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上自先秦時期我國最早的黃金鑄幣,下至清末宣統年間的“大清銀幣”,梳理了2000多年間中國金銀幣的發展演變歷史。全書以中國傳統錢幣學實證研究為基礎,貫之以西方貨幣學理論,主要圍繞白銀的貨幣化過程展開敘述,是一部頗具創新思想的貨幣史著作。而史話體的結構體例和行文風格,100多幅首次發表的珍貴圖片,又使這部中國“金銀幣史”極具可讀性,適合大眾讀者閱讀。
基本介紹
- 書名:金銀幣史話
- 又名:中國史話·經濟系列
- 作者:王永生 著
- 頁數:220
- 出版時間:2016-07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作者簡介,目錄信息,
作者簡介
王永生,副研究員,中國錢幣學會副秘書長,中國錢幣博物館秘書處處長。
目錄信息
序 一【范一飛】/1
序 二【李學勤】/1
一 先秦/1
1.作為貨幣使用的金銀/2
2.楚國的金幣/5
二 秦漢/10
1.秦以黃金為上幣/10
2.西漢大量使用黃金/12
3.王莽時期的金銀/25
4.東漢以後黃金減少的原因分析/26
三 三國兩晉南北朝隋/29
1.金銀稱量單位的變化/30
2.金銀的形制/32
3.佛事活動大量用金/33
4.境外金銀幣的流入/34
四 唐五代十國/37
1.櫃坊、金銀鋪的出現/38
2.金銀貨幣屬性的增強/39
3.金銀的來源及形制特點/41
五 兩宋/51
1.白銀貨幣職能增強的原因/52
2.金銀的來源及使用/55
3.金銀的單位及形制/60
4.發達的銀錢兌換業/76
六 遼西夏金元/79
1.金代的白銀/80
2.元代白銀貨幣屬性的進一步增強/88
七 明代/98
1.明初的白銀/99
2.白銀主幣地位的確立及其影響/105
3.白銀的來源及形制特點/109
4.銀錢兌換業的發展/118
5.明末出現的銀荒及其深遠影響/119
八 清代/122
1.清代的銀錠/123
2.外國銀元的流入/132
3.自鑄銀元/142
4.清末有關幣制改革的討論/165
參考文獻/170
後 記/174
插圖目錄
圖1-1 河北平山縣中山國遺址出土的金貝(上)、銀貝(下)/4
圖1-2 河南扶溝縣出土的銀布幣/4
圖1-3 楚國“郢爯”金版/7
圖1-4 “隔爯”金版/8
圖2-1 漢代圓形金餅/15
圖2-2 麟趾金/17
圖2-3 馬蹄金/17
圖2-4 墨書金餅/19
圖2-5 金五銖/22
圖2-6 “白金三品”/23
圖3-1 東羅馬金幣/35
圖3-2 波斯薩珊王朝銀幣/35
圖4-1 “饒州開十九稅山課銀壹鋌伍拾兩”/40
圖4-2 楊國忠進獻的50兩重銀鋌/45
圖4-3 刻有“朝”字的5兩及10兩銀版/46
圖4-4 唐代船形銀鋌/47
圖4-5 唐代10兩重庸調銀餅/48
圖4-6 銀質“開元通寶”錢/50
圖5-1 北宋銀鋌(正)/63
圖5-2 北宋銀鋌(背)/64
圖5-3 南宋銀鋌(正)/65
圖5-4 南宋銀鋌(背)/66
圖5-5 達州進奉的50兩重銀鋌/67
圖5-6 出門稅銀/68
圖5-7 京銷銀錠/68
圖5-8 窖藏銀鋌/68
圖5-9 金牌/70
圖5-10 銀牌/71
圖5-11 “政和通寶”金幣/71
圖5-12 “長命守富貴”撒帳錢/72
圖5-13 “太平通寶”金幣/72
圖5-14 “淳化元寶”金幣/74
圖5-15 “招納信寶”金銀幣/75
圖6-1 金代50兩重的銀錠(正)/81
圖6-2 金代50兩重的銀錠(背)/82
圖6-3 “承安寶貨”銀錠壹兩(上)及壹兩半(下)/85
圖6-4 “大朝通寶”銀錢/90
圖6-5 “揚州元寶”銀錠(正)/92
圖6-6 “揚州元寶”銀錠(背)/93
圖6-7 “蒙山課銀”銀錠(元字號)/94
圖6-8 “蒙山課銀”銀錠(天字號)/94
圖6-9 重5兩的小銀錠/95
圖7-1 “金花銀”伍拾兩銀錠/101
圖7-2 明代50兩銀錠/112
圖7-3 重1兩以下的散碎銀/114
圖7-4 “萬曆通寶”(背“礦銀”)/116
圖7-5 “萬曆年造”/117
圖8-1 清代50兩重馬蹄形銀元寶/126
圖8-2 各種形制的銀錠/127
圖8-3 紋銀(又稱“細絲”或“足紋”)/130
圖8-4 西班牙“雙柱”銀元/134
圖8-5 荷蘭“馬劍”(馬錢)銀元/135
圖8-6 葡萄牙“十字錢”銀元/136
圖8-7 “蓬頭”銀元/137
圖8-8 墨西哥“鷹洋”銀元/138
圖8-9 英國“站人洋”(杖洋)銀元/139
圖8-10 日本“龍洋”/140
圖8-11 美國貿易銀元/140
圖8-12 “乾隆寶藏”銀幣/143
圖8-13 “道光通寶”圓形方孔銀錢/143
圖8-14 壽星銀餅、如意銀餅、筆寶銀餅/145
圖8-15 漳州軍餉(曾、成功、謹慎)/146
圖8-16 上海銀號鑄造的銀餅/147
圖8-17 湖南長沙鑄造的銀餅/148
圖8-18 吉林機器局鑄造的“光緒元寶”機制銀錢/150
圖8-19 吉林機器官局鑄造的“光緒元寶”機制銀元/151
圖8-20 廣東龍洋“光緒元寶”(七錢二分、三錢六分、一錢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153
圖8-21 湖北龍洋“光緒元寶”/154
圖8-22 浙江、直隸(北洋)、江南、安徽、山東、四川、吉林、奉天、福建、雲南、新疆龍洋/155
圖8-23 大清金幣 (丙午、丁未)/160
圖8-24 大清銀幣(光緒三十二年):壹兩、伍錢、貳錢、壹錢/162
圖8-25 大清銀幣(光緒三十三年):壹圓、伍角、貳角、壹角/163
圖8-26 “四川盧比”銀幣/164
圖8-27 餉金金幣/164
圖8-28 餉銀銀幣/164
圖8-29 “大清銀幣”宣統二年(1910)版/168
圖8-30 “大清銀幣”宣統三年(1911)版/169