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說這是場為資源而戰的戰爭。美國當代著名學者丹尼爾·耶金在他那部享譽世界的巨著《石油·金錢·權力》一書中,更坦直地說,是為石油而戰。石油,成了一個國家國力和戰爭能力的重要參數。
當時中國的燃料油基本上依賴進口。抗戰全面爆發後,日軍封鎖了中國沿海的港口,洋油一時斷絕,中日兩國軍隊的力量出現了更大的差距。
為了解決燃料的不足,大後方的人民想盡了一切辦法。為了供應前方燃料,國營私營企業掀起了一陣大辦酒精廠的熱潮,以酒精替代汽油。大西南相繼建造了62座酒精廠,但由於質量不高,對發動機的腐蝕非常嚴重。一方面是國外的汽油進不來,而以酒精替代汽油又不理想;另一方面是國內的桐油因無法外銷而大量積壓。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試圖謀求動力油料自給,欲以西南之桐油提煉汽油,著手組建植物油提煉動力油料廠。
危難之際,人才成了關鍵因素,誰能挑起這項重擔?人們想到了剛從歐洲考察回國的地質調查所沁園燃料研究室主任——金開英。
家世及求學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金開英(字公 )出生在江南水鄉——浙江省湖州府南潯鎮的一個富商家庭。南潯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鎮,清末至民初因蠶絲業而富甲天下,形成了“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黃狗”的富商群體,富可敵國,是我國資本主義萌芽的重要發生地。
金開英的曾祖竹庭公(金桐)就是南潯的“八牛”之一,他會講“洋涇浜”英語,1842年上海開埠後,在滬做“絲通事”,並開設了“協隆”絲號經營南潯的“輯里湖絲”。因為他誠信經營,與人為善,很快便成了當地有名的富戶,人稱“小金山”。金開英的祖父沁園公(金燾)在繼承並擴大家業的同時,醉心西學,且極其重視子女的教育。幾個兒女在接受了傳統的儒家教育之後,又開風氣之先,遠赴英國留學,故其子孫皆能於中西文化怡然相習,可謂人才輩出。到了民國初年,金家已享譽藝林,金開英的父親金東溪(金紹堂)、四叔金西崖(金紹坊)是著名的竹刻家,大伯金北樓(金城)是民初北方畫壇的領袖人物,姑母金陶陶(金章)、堂兄金潛庵(金開藩)也親炙藝事,表弟王世襄後來更是成了享譽四海的收藏鑑定大家,一門風雅。
1924年,金開英自清華學校畢業,公費入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深造。由於其在清華後四年的高等科主修的是經濟,但他的興趣偏好理工,所以赴美後即改習化工,並直接入大學三年級攻讀。當時赴美留學的學生多半前往東海岸大學,去西部的較少;而他的父親東溪先生則建議他入西部的威斯康辛。一方面是因為當時金開英有一個表兄王世富(王世襄之長兄)也在威斯康辛讀書,彼此可有個照應;更重要的目的是,東溪先生希望兒子能夠熟諳這一後起區域的情況和經驗,以圖回國後可更好地為國效力。三年後,金開英自威斯康辛大學取得了理學士學位,當年即學成歸國。
他回國後一時間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就去北京的一所美國學校教化學,又在北平大學教授工業化學,如是大約一年時間,對就業環境不是十分滿意。由於當時清華公費留學的期限是五年,金開英只用了三年,所以尚有餘額可用,於是他自備旅費,再度赴美留學。此次入的是紐約哥倫比亞大學,仍習化工。
主持沁園燃料研究室
在哥倫比亞期間,金開英從J·J·Morgan教授專攻燃料研究,兩年後,在化學部門取得了工程師和碩士學位,又在“Bureau of Mine”實習了三個月。正在此時,金開英收到了三叔的來信,希望他回國主持地質調查所的沁園燃料研究室。
地質調查所在中國近代科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這個當時僅有六七十人的單位,後來卻走出了24位院士,匯集了丁文江、翁文灝、謝家榮、王竹泉、黃汲清、楊鐘鍵、李四光、斐文中等一大批科學大家,所以有人把它稱作“中國近代科學之根”。著名科學家黃汲清院士曾說:“中國官辦的科學事業,最早的而且具有國際水平的,地質調查所無疑是獨一無二的。”
1930年,地質調查所想建立一個燃料研究機構,然苦於既無場地也無經費。當時的所長丁文江乃向好友、實業家金紹基(字叔初,金開英的三叔)募捐,關心社會公益事業的叔初先生毅然決定捐五萬銀元(另一說為三萬)建造一幢三層大樓,供學術研究之用,並以其父金燾的字“沁園”命名。
1931年金開英束裝回國,出任沁園燃料研究室主任。他的第一件工作是把地質調查所取自全國各地的煤和油的樣本加以分析,匯集成冊,由地質調查所出版。如《中國石油之成分》、《中國各省煤質分析》、《中國各省燃料分析》等一系列研究報告,都是在金開英的主持下完成的。今天我們還能在北京的國家圖書館裡找到這些珍貴資料。
當時的研究風氣很盛,一群年輕人都你爭我趕,刻苦鑽研。據金開英回憶,當時研究室主要有四個研究主題:一是低溫蒸餾,就是把煤乾餾,分成輕重不同的油和焦炭,由蕭之謙主持。二是輕油合成,將一氧化碳與氫用觸媒合成為汽油,由熊尚元主持。三是氫化石炭,即氫化煤,由金開英主持。四是植物油提煉成輕油,由賓果主持。這些研究,尤其是植物油提煉成輕油的研究,後來派上了大用場!
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決定將地質調查所從北京搬遷到南京。新任所長翁文灝考慮再三後,決定將所有搬遷業務,包括新廈建設、設備採購、室內布置等事項全權交由金開英負責,由此可見翁文灝對他的信任。1936年,地質調查所正式搬遷到了南京新址,金開英圓滿完成任務的同時,展現出了獨特的經營管理才華。
1937年8月,當金開英第二次從歐洲考察煤、油回國的時候,抗日戰爭已經全面爆發了。
臨危受命
1938年,金開英臨危受命,出任資源委員會植物油提煉輕油工廠廠長。
為何選擇金開英?因為早在1933年,他主持的沁園燃料研究室就開始了植物油提取動力燃料油的研究,有現成的研究成果可用,而主持這項研究課題的賓果此時遠在美國,於是這個煉油的任務就落在了學化工燃料出身的金開英身上。
建廠首先遇到的問題是土地。金開英初到四川時,因為人地生疏,頗感困惑。有一天,在路上巧遇清華同學王德郅,他的好友黃明安是四川首富,便介紹給金氏;事有湊巧,金開英因曾為黃氏做過煤礦,該廠自煉的油品很快上市,緩解了後方油荒的同時,也解決了部分桐油的銷路問題,成為當時國內首屈一指的油廠。隨著需求的不斷增長,產品供不應求的狀況日益突出,工廠擴建又成了當務之急。可此時資源委員會又缺乏資金,於是尋求與兵工署合作,雙方各出資一半。1939年8月,植物油提煉輕油工廠改稱“動力油料”,仍由金開英任廠長。
據老油人回憶,該廠廠務行政部門設有四個科,分別是總務科(科長鄒明)、業務科(科長孫越驥)、工程科(科長葉樹滋)、會計科(科長林強),孫越驥兼任駐重慶辦事處主任。廠內的工作人員都很年輕,大多是金開英以招考的形式優選的大學畢業生。為了避免形成“小團體”,他自定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每個大學不超過四名。因此,動力油料廠職員的學籍竟包括四十多個學校,幾乎囊括了整箇中國。諸如龍顯烈、董世芬、張芳譽、詹紹啟等石油界老前輩,都是當時金開英招攬培養的人才。及至後來的甘肅油礦局、中國石油公司,金開英都秉持這一原則,並把人員分成“技術型”和“經理型”,為新進人員開設培訓班,儘量給每個人展示及實踐的機會,這些人後來在兩岸石油建設中起到了骨幹作用。
動力油料廠的煉製原料很廣,並不僅限於桐油,而是各種植物油(如菜油)都包括在內,產品則有汽油、煤油、柴油和剎車油等。當時還流傳一個有趣的笑話:有人問:“什麼油可以裂煉?”金開英開玩笑說:“凡是稱作油的都能煉出汽油來,只有一樣例外,那就是醬油!”其豁達幽默可見一斑。
主持玉門油廠
儘管通過植物油提煉輕油的方法可行,一時間國內也出現了好幾家類似的工廠,但就全國的需求而言,仍是杯水車薪。為了戰勝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必須擁有自己的石油,擁有自己的石油工業。國民政府為開闢新的油源,積極地在西南、西北各省勘探石油資源,結果地質勘探專家們把目光鎖定在了玉門的老君廟。
玉門油礦的礦區老君廟是一個人跡罕至、氣候惡劣的不毛之地,到處是戈壁荒漠,交通極為不便;何況在最艱苦的抗戰時期,無論是資金、設備、技術都艱難萬狀,創業之艱,實出人之想像。正是在如此艱巨的條件下,我國建立起了第一個石油工業基地——玉門。
1940年,甘肅油礦局籌備處和動力油料廠訂約負責煉油。後來由於運輸不便,又鑒於金開英在動力油料廠成績卓著,政府索性改派他承辦玉門煉油廠的工程。金開英欣然領命,離開重慶,再次白手起家。
1941年3月16日,甘肅油礦籌備處和動力油料廠合併成立甘肅油礦局,隸屬於資源委員會,由孫越崎出任總經理。甘肅油礦局是一個由政府出資的龐大機構,其中最重要的兩個生產單位是駐留老君廟的礦場和煉廠。礦場負責石油的勘探和開採,由著名地質勘探專家嚴爽任礦長。煉廠負責原油的煉製和各種油品的生產,由金開英出任首任廠長,這一年他正好40歲。
金開英負責的煉廠分為東、西兩廠,以石油河分界。靠近圓門宿舍的一邊是東廠,建造較早,設備為陳舊的 狀煉爐,一共四座。西廠則較寬大,建有二組 狀煉爐和一座管狀煉爐。那時的煉油方法是手工操作,原油在夏天用桶挑,在冬天用籮筐抬,把它注入預熱池內,加熱熔化為可以流動的液體後,用人工操作的手搖泵加入煉油鍋,加熱到一定溫度,讓汽油和煤油、柴油分別蒸餾提出,冷卻後取出剩餘的渣油,真是一切因陋就簡。
由於缺乏設備,早在煉油廠籌備之初,金開英就派遣動力油料廠的主任工程師蕭之謙前往美國購買一批新式的煉油機器和配套設備。然而,從美國購來的設備卻無法從中國沿海登入。當時中國對外進出口只有西南一途,且運力交通都極有限,進口的物資往往要在沿途倉庫中等待很長時間。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進攻美英法等國在亞洲的殖民地,香港、仰光等地相繼淪陷。此批設備雖然經過竭力搶運,但大部分機械還是陷於敵手或毀於戰火之中,在緬甸損失的設備總共有兩千餘噸。後來搶運出來的一點物資,也僅能勉強拼湊成四架鑽機,煉油設備則根毛未剩。
為解決當時煉油的燃眉之急,金開英盡全力搜羅了國內一些鋼管鋼材,訂購了車床閘門等,自力更生自行設計製造了釜式蒸餾煉油爐。在?鬧鞽窒攏?衩龐統У牟?恐鵡晏岣擼?拐絞逼詿ā⒏省⑸隆⑿錄澳?摹⑶嗪2糠智?潁?菜?悶?投嗬燈涔┯Α?br/>儘管創業之始困難重重,但甘肅油礦局還是提出了1942年產量比上一年提高9倍,生產汽油180萬加侖的宏大目標。翁文灝(時任資源委員會委員長)親到玉門視察,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孫越崎、金開英、嚴爽等人率全體科技人員、礦地工人全力奮戰,11月提前完成當年目標,為抗日提供重要的能源支持。
玉門老君廟發生過兩次大的災難。一次是水災,幾乎衝垮了煉廠;一次是火災,幾乎燒垮了礦區。尤其是那場大火,正值蔣介石到老君廟視察之際,真可謂驚心動魄。
1942年8月發生的大火,肇因於1941年10月的井噴。那時,山上的八號油井鑽鑿到四百多公尺時遇到大油層,地底油氣的壓力極高,當時礦場的設備無法遏制,先噴泥漿,繼噴原油,最多時一天噴油二千五百餘噸,呼嘯之聲,聲聞數里。由於煉油設備有限,噴出的原油無法及時煉完,這些貯存在臨時挖掘的土坑中的原油便成為大火的導因。
火災於8月24日發生,幾乎燒毀了半個礦場。26日忽然接到蔣介石要來礦區視察的訊息,致使礦區在慌亂之中又多了一重嚴峻的考驗。幸而那一天油礦局的表現非常好,不但完全掩滅了前一天火災的遺蹟,並在蔣介石自酒泉來礦的途中,看到數十輛卡車運油外出,礦場的八號油井正噴出大量原油,山下的煉廠也在如常煉油。總經理孫越崎、礦長嚴爽和廠長金開英的演示文稿和對答也很得體,終於使蔣介石在親眼目睹之下,認為甘肅油礦局的工作人員在如此困苦的環境下能開創出中國唯一的石油企業實屬不易,對廣大石油職工深表慰問和嘉勉。
對於蔣介石的這次玉門之行,金開英曾回憶說,“蔣委員長等人看到政府投入的錢沒有白費,所以甘肅油礦局在以後數年內的預算都能順利通過,各方對甘肅油礦局也都另眼相待,不再阻梗,這也是甘肅油礦局向成功邁進中的一次轉機;但在他來之前,剛發生過火災,我們確實十分緊張……”。
整個抗戰期間,玉門油礦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歷經日機轟炸,1942年井噴大火和1943年的特大洪水等重重艱難險阻,1939年到1945年間,共實現鑽井61口,產原油7866萬加侖,煉產汽油1303萬加侖,煤油511萬加侖,柴油近72萬加侖,此外還有石蠟等副產品。今天來看微不足道,可在當時卻給抗戰增加了巨大的物質力量。更具重要意義的是,玉門油礦培養了中國自己的石油工業隊伍,為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而此時,金開英的妻兒老母正在千里之遙的北平,在日寇的鐵蹄下經受煎熬。1943年,他的長女蔚斯衝破日軍的封鎖線,萬里尋父來到老君廟,金開英已不認得他的愛女。他要盡父親的責任,送女兒到重慶讀書,因工資微薄,竟無錢湊足路費、學費,只好賣掉他的英文打字機。
在玉門的五年時間裡,金開英孑身一人住在一間被稱作“圓門宿舍”的小屋裡,唯有菸斗和無線電廣播為伴。他只能遙寄東方,將思念化作戈壁的黃沙、祁連的白雪。可他的努力沒有白費,至1945年他離開老君廟時,玉門油廠已成為我國第一座相對完備的工業化煉油廠。半個世紀後,他被海峽兩岸的石油人士稱作“中國煉油第一人”。
主持中油公司
1945年抗戰勝利後,金開英奉命接管日偽遺留在台灣及東北的石油事業,出任接管委員會主任監理委員。他南北奔波,憑其科學管理頭腦及治事方法,辦得有條不紊。
與此同時,金開英帶領一大批專業技術人員赴台,修復了廢墟中的高雄煉油廠,將其併入後來的中國石油公司,實現了我國石油事業的大一統。而這部分赴台的技術人員大多來自玉門油廠,後來又都成了骨幹,為台灣石油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所以有人說中國“凡有石油處,皆有玉門人”。
台灣的接收工作告一段落之後,已是1946年初。此時,金開英才得以回到北平的家中,這是抗戰爆發以後他第一次與家人團聚。可他在家沒住幾天,又接到電令,資源委員會要他轉赴東北負責處理石油接管事宜。於是,他又日夜兼程趕赴遼寧。金開英先後接管了錦州合成燃料廠、錦西煉油廠、四平高壓氫化廠、吉林永吉煉油廠等石油企業。
隨著政府接手的石油企業逐漸增多,為了整合全國各地的石油事業,同時防止國外石油公司壟斷中國市場,翁文灝、金開英等人倡議成立一個全國性的石油領導機構——中國石油公司來統一領導我國石油事業。
提議得到政府的支持。1946年6月1日中國石油公司在上海成立,總部設在江西路131號,由翁文灝任董事長兼總經理。總經理之下設4名分管具體事務的協理,分別是負責總務和財務的張茲 、負責礦務的嚴爽、負責煉務及材料的金開英和負責業務的郭可銓,這些人都是中國石油界的元老。
1990年,89歲的金開英在回憶中國石油公司的創建過程和主要人物的時候,不無感慨地說:“現在這些元老都不在了,就剩下我一個。”
改組後的中國石油公司,除了原有的四川油礦勘探處沒有變動外,將戰時設立的甘肅油礦局改組為甘青分公司;撤銷台灣石油籌備處,分別成立高雄煉油廠、台灣油礦勘探處、台灣營業所、新竹研究所;原上海煉油廠籌備處改制為各地營業所;東北所接收的石油事業單位則合併為東北煉油廠,除錦西煉油廠外,另轄永吉、四平、錦州三個分廠。這些分公司和油廠全部隸屬於資源委員會。
1949年,國民黨政府敗退台灣,金開英隨之遷徙台灣,並升任台灣“中國石油公司”總經理,開始主持台灣石油事業的發展,這一年金氏48歲。不久,又被任命為“經濟部”首任“國營事業司”司長,開始有計畫地建立台灣的“國營”、特別是石油事業,並開發石油化學工業。
金開英在台灣秉持中油公司在上海成立後所制定的工作方針,先買油,做買賣,賺了錢後用來修復並建造煉油廠,之後買原油來提煉,煉了再做買賣,賺了錢再做探勘工作。他們廣羅地質、地球物理人才,每年不惜資金在全台各地調查地質、分期勘探。1959年終於在苗栗錦水發現了深層天然氣。金開英邀請美國莫比石油公司及聯合化學公司與“中油公司”共同出資成立慕華化學公司,在苗栗建廠生產尿素肥料,以利農作。此後又在高雄、新竹外海發現了海底油氣,台灣的石油工業日漸壯大。
“中油公司”當時從海灣公司(包括後來的莫比石油公司)購買原油,每桶油大約有兩分美金的佣金,由於量大契約期長,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金開英對海灣公司說:“這筆錢我們經手單位不拿,你們把這筆錢存起來,每年我們送‘中油’的人員來美國受訓,旅費我們自己出,在美國一切的培訓費用由你們負責。”通過這種方式,“中油公司”為自己培養了大批技術人才,奠定了“中國石油公司”成為台灣最大企業(世界500強之一)的人力資源基礎。
1961年,年滿60歲的金開英自“中油公司”總經理職位上退休。可以說,台灣的石油工業是由金開英一手創立的,他被台灣石油界尊為“龍頭”和“大家長”。
1998年,玉門油礦建礦60周年,於 9月在玉門舉辦盛大的紀念慶祝活動。為此,時任玉門石油管理局局長的劉世洲先生特意趕赴台灣,拜會並邀請當時唯一健在的當年開發玉門油礦的元勛、首任煉油廠廠長金開英先生,希望這位老前輩能參加這個盛典,還向他頒發了“玉門石油管理局榮譽職工”的證書。
時年97歲高齡的金老先生,因行動不便而無法成行。他請台灣老油人虞德麟代表他向大陸同仁問候,並以個人名義將刻有“紀念”字樣的金幣送給大陸老油人;又委託老油人馮宗道撰寫了一篇《玉門頌》刻在鍍金牌匾上,作為賀禮,送給玉門。頌文里這樣寫道:
……
一九三八年玉門油礦成立於國家危難之際,篳路藍縷,排除萬難,探獲油源,興建煉廠,開我國石油工業之先河,創人定勝天之范模,六十年來,成績斐然,中外同欽。
海峽兩岸石油工業,暨石油化學工業,蓬勃興起,績效技術,直追歐美,蔚然而為工礦業中之奇葩。然飲水思源,玉門油礦實為我國石油工業之發源地,當年老君廟辛勤培育之幼苗,即今日枝葉婆娑國家經濟支柱之大樹。
在台灣及旅居北美洲之玉門老油人,昔年弱冠投荒,於役礦區,今欣逢玉門油礦成立六十周年,皓首重臨,倍感親切榮欣。英年已九七,不克親趨恭賀,唯能遙祝盛典,共獻蕪辭,敬以為頌。
金開英暨在台及旅居北美洲玉門老油人同敬
一九九八年八月
1999年5月,金開英先生終因年事已高而不治,享年9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